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魏林;周运生;郝传国;周亚群

关键词:胰腺癌, 放射性粒子, 治疗
摘要:目的报告12例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讨论125Ⅰ粒子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MICK 200-TPV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对12例胰腺癌病人植入125Ⅰ粒子,植入粒子18~45颗,每颗粒子活度0.45~0.7mCi,病灶周边剂量60~90Gy.5例植入粒子后补充外放疗30~35Gy.结果全组12例获得l-10个月的随访,中位6个月.治疗后1个月CT或MRI复查12例病灶缩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治疗后3个月CT或MRI显示9例粒子聚集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5例治疗后1~2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能够对肿瘤提供较高的治疗剂量,达到控制和治愈肿瘤的目的.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上应用比较

    各种血液病因血小板减少可造成人体多部位出血,有的造成病人失血性贫血,有的可以危及生命.冰冻血小板制备解决了这一难题.现将我站2003年上半年发往临床的冰冻血小板及新鲜血小板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生;杨晨曦;赵嫣红;王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对医院制剂药检人员在职教育及技能提高的几点看法

    随着医院制剂批准文号的统一核发、品种的扩大、检验项目的增多及检验方法的大幅度提高,对医院制剂药检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医院制剂药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成为首当其冲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医院从事药检人员的现有状况提出几点看法,共商讨.

    作者:刘瑞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功能障碍(ED)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对非适应性功能状态所作的有限调整,通常是内皮功能特征的改变或功能的部分缺失[1,2].早期实验发现,去除内皮细胞可使乙酰胆碱(ACh)的血管舒张作用转为收缩效应,说明Ach诱导的舒张血管反应具有内皮依赖性.内皮细胞可以通过合成多种舒张和收缩因子作用于平滑肌,使其舒张或收缩,这些物质分别被称作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3].新近的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山erosclerosis,AS)是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危险因子刺激后造成的血管局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慢性炎性增生反应[4],而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内皮功能障碍(ED)是一系列病理过程的始动因素[5,6],在AS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7].

    作者:张俊玲;张媛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舒血宁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对老年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滴注,对照组为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每日一次,共14日.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及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

    作者:苏吉亮;董泗新;邢俊玲;范维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制速效痔息灵液治疗肛周疾病96例

    作者采用蒙药三七、血蝎、冰片、西红花等有效成份提纯后制成速效痔息灵,治疗96例肛周疾病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海龙;那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在癌性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癌症现在已列为人类的第一号杀手,因此缓解癌症病人的症状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而疼痛是癌症主要的症状之一[1].所以以大可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癌症患者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30例癌痛患者进行护理,达到了预期目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爱英;魏凌云;郭松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视网膜脱离手术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分析了60例老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谷莺歌;吴钦星;杜允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近几年进入高潮,并有了较大突破,本文拟对其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取得的成果作一归纳和综述.

    作者:史桂云;董进和;赵宪荣;董峰;田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9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老年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手术治疗61例,术后死亡10例,占16.4%,术后恢复良好32例,占52.5%.行保守治疗31例,死亡16例,占51.6%.结论老年人中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率、病残率较高,病情变化复杂,临床并发症多见.对于有手术指征病人,应积极早期行手术治疗.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研究的深入及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广泛开展,内皮功能成为冠脉疾病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EC)作为循环血液与血管平滑肌之间的中介组织,除具有天然屏障作用外,还具有十分活跃的代谢与内分泌功能,它能感受生理刺激,同时作出调节性反应,以维持血管内环境的平衡.它还是人体大的内分泌器官,可以产生和分泌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血管的舒缩、生长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许多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内皮功能损伤,而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本文就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内皮功能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陈东育;宋兆峰;陈敏;朱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56例保守治疗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血清β-HCG测定及B型超声的应用,提高了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正确性.因此,手术治疗已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保守治疗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臻;厉宣英;徐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市内公共交通车内微生物监测调查报告

    市内公共交通车是人们外出乘坐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被微生物污染的机会也比较多,有关公共交通车内微生物污染情况未曾见有报道.为了解泰安市内公共交通车微生物污染情况,我们于2002年5月对市公共交通车内进行了消毒前、消毒后550份样品的微生物监测调查.

    作者:史玲;王玉营;董淑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丁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0.15%丁卡因与0.1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丁卡因150mg+芬太尼0.5mg;B组:布比卡因150mg+芬太尼0.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1,维持量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分钟.术后记录4、8、12、48、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BP、SpO2、HR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05),BP、SpO2、HR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0.15%丁卡因与0.1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作者:李岩;朱海英;王运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胸部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我院自1993年至2000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患者开胸手术90例.由于患者高龄有长期吸烟史.存在肺与支气管慢性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针对老年患者开胸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本组患者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从而降低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均顺利康复.

    作者:陈桂珍;杜霞;张彦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测定

    目的为了研究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36例脑出血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0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非糖尿病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组血HDL-C、L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C、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HDL-C、LP(a)浓度降低和TG浓度增高与脑出血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苗素云;史以菊;纪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0S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早期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才来医院就医,这时0SAS患者因长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造成心脑血管、呼吸生理、神经内分泌、血液系统等多器官损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细胞增多症、血粘度增加等伴发疾病明显增多[1].所以,防止OSAS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庞秀英;周俊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目的报告12例胰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讨论125Ⅰ粒子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MICK 200-TPV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对12例胰腺癌病人植入125Ⅰ粒子,植入粒子18~45颗,每颗粒子活度0.45~0.7mCi,病灶周边剂量60~90Gy.5例植入粒子后补充外放疗30~35Gy.结果全组12例获得l-10个月的随访,中位6个月.治疗后1个月CT或MRI复查12例病灶缩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治疗后3个月CT或MRI显示9例粒子聚集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5例治疗后1~2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能够对肿瘤提供较高的治疗剂量,达到控制和治愈肿瘤的目的.

    作者:魏林;周运生;郝传国;周亚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诊断与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66例ERCP操作分为5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和单纯胰管显影(ERP)组;治疗性ERCP分为双管显影+EST和ERC+EST取石组;比较各组术后4小时、24小时血清淀粉酶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术后4小时、2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8.2%及4.5%,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5%.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造影是并发术后胰腺炎主要危险因素,EST及取石治疗并不增加胰腺炎发生率.

    作者:夏曙祥;周素萍;钟文贵;高秀华;朱良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维正脊仪治疗椎间病的配合与护理

    我院自2002年1月~12月采用ZJL系列三维正脊仪对56例椎间病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中配合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珍;刘广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