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11βHSD1及 GR 的影响

梁绍满;邓小敏

关键词:四逆散, 2型糖尿病, 从肝论治, 11β-HSD1, GR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高剂量组及四逆散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 FPG)、随机血糖、血清胰岛素( FINS)水平、血浆皮质酮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11β-HSD1、GR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四逆散可以控制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增长( P<0.05),具有降低空腹及随机血糖的作用(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更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P<0.05或P<0.01),降低血浆皮质酮含量(P<0.05)。模型组肝脏11β-HSD1、GR蛋白表达量上调,经中药治疗后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下调( 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11β-HSD1、GR蛋白的表达有关。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经络辨证在疑难病中的临床应用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联系脏腑与四肢百骸的桥梁。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重要的理论,学医必学经络,习医必通经络。经络辨证是中医学重要的辨证方法,对于诊治疾病、决断生死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具体病例来验证经络辨证的重要性,提示大家要学好经络理论及经络辨证,提高临床诊治疑难病的水平。

    作者:赵付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朱颖教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经验总结

    月经前后诸证,西医称之为“经前期综合征”,一直困扰众多女性,却未被引起重视,现代医学尚无一种统一的、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用药处理,以纠正水肿,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激素疗法为主,并不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中医擅长辨证及从整体观出发进行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优势所在,效果甚佳,尤其是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疗效显著,笔者跟随朱颖教授学习后总结如下。

    作者:谭姣姣;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壮骨止痛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下丘脑瘦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下丘脑瘦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机制。方法72只200 g左右的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抽出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双侧去卵巢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周围相应质量的脂肪。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壮骨止痛方高剂量组(13.2 g/kg)、中剂量组(6.6 g/kg)、低剂量组(3.3 g/kg)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2只。术后第5天开始药物干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纯净水,持续13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骨密度和下丘脑Leptin含量及OB-R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Leptin及OB-Rb含量显著降低,骨密度显著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骨止痛方各剂量组大鼠OB-R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骨密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进OB-Rb蛋白表达,可能是壮骨止痛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易仲媛;甘国兴;李劲平;郭小玲;饶剑花;RAO Jianhua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与治疗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86例MsPG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病理特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药治疗组、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每组各62例。西药治疗组用贝那普利( ACEI)及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组西药加雷公藤多苷,正清风痛宁组西药加正清风痛宁。结果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西药结合中药雷公藤多苷与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 MsPGN 的总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7.7%、37.1%、71.0%,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16.1%、35.5%(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的总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别(均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除 Scr水平显著下降外( P<0.05),其余5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前后除WBC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后Sc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正清风痛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组的25.8%(P<0.05)。结论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西药结合雷公藤多苷或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MsPG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正清风痛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方庆全;黄献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熊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11βHSD1及 GR 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高剂量组及四逆散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 FPG)、随机血糖、血清胰岛素( FINS)水平、血浆皮质酮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11β-HSD1、GR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四逆散可以控制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增长( P<0.05),具有降低空腹及随机血糖的作用(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更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P<0.05或P<0.01),降低血浆皮质酮含量(P<0.05)。模型组肝脏11β-HSD1、GR蛋白表达量上调,经中药治疗后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下调( 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11β-HSD1、GR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绍满;邓小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华佗再造丸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探讨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门诊近5年来应用华佗再造丸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联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临床病例,阐述华佗再造丸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联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有效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将使用华佗再造丸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病例150例与红花口服液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150例随机进行收集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华佗再造丸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有效,是目前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疾病首选用药。

    作者:袁春妮;冷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和解少阳、养肝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进;贾飞宇;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论治失眠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江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青蒿素获诺奖与中医复兴(上)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当然可喜可贺,也会对中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仅肇始中医复兴。因为青蒿素是“科学”体系西医研究方法的产物,诺贝尔奖也是“科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奖项,所以此次获奖其实与“非科学”体系的中医没有多大关系。另外,中医尤其不能因此项诺奖就受到错误研究方向牵引而在不适合中医发展传承的歧途上继续行走。中医目前的管理、教育、传承、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中医队伍虽逐年增大,解决了中医活着的问题,但因真正的中医人才逐年减少而很难解决中医发展问题。所以,唯有中医具备了与西医完全不同的顶层设计的管理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奖励评价体系,中医高等教育才能够成批培养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疗效优越的真正中医后继人才,中医教育及中医职称考试不必强制引入大量西医内容,全世界中医都要在中国制定的中医特有评价体系里评定世界级奖项,才能说明中医已具备了和西医站在一起的不同体系需要的能力与自信,中医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而复兴了。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通脉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42例

    目的:探究通脉化浊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波立维单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RP(7.32±1.78)、FIB(3.02±0.43)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CRP(11.84±1.45)、FIB(4.95±0.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应用波立维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使CRP、FIB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王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大承气汤临证举要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涉及条文达30条之多,而现代医家对其应用则多以《方剂学》为依据,其功效概括为峻下热结,其主治概括为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现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临床得失,阐述其辨证要点,强调其应用不应拘泥于体质以及痞满燥实四大症,而应抓住结热的病机,灵活变通,然在辨证方证的过程中又有对燥屎及转屎气等细节的认识及把握;另引用案例,示人以药味组成、药量变化的重要性及巧妙应用。

    作者:骆云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的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辽宁省丹东市第三医院精神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以肝郁脾虚型抑郁为诊断的患者6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常规西药帕罗西汀20mg,1次/日,睡前口服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周期为一个月,一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临床疗效、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均(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疗效满意,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惠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眶骨折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元胶囊用于围手术期眼眶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眶骨骨折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38眼),术后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点、维生素B1及甲钴胺片口服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2例(42眼),应用对照组口服药物,于术前及术后3天后加用红元胶囊1.2 g,3次/d口服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及1年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治疗组治愈率66.67%,对照组治愈率5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53%,χ2=5.2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1年治疗组治愈率为90.48%,对照组为78.94%,χ2=2.0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眼眶骨折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孟辉;张红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消渴病单元综合管理模式初探

    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自《黄帝内经》始,各代医家对本病均有丰富的论述。据新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现20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患病率达9.7%,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限,并给社会和家庭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其综合防治和管理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了创建以“六驾马车”为核心防治理论的有中国特色的“消渴病单元”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陈源;李振华;岳仁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结核病的优势

    通过阐述结核病的病源、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主要症状、辨证论治。提出中西医结合诊治结核病,别开生面地提出结核病全新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经验方相结合。即区别于中医对结核病传统的宏观辨证又区别于西医单纯的辨病,提出临床诊疗中选择具有抗结核菌作用、抗纤维化、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肾功能等作用的中药或者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引证了使用中药冬虫夏草、白及、百部、甘草、五味子、鳖甲、丹参、黄芩、黄芪、熟地黄、当归等作用机理。

    作者:王永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顾植山运用“开阖枢”理论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顾植山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不寐治疗,疗效甚佳。文中列举防风通圣散、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乌梅丸、血府逐瘀汤治疗不寐案3则以佐证。案1不寐用防风通圣散解表使卫行通畅,太阳得开,清下阳明,则阳明得阖,寐差易醒得解;案2不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枢转少阳、太阴,使太阴“机转”而获效,二诊使用乌梅丸调节厥阴枢机,使阴阳之气顺利交接而愈;案3不寐用血府逐瘀汤,调畅少阳、少阴枢机,使阴阳开、阖有度,阳入阴则寐,阴出阳则寤。

    作者:叶新翠;李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排石汤联合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0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的1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其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6.79%其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艳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F、LVESD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建议推广。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王晞星教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总结

    皮肤瘙痒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危害。王晞星教授重视使用经方辨证论治,善于临证加减,基于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养血祛风、清热除湿、调和营卫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以及典型医案等方面作详细论述。

    作者:张玉卓;李宜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