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肝理脾汤治疗胆囊术后泄泻30例

柳青

关键词:舒肝理脾, 腹泻型, 胆囊术后综合征, 肝郁脾虚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照法观察疏肝理脾汤治疗胆囊术后泄泻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疏肝理脾汤,对照组30例予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经临床对照治疗,医学统计分析,疏肝理脾汤治疗胆囊术后泄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在我国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人群中明显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现以津液亏虚为基本理论基础,论述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汲取多位医家学术思想精华,从而探讨总结本病的辨证论治施治方法,从而说明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病人大程度的解除病痛。

    作者:叶平阳;高明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青少年低度近视55例

    目的:探讨针药配合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低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药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滴眼液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配合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岳学玲;秦东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眶骨折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元胶囊用于围手术期眼眶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眶骨骨折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38眼),术后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点、维生素B1及甲钴胺片口服及对症治疗;治疗组42例(42眼),应用对照组口服药物,于术前及术后3天后加用红元胶囊1.2 g,3次/d口服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及1年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治疗组治愈率66.67%,对照组治愈率5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53%,χ2=5.2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1年治疗组治愈率为90.48%,对照组为78.94%,χ2=2.0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眼眶骨折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孟辉;张红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F、LVESD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建议推广。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活血益肾法治疗儿童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益肾法治疗儿童胡桃夹综合征( NCS)的临床疗效,旨在积累临床经验,提高NC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NCS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NCS患儿左肾静脉( LRV)内径值以及尿沉渣镜检法测定尿红细胞计数。应用活血益肾方治疗NCS儿童,观察治疗前后LRV内径值及尿红细胞计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NCS患儿存在受压处仰卧位和脊柱后伸位的LRV内径比值明显升高,治疗后6个月,中药组仰卧位和脊柱后伸位时的LRV内径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活血益肾法治疗儿童NCS的有效率高达86.6%。结论血瘀肾虚是NCS患儿的基本病理改变,活血益肾方通过改善左肾瘀血,降低LRV内径比值,改善LRV血液循环,减少尿红细胞的排泄而发挥显著疗效,可有效用于儿童NCS的临床治疗。

    作者:艾斯;郑健;蔡聪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朱颖教授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经验总结

    月经前后诸证,西医称之为“经前期综合征”,一直困扰众多女性,却未被引起重视,现代医学尚无一种统一的、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用药处理,以纠正水肿,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激素疗法为主,并不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中医擅长辨证及从整体观出发进行治疗,根据症候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优势所在,效果甚佳,尤其是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疗效显著,笔者跟随朱颖教授学习后总结如下。

    作者:谭姣姣;朱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5例特殊类型耳前瘘管的诊治及护理干预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耳前瘘管的诊断及治愈水平,探究护理干预在特殊类型耳前瘘管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自2010年以来,我科收治的5例特殊耳前瘘管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科学而认真的诊断,进行系统的抗感染治疗。结果5例特殊类型耳前瘘管患者,经过切开引流治疗后切口一期愈合,3例行择期手术切除术,2例选择其他医院手术。结论应注意耳前瘘管的特殊性,仔细查找原瘘口,减少误诊率,提高特殊耳前瘘管的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在特殊类型耳前瘘管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燕爱凤;念丁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脐疗配合电磁波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脐疗配合电磁波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为A组(脐疗加TDP照射)、B组(脐疗)、C组( TDP照射)、D组(空白组)。各组治疗均隔日1次,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同时予玉屏风胶囊口服。采用标准计分法评估治疗前与4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风团、瘙痒等症状方面A组优于B组、C组、D组;A、B、C、D四组疗法均有疗效,A组疗效优于B组、C组、D组,B组与C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脐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莲;刘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应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对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41例,观察组(A组)39例。 B组采用髁支持钢板治疗,A组则采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的方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复位情况、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肢体短缩、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A组复位情况更优,P<0.05;A组在骨折愈合时间、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吴永磊;孟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和解少阳、养肝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进;贾飞宇;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叩刺放血联合火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叩刺放血联合火龙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叩刺放血背部华佗夹脊穴、火龙灸督脉穴,评价治疗方案整体疗效,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叩刺放血华佗夹脊穴联合火龙灸督脉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总体有效率为95.65%,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叩刺放血华佗夹脊穴联合火龙灸督脉穴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并能减轻西药治疗的不良作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世杰;刘传慧;吕成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益肾健脾法减少曼月乐不良作用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益肾健脾法在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的作用。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29日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并在术后放置“曼月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单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各40例,观察其在放置曼月乐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结果放置曼月乐后加用中药组比不使用中药组,在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天数、不规则阴道流血持续月数、阴道流血量( ml,称重法)、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有无、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次数等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可以加用中药“自拟益肾健脾汤”,可以缓解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哲晶;陈丽笙;李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与治疗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86例MsPG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病理特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药治疗组、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每组各62例。西药治疗组用贝那普利( ACEI)及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组西药加雷公藤多苷,正清风痛宁组西药加正清风痛宁。结果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西药结合中药雷公藤多苷与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 MsPGN 的总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7.7%、37.1%、71.0%,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16.1%、35.5%(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的总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别(均P>0.05);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除 Scr水平显著下降外( P<0.05),其余5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雷公藤多苷组与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前后除WBC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正清风痛宁组治疗后Scr水平改善程度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正清风痛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组的25.8%(P<0.05)。结论 MsPGN的免疫病理和电镜病理特征突出,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西药结合雷公藤多苷或西药结合正清风痛宁治疗MsPG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正清风痛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方庆全;黄献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骨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睡眠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患者感染率上升,而良好的睡眠能促进机体康复。骨科患者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术后患者肢体制动、疼痛、石膏的影响等,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现从术前、术后等多方面综述骨科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李敏清;张广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师从李七一教授心得

    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李七一教授善治不寐、汗证等杂病。治疗不寐不拘于宁心安神,从辨脏腑虚实寒热多方位入手,特别注意从肝论治;汗证亦不循古理,往往多法并用,共奏敛汗之功。在辨证时重视舌下络脉诊法,通过观察舌下络脉形色协助论治。对李师常用中药药对进行了粗略归纳,并列举了典型病案5则。

    作者:朱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加味阳和汤治疗心力衰竭20例

    目的:观察以温阳补血,化痰通络为治法组成的加味阳和汤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加味阳和汤+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20例,同时设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20例,14天为一疗程。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以症状积分、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等为疗效考察指标,客观评价该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别为90.0%、50.0%,经统计学处理( P<0.05),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NT-proBNP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可改善肾精亏虚阴阳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症状,明显降低N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的数值,且无明显不良作用。

    作者:曲争艳;张利敏;率中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疏风解热汤治疗冬春季感冒伴高热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疏风解热汤治疗冬春季感冒伴高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6例冬春季感冒伴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疏风解热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胶囊加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比对照组有效率79.0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春季感冒伴高热患者服用疏风解热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顺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排石汤联合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0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的1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其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6.79%其中显效32例,有效11例。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艳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颈肩疼痛,记录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计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PRI、PPI评分为(2.33±0.82)、(13.26±1.29)、(2.1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4.23±1.04)、(25.34±1.58)、(2.5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麻木缓解时间、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6.26±2.74)d、(5.71±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10.35±3.25)d、(7.2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利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确切,是内外合治颈椎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王晞星教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总结

    皮肤瘙痒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危害。王晞星教授重视使用经方辨证论治,善于临证加减,基于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养血祛风、清热除湿、调和营卫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以及典型医案等方面作详细论述。

    作者:张玉卓;李宜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