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守彤
目的:研究分析疏风解热汤治疗冬春季感冒伴高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冬春季感冒伴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疏风解热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胶囊加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比对照组有效率79.0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春季感冒伴高热患者服用疏风解热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顺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进;贾飞宇;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29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两组均治疗一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9.65%,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无成瘾性,无宿醉现象,能被大多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卓彩琴;周卫国;蒋巧燕;胡彦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F、LVESD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建议推广。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查阅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探析推拿治疗该病的具体手法及选穴特征。方法以推拿、按摩、功能性便秘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0年来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脾俞、大肠俞、气海等穴应用频次高,推拿方法以摩法、推法、揉法、按法等为常见。结论按法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天枢、大肠俞、脾俞、气海、中脘是治疗功能性便秘出现频次高的穴位,可作为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穴位选用。
作者:古俊;周思远;罗芳丽;李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简述少阴咽痛的病机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古籍和对现代医家临床经验的分析,对少阴病咽痛出现的病机和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浅析。结果少阴病出现咽痛的病机可归为:一为亡阳;二为虚热上扰;三为腑气不通等。结论少阴病咽痛的现代临床研究应用多针对于慢性咽炎而展开,其主要方剂即以半夏散及汤为主,并进行随证加减变通。
作者:连梨梨;林雪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86例MsPG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病理特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药治疗组、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每组各62例。西药治疗组用贝那普利( ACEI)及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组西药加雷公藤多苷,正清风痛宁组西药加正清风痛宁。结果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西药结合中药雷公藤多苷与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 MsPGN 的总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7.7%、37.1%、71.0%,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16.1%、35.5%(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的总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别(均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除 Scr水平显著下降外( P<0.05),其余5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前后除WBC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后Sc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正清风痛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组的25.8%(P<0.05)。结论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西药结合雷公藤多苷或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MsPG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正清风痛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方庆全;黄献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不同受体亚型结合,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A1受体与腺苷在体内亲和力高,A2a受体、A3受体虽与腺苷亲和力不如A1受体,但在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过程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腺苷及腺苷A1、A2、A3三类受体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神经肽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郭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生物全息穴位贴压法对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对肝气郁结证与肝郁化火证两种不同证型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双侧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头穴、肝胆穴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以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气郁结证效果优于肝郁化火证。结论生物全息穴位贴压法对偏头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尤其对肝气郁结证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余萱;曾凯军;谢玉珠;庄沁红;王玉妹;许爱淑;颜光华;杨国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月经前后诸证,西医称之为“经前期综合征”,一直困扰众多女性,却未被引起重视,现代医学尚无一种统一的、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用药处理,以纠正水肿,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激素疗法为主,并不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中医擅长辨证及从整体观出发进行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优势所在,效果甚佳,尤其是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疗效显著,笔者跟随朱颖教授学习后总结如下。
作者:谭姣姣;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当然可喜可贺,也会对中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仅肇始中医复兴。因为青蒿素是“科学”体系西医研究方法的产物,诺贝尔奖也是“科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奖项,所以此次获奖其实与“非科学”体系的中医没有多大关系。另外,中医尤其不能因此项诺奖就受到错误研究方向牵引而在不适合中医发展传承的歧途上继续行走。中医目前的管理、教育、传承、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中医队伍虽逐年增大,解决了中医活着的问题,但因真正的中医人才逐年减少而很难解决中医发展问题。所以,唯有中医具备了与西医完全不同的顶层设计的管理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奖励评价体系,中医高等教育才能够成批培养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疗效优越的真正中医后继人才,中医教育及中医职称考试不必强制引入大量西医内容,全世界中医都要在中国制定的中医特有评价体系里评定世界级奖项,才能说明中医已具备了和西医站在一起的不同体系需要的能力与自信,中医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而复兴了。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中药益肾健脾法在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的作用。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29日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并在术后放置“曼月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单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各40例,观察其在放置曼月乐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结果放置曼月乐后加用中药组比不使用中药组,在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天数、不规则阴道流血持续月数、阴道流血量( ml,称重法)、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有无、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次数等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可以加用中药“自拟益肾健脾汤”,可以缓解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哲晶;陈丽笙;李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作者:叶新翠;李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研究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高剂量组及四逆散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 FPG)、随机血糖、血清胰岛素( FINS)水平、血浆皮质酮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11β-HSD1、GR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四逆散可以控制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增长( P<0.05),具有降低空腹及随机血糖的作用(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更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P<0.05或P<0.01),降低血浆皮质酮含量(P<0.05)。模型组肝脏11β-HSD1、GR蛋白表达量上调,经中药治疗后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下调( 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11β-HSD1、GR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绍满;邓小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其对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病因病机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发现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目前有诸多研究证实针灸疗法可以治疗CKD患者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其疗效显著,且不良作用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针灸疗法还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实惠等优点。现将针灸治疗CKD3-5期胃肠道功能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静;郭兆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0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的1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其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6.79%其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艳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睡眠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患者感染率上升,而良好的睡眠能促进机体康复。骨科患者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患者肢体制动、疼痛、石膏的影响等,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现从术前、术后等多方面综述骨科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李敏清;张广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脾胃气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6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经四君子汤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8%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确切,并调节脾气失衡以及胃气不调,从而减少因脾胃气虚引发的并发症,故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上可以作为首选方药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史守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叩刺放血联合火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叩刺放血背部华佗夹脊穴、火龙灸督脉穴,评价治疗方案整体疗效,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叩刺放血华佗夹脊穴联合火龙灸督脉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总体有效率为95.65%,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叩刺放血华佗夹脊穴联合火龙灸督脉穴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并能减轻西药治疗的不良作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世杰;刘传慧;吕成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自《黄帝内经》始,各代医家对本病均有丰富的论述。据新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现20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患病率达9.7%,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限,并给社会和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其综合防治和管理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创建以“六驾马车”为核心防治理论的有中国特色的“消渴病单元”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陈源;李振华;岳仁宋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