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樱教授应用藤类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撷菁

郑海涛;丁樱;尚东方;韩姗姗;都修波

关键词:肌衄, 丁樱, 藤类药物, 过敏性紫癜
摘要:介绍丁樱教授应用藤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以病位在络脉为依据,善用藤类药物辨证施治。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论六味地黄丸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损害靶器官,号称“无声杀手”,导师李晓主任医师对六味地黄丸理解深刻,用以治疗肝肾阴虚之高血压,此方经过适当加减化裁,即可治疗阴阳俱虚、肝阳上亢等多种证型的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高血压拓宽了我们的治疗思路,同时也体现中医的博大精深。

    作者:于潇华;李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淤积症辨证施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类中药配伍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黄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淤积症72例。结果总有效率87.50%。结论本方具有消食化积,理气通腑的作用,对于饮食物壅滞十二指肠而不下,导致脘腹撑胀,疼痛,嗳气,纳呆食减,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疗效明显,作用稳定持久。据临床实验证明中药不仅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病症反复发作根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翠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丁樱教授应用藤类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撷菁

    介绍丁樱教授应用藤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以病位在络脉为依据,善用藤类药物辨证施治。

    作者:郑海涛;丁樱;尚东方;韩姗姗;都修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36例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方法选取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69例中,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小6岁,大13岁;病程短3个月,长3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抗生素及鼻腔局部滴用0.5%麻氟合剂,连用不超过7天,疗程间期可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6例,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加用中药玉屏风滴丸,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期间断2天,至少2个疗程,多4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63.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脾气虚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作者:孟庆萍;史霞;李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1]。病情较重,变化较快,且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中毒性脑病等,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再度出现,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综合实施,只有密切观察小儿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抢救、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治发生窒息。

    作者:张萌;白青云;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将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4.29%、91.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加强研究,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杂病兼调“怫郁”可提高疗效

    失眠、斑秃等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杂病在治疗中,注重郁滞的病机,可明显提高疗效。文中各举一例失眠、斑秃验案,二者均在原来疗效欠佳的处方上,兼疏气滞,而获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晓黎;马维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危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西药以降血糖为主,中药着重于整体调节、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具有切实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治疗是运用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来施方配药,是科学的、合理的。

    作者:刘亚平;邢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纤维化的证候研究进展

    肺纤维化临床表现重,西医治疗主要依赖激素,不良作用大。中医药目前在本病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疗效佳与否,主要取决于辨证论治,本文对肺纤维化的证候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付玲;刘勇;罗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通腑行气汤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腹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油灌肠及乳果糖口服通便,治疗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行气汤胃管内注入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膀胱内压( IAP)值来评价腹内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腹内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病人升高的腹内压,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甘辉虎;欧阳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叶天士对春季外感客寒包火之证的辨治

    初春季节,乍暖犹寒,外感风寒颇为多见。若患者素有痰湿内蕴,易形成客寒包火之证。叶天士对此类证候病因、病机、治法、护理的论述颇为精详,对临床有很大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导师刘景源教授的临床经验对叶氏之论进行阐发,以期在临床中得以推广应用。另外,叶天士对深秋季节外感凉燥邪气所导致的发热咳嗽之证论述亦颇精详。对凉燥与风温的鉴别,尤具临床指导意义,文中一并加以解析。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从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有多种,如针刺、耳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刮痧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疗效。针灸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作者:向云霞;陈芷枫;李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议吴门医派兴盛之因

    吴门医派是江苏苏州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起源于元代、发展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其学术相传至今未衰。这一学术流派的兴盛与其苏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医家自身素养、经济文化背景、医派自身因素有关。

    作者:王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临床发挥

    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

    作者:邹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青黛膏治疗腮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青黛膏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应用青黛膏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疗效明显。临床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组方合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韦灵杰;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选择10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应用,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经χ2检验,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月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合胃镜下表现浅析胃石症的证治

    胃石症的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滞食停,痰浊交阻。根据患者的症状,胃镜下的表现,辨析病机虚实的不同,可将胃石症分食滞胃脘、湿热食积、痰湿中阻、腑气不降,痰瘀内结、正气耗伤四型,进而选方组药。

    作者:谭玉冰;曹志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纤维化的中医临证思辩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近20年来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从中药单体提取到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经实验室和临床观察研究,均表明中药对治疗肝纤维化有确切疗效。但从临证观之,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治,临床重视识症与辨证的关系,重视辩体与辨证、辩病相结合来治疗该病;这将对探讨中医治疗类似像肝纤维化样的,临床症状比较隐蔽的疾病,提供一条治疗思路。

    作者:李吉彦;滕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刮痧治疗亚健康态入睡延迟32例

    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是亚健康失眠状态中以入睡延迟为突出表现者,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延长,辗转反侧,迟迟不能入睡,醒后疲乏困倦,缺乏睡眠满足感。属于中医学“不得暝”、“不得卧”、“不寐”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营卫失和、阳不入阴。多见于气郁、湿热、气虚、阴虚等体质偏颇人群。笔者跟随导师王超主任医师在四川省中西医院亚健康中心门诊应用刮痧治疗亚健康态入睡延迟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作者:彭小莉;宋登丽;王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臂厥验案2则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余年,始终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武老精研古籍,融会贯通,总结了一系列在临床中行之有效的针刺治疗技巧,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目睹以针灸主治疗臂厥,取得显著效果,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王晓光;樊小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