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亚东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我国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人群中明显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现以津液亏虚为基本理论基础,论述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汲取多位医家学术思想精华,从而探讨总结本病的辨证论治施治方法,从而说明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病人大程度的解除病痛。
作者:叶平阳;高明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江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不同受体亚型结合,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A1受体与腺苷在体内亲和力高,A2a受体、A3受体虽与腺苷亲和力不如A1受体,但在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过程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腺苷及腺苷A1、A2、A3三类受体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神经肽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郭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门诊近5年来应用华佗再造丸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联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临床病例,阐述华佗再造丸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联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有效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将使用华佗再造丸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病例150例与红花口服液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随机进行收集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华佗再造丸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有效,是目前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疾病首选用药。
作者:袁春妮;冷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下丘脑瘦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机制。方法72只200 g左右的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抽出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双侧去卵巢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相应质量的脂肪。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壮骨止痛方高剂量组(13.2 g/kg)、中剂量组(6.6 g/kg)、低剂量组(3.3 g/kg)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2只。术后第5天开始药物干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纯净水,持续13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骨密度和下丘脑Leptin含量及OB-R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Leptin及OB-Rb含量显著降低,骨密度显著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骨止痛方各剂量组大鼠OB-R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骨密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进OB-Rb蛋白表达,可能是壮骨止痛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易仲媛;甘国兴;李劲平;郭小玲;饶剑花;RAO Jianhua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叩刺放血联合火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叩刺放血背部华佗夹脊穴、火龙灸督脉穴,评价治疗方案整体疗效,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叩刺放血华佗夹脊穴联合火龙灸督脉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总体有效率为95.65%,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叩刺放血华佗夹脊穴联合火龙灸督脉穴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并能减轻西药治疗的不良作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世杰;刘传慧;吕成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型分别用Excel软件作成数据库,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主证分布仍以气阴两虚为主,共246例(81.45%),热盛津伤型17例(5.65%),阴阳两虚型39例(12.9%),气虚质与气阴两虚的OR比值为1.84,阳虚质与气阴两虚之比为0.566。结论在气阴两虚为主证中,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朱燕;李军;蔡新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脐疗配合电磁波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为A组(脐疗加TDP照射)、B组(脐疗)、C组( TDP照射)、D组(空白组)。各组治疗均隔日1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同时予玉屏风胶囊口服。采用标准计分法评估治疗前与4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风团、瘙痒等症状方面A组优于B组、C组、D组;A、B、C、D四组疗法均有疗效,A组疗效优于B组、C组、D组,B组与C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脐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莲;刘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向阳红;侯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脾胃气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6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经四君子汤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确切,并调节脾气失衡以及胃气不调,从而减少因脾胃气虚引发的并发症,故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上可以作为首选方药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史守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采取射干麻黄汤治疗的422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其证型不同分组,风寒咳嗽组122例、风热咳嗽组60例、燥火咳嗽组80例、痰湿咳嗽组82例、体虚咳嗽组78例,对比治疗效果,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射干麻黄汤的适应症、用药特点、变异应用。结果体虚咳嗽组、风寒咳嗽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疗效显著,应熟练掌握射干麻黄汤的用药特点及其变异应用。
作者:黄俊华;程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通脉化浊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波立维单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RP(7.32±1.78)、FIB(3.02±0.43)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CRP(11.84±1.45)、FIB(4.95±0.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应用波立维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使CRP、FIB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王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0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的1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其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6.79%其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艳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作者:冯文战;李光霞;张林;高立;刘代群;李陶;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眼睑肌阵挛失神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例误诊为结膜炎及抽动障碍的EM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5岁,因反复发作性眨眼9个月就诊。曾在外院先后诊断为结膜炎、抽动障碍,予针对性治疗无效,遂就诊于我处。经细致查体及行相关医技检查后确诊为EMA,予德巴金、拉莫三嗪、中药汤剂等综合治疗,临床发作完全消失。结论眼睑肌阵挛发作临床上相对少见,症状多较轻微,发作时间短暂,并且短暂失神发作仅在一些特定场合才可被观察到,所以易被漏诊、误诊;缺乏对EMA的认识、诊断思维局限、未行特异性医技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伟;张喜莲;彭博;马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鼻黏膜给药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可用于脑部靶向给药,生物利用率高,适用于胃肠道难以吸收的水溶性大的药物,对于外感高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历史沿革、中西医基础、已有研究进展和优缺点等方面,对鼻黏膜给药治疗外感高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析与展望,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血脑屏障认识的加深以及药物制剂技术的改善,鼻黏膜给药将有可能替代静脉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全身给药途径。
作者:王锦;包能;朱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慢性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及终末期表现已被全世界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已经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目前,中医对慢性心衰证候规律的认识多源于个人经验判断及简单的病例总结,尚缺乏全面认识。故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对慢性心衰治疗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以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现代化的进程。现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型、证素分布规律、心功能分级、客观指标4个方面对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梦之;姚成增;贾美君;阮小芬;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29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两组均治疗一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9.65%,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无成瘾性,无宿醉现象,能被大多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卓彩琴;周卫国;蒋巧燕;胡彦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中药益肾健脾法在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的作用。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29日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并在术后放置“曼月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单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各40例,观察其在放置曼月乐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结果放置曼月乐后加用中药组比不使用中药组,在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天数、不规则阴道流血持续月数、阴道流血量( ml,称重法)、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有无、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次数等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可以加用中药“自拟益肾健脾汤”,可以缓解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哲晶;陈丽笙;李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