学术投稿

28例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杨香菊;邱娟

关键词:内镜下,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治疗方法, 消化内科, 技术操作, 新技术, 护理, 安全
摘要: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我院消化内科在介入方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项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反复多次使用,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

    作者:张淑芳;赵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优降糖致低血糖症58例临床报告

    低血糖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降糖药引起的为药物性低血糖.口服降糖药物中,优降糖易引起低血糖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4%[1].且一旦发生症状严重而顽固,认识不足易延误治疗,导致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现将本院近6年收治的58例由优降糖引起的低血糖症病例进行分析,以求提高认识,尽早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丽娜;刘晓丽;孙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早期声带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2002年3月~2005年7月,我院对58例早期声带癌放疗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明确了疗程中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使所有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整个疗程,并掌握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减少或减轻了诸多放疗不良反应及常见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存质量.现将健康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赵呈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抑制TXA2,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为了观察其对急性进展性卒中治疗作用,我们对2003年2月~2005年4月对住院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分别进行奥扎格雷钠及肝素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涛;郑翠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预防出血的护理

    中央型前置胎盘是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往往发生出血的时间早、出血量大,处理是否及时,适当将决定母婴的预后.剖宫产术为该疾病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但往往在剖宫产术时,前置胎盘患者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下段收缩力差,胎盘剥离面出血较多,为减少产后出血量,在术后2小时内进行严密监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华;冉令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纤维蛋白封闭剂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作用

    纤维蛋白封闭剂是近年来临床工作中使用的一种高科技医用生物材料,其成分为自哺乳类动物血液中提取纤维蛋白原、8因子、凝血酶,模拟人体凝血机制的后阶段,发挥止血,促进组织愈合,防止粘连,封闭缺损组织的功能.食管癌根治术中游离食管后食管床渗血,不易止血,我院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后,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减少明显,拔管时间提前,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对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慧娟;魏春梅;柳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康复护理程序对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的应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把6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四阶段五周的康复护理程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人上下肢功能和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第1周相比P>0.05,出院前与第1周相比P<0.05,出院前两组相比P<0.01.结论按康复护理程序护理偏瘫病人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王秀荣;于斌;倪爱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内蒙古贫困地区农民医疗安全问题探讨--对内蒙古喀喇沁旗农户的调查分析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健康现状以及健康的顺利获得情况.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两个乡的119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医疗安全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其医疗安全实现困难,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结论为实现对农民医疗风险的分担,在建立以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必须把农民对新制度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支付能力作为影响其合作医疗个人负担意愿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颖;张大勇;叶敬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加强护患沟通预防护理纠纷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是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整体形象的合理选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是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就5086例患者沟通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晁储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60例有机磷中毒院前急救的体会

    2000年5月~2005年4月我们院前急救60例有机磷中毒病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60例患者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2~75岁.中毒类别:敌敌畏中毒20例,甲胺磷13例,异硫磷7例,辛硫磷8例,1605 8例,乐果3例,敌百虫1例.送到医院后抢救过程中死亡2例.

    作者:鲍传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局部切除法在胃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

    胃溃疡穿孔是基层医院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病人入院后多急诊施行手术.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62例,其中36例作胃大部份切除术,16例作修补术,10例人溃疡局部切除,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局部切除法作一报告如下:

    作者:蔡新疆;王振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高发病,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笔者于2003年2月~2005年5月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美菊;谢爱芹;谢凤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自制静脉输液简易小夹板的应用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常静脉输液而导致手背浅静脉变硬、变细、甚至闭锁,这就使我们经常会用到关节附近的短小静脉进行穿刺.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利于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我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夹板,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此向同行们作以下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刘喜梅;范维玲;纪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后不同时期心房纤颤发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l)后不同时间发生房颤(Af)的临床特点,探讨AMI后不同时间发生Af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AMI后Af早期组和后期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吸烟史、左房内径均无差异.后期组溶栓再通率低,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室传导阻滞、30天内死亡率,均较早期组高,左室射血分数较早期组低.结论早期组再通率高,Af的发生可能主要由灌注损伤所致;而后期组Af的发生可能与心功能不全有关.

    作者:刘炳香;陈丽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山东省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卫生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健康,良好的健康素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卫生水平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合理地制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卫生指标体系和目标值,不仅可以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医疗卫生的状况和贡献,还可为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子体系一一构建卫生指标体系的研究在目前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作者:刘忠华;毕振强;孙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家庭病房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家庭病房与长期住院老年冠心病人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对比观察半年中46例家庭病房冠心病人与53例住院高龄冠心病人在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及心电图控制或改善方面的情况.结果在心绞痛控制、心功能改善、心电图观察对比及心率失常控制等方面两组比较均是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人长期住院与家庭病房在冠心病治疗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俊生;贾冬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当今急诊护士角色功能

    急诊护士是急诊科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品质.护士角色功能体现在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要想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急诊护士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实施好各项技术操作,充当好各种角色.

    作者:徐海燕;亓冬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水痘并发ITP1例分析

    患儿,男,6岁,皮肤皮疹5~6天,呕血半天入院,患儿近5~6天来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逐渐波及面部,头皮,四肢远段,瘙痒明显,渐变为疱疹,部分结痂,在外用药具体不详.近半天来出现呕血一次为咖啡样物,伴鼻衄,无尿血便血.查体:T36.5℃ P88次/分 BP13/9kpa患儿面色萎黄,头面部,躯干部可见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双下肢少许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

    作者:杨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龄病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规律及预防对策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靠方法之一[1].但是,血透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血压,不但影响血透的顺利进行,影响透析的充分性,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研究血透中低血压发生规律和对策,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血透中更容易发生低血压,本文就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如低温高钠透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王俊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所致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它可以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尽管人们早已发现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四条途径,但一直未有统一的机制将其联系起来.近年来,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Michael A.Brownlee教授提出了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统一机制的学说[1],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范红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