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付清
目的:研究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进行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配合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4周的SNOT-20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NOT-20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治疗后1周及4周观察组的两个量表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对更好,可用于配合本类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林玲玲;林少雄;程耿斌;蔡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通脉化浊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波立维单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RP(7.32±1.78)、FIB(3.02±0.43)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CRP(11.84±1.45)、FIB(4.95±0.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应用波立维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使CRP、FIB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王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0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的1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其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6.79%其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艳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查阅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探析推拿治疗该病的具体手法及选穴特征。方法以推拿、按摩、功能性便秘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0年来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脾俞、大肠俞、气海等穴应用频次高,推拿方法以摩法、推法、揉法、按法等为常见。结论按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中脘是治疗功能性便秘出现频次高的穴位,可作为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穴位选用。
作者:古俊;周思远;罗芳丽;李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睡眠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患者感染率上升,而良好的睡眠能促进机体康复。骨科患者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患者肢体制动、疼痛、石膏的影响等,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现从术前、术后等多方面综述骨科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李敏清;张广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眼睑肌阵挛失神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例误诊为结膜炎及抽动障碍的EM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5岁,因反复发作性眨眼9个月就诊。曾在外院先后诊断为结膜炎、抽动障碍,予针对性治疗无效,遂就诊于我处。经细致查体及行相关医技检查后确诊为EMA,予德巴金、拉莫三嗪、中药汤剂等综合治疗,临床发作完全消失。结论眼睑肌阵挛发作临床上相对少见,症状多较轻微,发作时间短暂,并且短暂失神发作仅在一些特定场合才可被观察到,所以易被漏诊、误诊;缺乏对EMA的认识、诊断思维局限、未行特异性医技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伟;张喜莲;彭博;马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门诊近5年来应用华佗再造丸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联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临床病例,阐述华佗再造丸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联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有效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将使用华佗再造丸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病例150例与红花口服液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随机进行收集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华佗再造丸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有效,是目前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疾病首选用药。
作者:袁春妮;冷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辽宁省丹东市第三医院精神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以肝郁脾虚型抑郁为诊断的患者6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常规西药帕罗西汀20mg,1次/日,睡前口服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周期为一个月,一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临床疗效、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均(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疗效满意,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惠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进;贾飞宇;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红元胶囊用于围手术期眼眶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眶骨骨折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38眼),术后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点、维生素B1及甲钴胺片口服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2例(42眼),应用对照组口服药物,于术前及术后3天后加用红元胶囊1.2 g,3次/d口服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及1年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治疗组治愈率66.67%,对照组治愈率5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53%,χ2=5.2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1年治疗组治愈率为90.48%,对照组为78.94%,χ2=2.0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眼眶骨折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孟辉;张红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自《黄帝内经》始,各代医家对本病均有丰富的论述。据新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现20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患病率达9.7%,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限,并给社会和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其综合防治和管理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创建以“六驾马车”为核心防治理论的有中国特色的“消渴病单元”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陈源;李振华;岳仁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其对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病因病机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发现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目前有诸多研究证实针灸疗法可以治疗CKD患者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其疗效显著,且不良作用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针灸疗法还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实惠等优点。现将针灸治疗CKD3-5期胃肠道功能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静;郭兆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薯蓣丸出自于《金匮要略》,为防治虚劳诸病的代表方,该方具有健脾益气,滋阴补肾,养血祛风,扶正祛邪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老年虚劳病疗效显著。多年来以薯蓣丸的药物组成配制成汤剂、散剂或膏方,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骨质疏松症等老年病的防治,取得满意疗效,达到了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当然可喜可贺,也会对中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仅肇始中医复兴。因为青蒿素是“科学”体系西医研究方法的产物,诺贝尔奖也是“科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奖项,所以此次获奖其实与“非科学”体系的中医没有多大关系。另外,中医尤其不能因此项诺奖就受到错误研究方向牵引而在不适合中医发展传承的歧途上继续行走。中医目前的管理、教育、传承、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中医队伍虽逐年增大,解决了中医活着的问题,但因真正的中医人才逐年减少而很难解决中医发展问题。所以,唯有中医具备了与西医完全不同的顶层设计的管理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奖励评价体系,中医高等教育才能够成批培养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疗效优越的真正中医后继人才,中医教育及中医职称考试不必强制引入大量西医内容,全世界中医都要在中国制定的中医特有评价体系里评定世界级奖项,才能说明中医已具备了和西医站在一起的不同体系需要的能力与自信,中医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而复兴了。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中药益肾健脾法在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的作用。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29日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并在术后放置“曼月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单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各40例,观察其在放置曼月乐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结果放置曼月乐后加用中药组比不使用中药组,在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天数、不规则阴道流血持续月数、阴道流血量( ml,称重法)、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有无、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次数等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可以加用中药“自拟益肾健脾汤”,可以缓解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哲晶;陈丽笙;李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型分别用Excel软件作成数据库,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主证分布仍以气阴两虚为主,共246例(81.45%),热盛津伤型17例(5.65%),阴阳两虚型39例(12.9%),气虚质与气阴两虚的OR比值为1.84,阳虚质与气阴两虚之比为0.566。结论在气阴两虚为主证中,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朱燕;李军;蔡新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皮肤瘙痒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危害。王晞星教授重视使用经方辨证论治,善于临证加减,基于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养血祛风、清热除湿、调和营卫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以及典型医案等方面作详细论述。
作者:张玉卓;李宜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86例MsPG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病理特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药治疗组、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每组各62例。西药治疗组用贝那普利( ACEI)及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组西药加雷公藤多苷,正清风痛宁组西药加正清风痛宁。结果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西药结合中药雷公藤多苷与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 MsPGN 的总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7.7%、37.1%、71.0%,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16.1%、35.5%(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的总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别(均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除 Scr水平显著下降外( P<0.05),其余5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前后除WBC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后Sc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正清风痛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组的25.8%(P<0.05)。结论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西药结合雷公藤多苷或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MsPG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正清风痛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方庆全;黄献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以拓宽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0例,给予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CA125值、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及安全性监测等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加味清热调血汤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较满意,可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药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洁;兰翠萍;蔡美穗;曾英雅;李红英;刘黎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作者:冯文战;李光霞;张林;高立;刘代群;李陶;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