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遇到的问题

曾婧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职业防护
摘要:目的:通过山西省肿瘤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践,探讨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分析我院PIVAS的运行环节,总结开展PIVAS工作的经验。结果 PIVAS为病人提供了高品质的输液产品,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结论 PIVAS在运行中发现各种问题,应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工作更合理、规范、科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也进一步促进医院医疗服务的发展。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辨证治疗的研究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向阳红;侯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加味阳和汤治疗心力衰竭20例

    目的:观察以温阳补血,化痰通络为治法组成的加味阳和汤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加味阳和汤+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20例,同时设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20例,14天为一疗程。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以症状积分、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等为疗效考察指标,客观评价该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别为90.0%、50.0%,经统计学处理( P<0.05),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NT-proBNP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可改善肾精亏虚阴阳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症状,明显降低N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的数值,且无明显不良作用。

    作者:曲争艳;张利敏;率中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心衰中医证候演变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及终末期表现已被全世界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已经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目前,中医对慢性心衰证候规律的认识多源于个人经验判断及简单的病例总结,尚缺乏全面认识。故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对慢性心衰治疗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以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现代化的进程。现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型、证素分布规律、心功能分级、客观指标4个方面对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梦之;姚成增;贾美君;阮小芬;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明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型分别用Excel软件作成数据库,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主证分布仍以气阴两虚为主,共246例(81.45%),热盛津伤型17例(5.65%),阴阳两虚型39例(12.9%),气虚质与气阴两虚的OR比值为1.84,阳虚质与气阴两虚之比为0.566。结论在气阴两虚为主证中,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质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朱燕;李军;蔡新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青蒿素获诺奖与中医复兴(上)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当然可喜可贺,也会对中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并不仅肇始中医复兴。因为青蒿素是“科学”体系西医研究方法的产物,诺贝尔奖也是“科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奖项,所以此次获奖其实与“非科学”体系的中医没有多大关系。另外,中医尤其不能因此项诺奖就受到错误研究方向牵引而在不适合中医发展传承的歧途上继续行走。中医目前的管理、教育、传承、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目前中医队伍虽逐年增大,解决了中医活着的问题,但因真正的中医人才逐年减少而很难解决中医发展问题。所以,唯有中医具备了与西医完全不同的顶层设计的管理体系、高等教育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奖励评价体系,中医高等教育才能够成批培养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疗效优越的真正中医后继人才,中医教育及中医职称考试不必强制引入大量西医内容,全世界中医都要在中国制定的中医特有评价体系里评定世界级奖项,才能说明中医已具备了和西医站在一起的不同体系需要的能力与自信,中医才算真正走出困境而复兴了。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 Hp 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7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种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病理疗效、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胃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60.4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炎症改善42例(85.71%),对照组组织炎症改善40例(8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p阴性33例(67.35%),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Hp阴性21例(43.7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Hp根除效果好,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成华;刘皓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应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对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41例,观察组(A组)39例。 B组采用髁支持钢板治疗,A组则采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的方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复位情况、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肢体短缩、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A组复位情况更优,P<0.05;A组在骨折愈合时间、Bristol膝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新伤续断汤加减结合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吴永磊;孟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益肾健脾法减少曼月乐不良作用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益肾健脾法在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的作用。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29日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并在术后放置“曼月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单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各40例,观察其在放置曼月乐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结果放置曼月乐后加用中药组比不使用中药组,在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天数、不规则阴道流血持续月数、阴道流血量( ml,称重法)、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有无、突破性阴道流血的次数等均有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可以加用中药“自拟益肾健脾汤”,可以缓解不规则阴道流血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哲晶;陈丽笙;李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师从李七一教授心得

    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李七一教授善治不寐、汗证等杂病。治疗不寐不拘于宁心安神,从辨脏腑虚实寒热多方位入手,特别注意从肝论治;汗证亦不循古理,往往多法并用,共奏敛汗之功。在辨证时重视舌下络脉诊法,通过观察舌下络脉形色协助论治。对李师常用中药药对进行了粗略归纳,并列举了典型病案5则。

    作者:朱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薯蓣丸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薯蓣丸出自于《金匮要略》,为防治虚劳诸病的代表方,该方具有健脾益气,滋阴补肾,养血祛风,扶正祛邪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老年虚劳病疗效显著。多年来以薯蓣丸的药物组成配制成汤剂、散剂或膏方,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骨质疏松症等老年病的防治,取得满意疗效,达到了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医护理联合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护理组和对照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逍遥散治疗,护理组给予中医护理加逍遥散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护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护理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SAS与SDS评分治疗前后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中药逍遥散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切实有效。

    作者:王红芳;邢磊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的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辽宁省丹东市第三医院精神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以肝郁脾虚型抑郁为诊断的患者65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常规西药帕罗西汀20mg,1次/日,睡前口服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周期为一个月,一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临床疗效、HAMD评分、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均(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疗效满意,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惠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耳穴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29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两组均治疗一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9.65%,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无成瘾性,无宿醉现象,能被大多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卓彩琴;周卫国;蒋巧燕;胡彦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11βHSD1及 GR 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四逆散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散高剂量组及四逆散低剂量组,给药4周后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 FPG)、随机血糖、血清胰岛素( FINS)水平、血浆皮质酮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11β-HSD1、GR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四逆散可以控制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增长( P<0.05),具有降低空腹及随机血糖的作用(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更佳,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P<0.05或P<0.01),降低血浆皮质酮含量(P<0.05)。模型组肝脏11β-HSD1、GR蛋白表达量上调,经中药治疗后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下调( 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11β-HSD1、GR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梁绍满;邓小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结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匹维溴铵50mg口服,每日3次,10天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艾灸百会穴治疗法,艾灸每次45分钟,隔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3.33%,对照组显愈率66.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一个月回访时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灸百会穴结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守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腺苷及其受体与针刺镇痛的相关性研究

    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不同受体亚型结合,在体内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A1受体与腺苷在体内亲和力高,A2a受体、A3受体虽与腺苷亲和力不如A1受体,但在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过程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腺苷及腺苷A1、A2、A3三类受体的分布、作用及相关神经肽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郭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5例特殊类型耳前瘘管的诊治及护理干预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耳前瘘管的诊断及治愈水平,探究护理干预在特殊类型耳前瘘管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自2010年以来,我科收治的5例特殊耳前瘘管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科学而认真的诊断,进行系统的抗感染治疗。结果5例特殊类型耳前瘘管患者,经过切开引流治疗后切口一期愈合,3例行择期手术切除术,2例选择其他医院手术。结论应注意耳前瘘管的特殊性,仔细查找原瘘口,减少误诊率,提高特殊耳前瘘管的治愈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在特殊类型耳前瘘管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燕爱凤;念丁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结核病的优势

    通过阐述结核病的病源、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主要症状、辨证论治。提出中西医结合诊治结核病,别开生面地提出结核病全新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经验方相结合。即区别于中医对结核病传统的宏观辨证又区别于西医单纯的辨病,提出临床诊疗中选择具有抗结核菌作用、抗纤维化、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肾功能等作用的中药或者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引证了使用中药冬虫夏草、白及、百部、甘草、五味子、鳖甲、丹参、黄芩、黄芪、熟地黄、当归等作用机理。

    作者:王永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挑络疗法源流及其理论基础

    针挑疗法是刺破浅表皮肤,离断纤维结缔组织并放出适量组织液或血液,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它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挑砭法,形成于晋代,发展于明清。现代常用其治疗疼痛性疾病。研究通过阐述其相关概念,结合效应基础物质理论、信息传导理论、经络辨证理论、气街理论和络病理论等相关理论,创新提出和阐释了挑络疗法理论,对挑刺疗法进行了升华,并拓展了络病的外治学方法和理论。相较于挑刺疗法,挑络疗法具有作用范围大、作用区域立体、操作时间短、进针次数少以及无需麻醉等诸多优势,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陈守强;马艳;武少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药治疗卵巢早衰所致闭经医案2则

    卵巢早衰( Premature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女性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因医源性损伤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 FSH、LH)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可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傅山所论的“年未老经水断”即为现代医学所说的卵巢早衰。引起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可能是现代女性精神压力过大。

    作者:任小梅;杨丹丹;桑海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