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潮热症的效果分析

侍朋举;孙毓川;赵燕会;蔡海峰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 乳腺癌, 潮热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潮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C6水平气管旁入路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随访,利用潮热评分表(Hot -Flash Score)比较二组潮热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按潮热评分量表积分标准统计,治疗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与治疗后2、4、8周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与治疗后2、4、8周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症状疗效评定标准统计,二组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潮热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加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下床活动对小儿传统阑尾炎术后的护理疗效

    目的:观察早期下床活动对小儿阑尾炎手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二个责任护理组,其中,观察组60例,于术后6~8h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为5~10min ,对照组60例,于术后16~20h由护士协助开始床边活动,时长同样为5~15min。结果观察组患儿明显比对照组患儿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止痛剂使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指导,督促小儿阑尾炎术后6~10h下床活动,可促进肛门排气排便功能尽早恢复,并减少术后止痛剂的使用,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王春美;孙毓川;邱忠君;戴建东;赵晓燕;吕金凤;孙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98例冠心痛心绞痛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组,A组34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 B组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C组32例采用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9±0.6)次,明显少于A、B组的(4.7±1.0)次、(4.5±1.3)次(P<0.05);治疗后C组血脂水平与A、B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三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4%、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C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A、B组的26.5%、25.0%( P<0.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临床症状及降胆固醇作用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毕子宇;石湘波;李冬梅;么路军;张春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双硫仑样反应36例急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对双硫仑样反应病例的诊疗分析,探讨急诊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特点,防范误诊漏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双硫仑样反应急诊患者的症状、诊疗结果等病例资料。结果①双硫仑样反应以循环系统症状为明显;②双硫仑样反应的病情轻重与年龄、性别因素相关,与摄入酒精量、药物和酒精制品接触的间隔时间长短无关;③患者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较低。结论研究证实双硫仑样反应以循环系统症状为明显,但预后良好;年龄、性别是影响双硫仑样反应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作者:郭靖娴;王萍;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DV100型数字示教系统结合仿真头模在口腔实验教学的应用

    口腔实验教学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临床操作的必经阶段,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我院引进了DV100型数字示教系统。该系统可直观呈现教学信息,使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物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利于临床操作技能训练。该系统作为现代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的设备和手段,值得进一步在口腔实验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穆玉;陈乃玲;王丹;张俊梅;米雪;李金源;孙竹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探讨

    目的:对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展开研究分析,为临床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应用酚红法校正灌流液体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灌流前后酚红水平进行检测,给予鼠体不同质量浓度维拉帕米、葛根素后,对体内各肠段酚红吸收参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不给予维拉帕米时,酚红在鼠体各肠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给予鼠体50、100、200μg/m l质量浓度的维拉帕米后,酚红在鼠体各肠段的吸收呈上升趋势;不给予维拉帕米的鼠体各肠段酚红吸收参数显著低于给予200μg/m l质量浓度维拉帕米的鼠体各肠段酚红吸收参数,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给予葛根素时,酚红在鼠体各肠段吸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给予鼠体50、100、200μg/m 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后,鼠体结肠段酚红吸收程度显著提升,与其他肠段十二直肠、空肠、回肠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不给予葛根素的鼠体各肠段酚红吸收参数,给予鼠体50、100、200μg/m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后,以结肠段酚红吸收上升程度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红在体内个肠段均存在吸收可能,酚红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受葛根素促进酚红各肠道吸收重要影响。

    作者:夏侃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清降糖方对糖耐量减低冠心病患者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三清降糖方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三清降糖方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其余二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各药物治疗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阿卡波糖组与三清降糖方组比较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应用三清降糖方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作者:杜宁;孟爱琴;吕立勋;陈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UGT1A1与IP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了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启动子的多态性分布,并研究其多态性和伊立替康化疗不良反应、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采用伊立替康加顺铂化疗患者全血标本,直接测序分析UGT1A1*28 TATA盒基因序列;并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进行UGT1A1*28 TATA基因启动子检测,UGT1A1*28野生纯合型(TA6/6)27例,占75%;突变杂合型(TA6/7)7例,占19.4%;突变纯合型(TA7/7)2例,占5.6%。UGT1A1基因突变纯合型(TA7/7))患者发生Ⅲ度迟发型腹泻1例,2例皆发生Ⅲ度粒细胞减少。UGT1A1基因突变杂合型(TA6/7)发生Ⅲ度迟发型腹泻1例,Ⅲ度粒细胞减少1例。UGT1A1基因野生纯合型(TA6/6)无Ⅲ度迟发型腹泻和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Ⅰ~Ⅱ度迟发型腹泻3例,Ⅰ~Ⅱ度粒细胞减少5例。全部患者未发生Ⅲ度以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UGT1A1基因突变纯合型(TA7/7))CR 0例,PR 1例;UGT1A1基因突变杂合型(TA6/7) CR 1例,PR 3例;UGT1A1基因野生纯合型(TA6/6)CR 3例,PR 15例。结论 UGT1A1*28突变纯合型(TA7/7)可能增加伊立替康所致3度及以上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作者:赵凯;张晓斌;杨俊泉;赵洪焕;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二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生存状态和一年后伤残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二组患者生存状态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观察组患儿伤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提升其生存质量,减少各类并发症,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江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缺点,50例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全身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25例。术中监测各项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恢复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成本都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按选择麻醉方式完成。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4,8,1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全麻组,并且住院总费用较全麻组显著降低。术后评估发现所有患者对腰硬联合麻醉满意。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配合CO2低压气腹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且住院总费用比全身麻醉明显降低。

    作者:陈玉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资本相关研究进展--应引起职业心理健康等学科领域的关注与思考

    心理资本(Psy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类状态的积极心理力量,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坚韧、希望和乐观四个方面。作者就心理资本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影响效应以及心理资本干预等内容,对国内外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与归纳评述,并介绍了心理资本的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趋势。同时,提示指出尽管Luthans的四维度说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认可,但其他潜在的心理资本内容,如责任感、情绪智力、心理健康等应引起关注。

    作者:汪也琳;栾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105例(13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8耳)与对照组(53例,69耳),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检测。二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周,曲安奈德喷鼻4周。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纯音听阈改善率为86.76%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57.97%( P<0.05);声导抗检测改善率为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63.7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疗效肯定。

    作者:王玉芝;吕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 )的作用。方法将2009-2011年住院行急诊PC 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二组患者造影后24、72h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以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基础状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前Scr相比,对照组术后72h Sc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72h 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2h Sc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可能对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王永亮;赵树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五常法在国内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1五常法的概念五常法起源于日本的5S ,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因这些项目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英语也是以“S”开头,故简称5S 。何广明教授在1994年将其引入香港,定名注册为五常法。即常组织(Structurise)、常整顿(Systematise)、常清洁(Sanitise)、常规范(Standardise)、常自律(Self - discipline)。

    作者:甘丽;朱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剂量配伍对皂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各单味药对黄芪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置5因素11水平,考察黄芪总皂苷的含量,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多元回归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各单味药对总皂苷贡献大小分别为:黄芪(61.5%),白芍(6.68%),大枣(2.63%),生姜(2.09%),桂枝(0.446%)。结论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虽然黄芪对黄芪总皂苷的贡献大,但其他各味中药对黄芪总皂苷的含量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朱丽华;史国友;张庆波;刘东红;曹秀华;石恩富;丁贺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导乐仪应用于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导乐仪应用于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6月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导乐仪组、椎管麻醉组、传统组。导乐仪组选取导乐仪镇痛分娩,椎管麻醉组应用硬膜外药物麻醉的方法镇痛,传统组为传统待产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三组孕妇的产程变化、分娩结局、对分娩痛的反应等。结果导乐仪组镇痛有效率为93.0%,椎管麻醉组的镇痛有效率为98.0%,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乐仪组宫口扩张速度较椎管麻醉组和传统组快(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其他二组(P<0.05),阴道分娩率为97.0%,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剖宫产率为3.0%,明显低于其他二组(P<0.05);三组在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体重、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仪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创,能加速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对母儿无影响,值得在产科推广使用。

    作者:王红红;胡美丽;王雅慧;王秀芳;孙冰;王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空心螺钉经前踝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5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空心螺钉经前踝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57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前踝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57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依据美国AOFAS协会足踝评分系统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57例患者得分为76~100分,平均96分,其中优54例(94.7%),良3例(5.3%),差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前踝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小、对周围血运破坏少,骨折愈合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洪涛;常利民;贾卫斗;谢坤;李涛;雍宜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 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 )、冬氨酸转氨酶(AST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改善肝功能水平。

    作者:马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编制及考评

    目的:编制尘肺病生存质量量表,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WHOQOL -100普适性量表和常用的COPD生存质量量表为依据,经专家组讨论确定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对确诊的80例尘肺患者进行测试,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编制的尘肺病生活质量量表含有4个维度,20个条目。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8,分半信度为0.89,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3,与FEV1%相关系数为-0.55(P<0.001),与尘肺期别的相关系数为0.69( P<0.001)。结论初步编制的尘肺病生活质量量表条目简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尘肺病生活质量的临床测量。

    作者:徐应军;陈志远;于立群;张天哲;王国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2013年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身体特征,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比较二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 H )、睾酮(T )、甘油三酯(TG)、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患者LH/FSH、LH显著高于非肥胖组( P<0.05);肥胖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出现率为87.5%,非肥胖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之间PRL、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症候群、内分泌异常情况等显著高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此,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杨颖;王金敏;彭书苹;王玉华;韩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黏蛋白在肿瘤中的应用

    正常胃肠道、乳腺、胰腺、输尿管、卵巢等上皮性细胞中,有一层保护性的黏液层,起到防止上皮细胞的损伤和润滑作用,黏液层主要的成分是黏蛋白(Mucins ,MUC)。MUC不仅在正常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上皮性肿瘤中M UC常出现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物行为相关,M UC家族部分成员作为肿瘤相关抗原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肿瘤标志物。

    作者:刘春辉;赵鹏;张国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