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林;赵国平;李玉堂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方法,对该所收治的35例支气管结核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误治患者年龄分布主要在18~60岁,职业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身延误诊治和医源性误诊并存,平均延误诊治时间约180d。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肺部常规X线检查及CT检查难以发现支气管内膜病灶,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易造成误诊。
作者:昝雪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应用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技术对预防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对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应用三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全程监测。结果经过术中联合监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30例,无变化24例,下降2例。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使用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出神经功能的变化,术中电生理变化指标变化与切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群喜;赵晓晶;李建珉;朱军;付爱军;张云鹤;陈通;成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 U )收治的老年患者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ICU收住的老年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确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42例,同期住院发生肺部细菌感染但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39例。对潜在的1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 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10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出抗生素使用时程、抗生素使用类别、使用留置管、肠外营养、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是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这6项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后确定这6项是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 U病房,对老年患者要加强病原菌监测,尽可能及早准确地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者:徐震林;赵国平;李玉堂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疼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髋关节 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疼痛状况明显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立锋;贾帅军;郝敬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研究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尘肺病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对已诊断资料收集,分析不同的诊断人员在有或者无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对尘肺病诊断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结果甲、乙、丙三名诊断人员在有职业健康监护资料(2组)和无职业健康监护资料(1组)诊断结果与终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甲在1组Kappa值为0.723,2组的Kappa值为0.755,乙诊断人员在1组Kappa值为0.742,2组Kappa值为0.768,丙诊断人员在1组Kappa值为0.696,在2组Kappa值为0.783,3名诊断人员在2组中的一致性均为较好,在一组中均为一般。结论不同的诊断人员在有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时诊断结果与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
作者:钱青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期保健操及系统健康教育对分娩过程及产后抑郁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9月在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建档的孕妇,分成三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1组每天做操1次、每次30min ,观察2组每天做操2次、每次30min ,对照组不做操。比较三组孕妇孕产期焦虑与抑郁情况、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三组孕妇中每天做操2次的观察2组孕妇在SDS评分和SAS评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方面低,每天做操1次的观察1组孕妇次之,对照组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保健操及系统健康教育可减少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有助于自然分娩。推荐孕妇每天进行1~2次,每次30min的孕期保健操锻炼。
作者:唐惠艳;邱忠君;王成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32例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以及2013年1-12月收治的3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术后镇痛以及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发热率为3.13%;开腹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发热率为28.13%;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1)。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39±2.49)d ,开腹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98±3.31)d ,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0,P<0.01)。开腹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镇痛率为87.50%;阴式子宫切除术的32例患者术后镇痛率为34.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术后发热率低、住院时间少等优点,在筛选病历时需小心仔细,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吴清梅;王媛梅;董春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及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证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20例患者使用G 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患者在放疗第一、五周给予吉西他滨800mg/m2和顺铂25mg/m2,静脉滴入。使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对患者进行常规照射,鼻咽部总放疗剂量为(70~72)Gy/(35~36)次,2Gy/次;颈部淋巴结的总放疗剂量为(60~70)Gy/(30~35)次,2Gy/次。治疗后对患者行肿瘤疗效评价,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病情稳定3例,近期有效率达8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占25%,其中皮肤反应2例,口腔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各1例。结论 G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于诊断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 ,AA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网络检索相关数据库PubMed(1966年-2012年12月)、EMBASE(1974年-2012年12月)、Cochrane (2012年第4期)、CBM (1978-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12年12月)等。收集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AAD的临床研究,按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统计软件STATA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终纳入7个研究,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超声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2%(95%C I 79%~85%)和84%(95% C I 79%~88%);诊断的阳性似然比(+ LR )、阴性似然比(-LR )为:4.71(95% CI 2.38~9.34),0.28(95% CI 0.21-0.37),诊断实验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5% CI 0.82~0.88)。结论多普勒超声诊断A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可,临床可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为参考结合患者症状对AAD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李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耳穴贴压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在治疗前后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 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PAC-QOL (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二组在治疗前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耳穴贴压可以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莉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错构瘤是胚胎时期形成的组织畸形或组织迷离引起的瘤样组织增生,发展缓慢,目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主要组织学成分包括软骨、脂肪、平滑肌、腺体和上皮细胞,有时还有骨组织或钙化,极少恶变,可发源于任何组织,种类繁多。2012年7-12月我院收治胃错构瘤2例,并查阅国内近20年来文献报道的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强;郑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80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48颗患牙给予多次根管治疗;而观察组40例患者54颗患牙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评价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率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发生率为7.4%,稍高于对照组的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治疗1周后疼痛发生率也较低,对治疗满意度也较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张志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VI)指导下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8例;随机分为二组,PVI组(A组)(n=20)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时的潮气量的大小确定PVI的阈值,潮气量在8ml/kg左右,如 PVI≥13%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潮气量在10ml/kg左右,如 PVI≥15%时进行充分的容量复苏,复苏目标:使中心静脉压(CVP)达12~15mmHg ,平均动脉压≥65mmHg ,尿量≥0.5ml/(kg?h),ScvO2≥70%,不能维持者首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用多巴酚丁胺维持。常规液体输入组(B组)(n=18)根据CVP、HR等指标综合判断进行容量复苏,使中心静脉压(CVP)达12~15mmHg ,平均动脉压≥65mmHg ,尿量≥0.5ml/(kg? h),ScvO2≥70%,不能维持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用多巴酚丁胺维持。观察指标观察二组患者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应用呼吸机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使用时间;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乳酸值、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二组患者3d液体平衡情况、M ODS例数、病死率。结果二组在复苏后6h相比乳酸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机使用时间相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3d液体正平衡液体量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ODS例数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I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相比能降低血乳酸水平,能较快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状态,且能减少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并能减少液体正平衡,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同时能减少液体的入量,对于减轻肺水肿有重要意义,但M 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不大,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周文龙;吴莹;李占明;马晶;张颖;孙庆君;姜帆;何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时间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佳时机。方法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入院48~60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治疗组2入院60~7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APACHE-Ⅱ评分、腹部CT评分、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全套、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所需的时间、发生不良反应、死亡、继发感染、继发M ODS以及外科干预等情况。结果治疗后7d治疗组1APACHE-Ⅱ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治疗组2(P<0.05);治疗组1治疗后7d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组2(P<0.05);治疗组1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治疗组2(P<0.05);治疗组1的过渡时间明显短于治疗组2(P<0.05);治疗组1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腹胀,1例继发MODS ,治疗组2有1例出现轻度腹痛腹胀,1例继发感染,对照组有9例继发感染,8例继发M ODS ,2例死亡,4例外科干预。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肠黏膜功能恢复,明显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的病程,控制炎症反应,改善病情预后,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可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陈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弥漫性脑外伤后耳蜗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脑外伤组及阿魏酸钠治疗组,以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弥漫性脑外伤后NF-κB表达的变化及阿魏酸钠对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外伤后24,72,168h的耳蜗组织内,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而阿魏酸钠治疗组,NF-κB表达较损伤组均明显下降( P<0.01)。结论脑外伤后耳蜗内NF-κB表达显著增高,阿魏酸钠对耳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NF -κB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邓艳丽;刘建新;张再兴;顾洪兰;卢鹤翔;庞淑兰;张萍;付兴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收集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直肠癌切除术后、并且术后有明确病理诊断的48例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术中肠壁及手术切口外擦医用几丁糖,术后营养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治疗组采取术中关腹前腹腔注入生物多糖冲洗胶液,术后营养支持、中药保留灌肠等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患者没有发生肠粘连,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1例发生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在全麻下开腹行第二次肠粘连松解术,有效率为90%。结论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做大样本的临床实验与观察;且医用几丁糖防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军;刘磊;张文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依据以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270例甲状腺癌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根据颈部区分标记可能为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并在超声下观察其表现。对所选的患者进行颈廓清术,同时将标记的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详细记录颈廓清除术中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及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经超声检查共发现536枚转移淋巴结,经过病理检查正确存在442枚转移淋巴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2.46%。对颈部实施廓清术在Ⅱ、Ⅲ、Ⅳ、Ⅴ、Ⅵ区域转移淋巴结的阳性率分别为55.56%(20/36)、70.83%(68/96)、70.00%(70/100)、30.58%(74/242)、52.38%(22/42)及87.85%(188/214),各区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比较Ⅱ、Ⅲ、Ⅳ、Ⅴ区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Ⅵ区出现转移淋巴结的几率明显高于Ⅱ、Ⅲ、Ⅳ、Ⅴ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形态、大小、回声与淋巴结转移并不存在相关性,而与微钙化、有无淋巴门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重要的部位在Ⅵ区,因而对颈部的Ⅵ区实施淋巴结清扫非常关键,在对甲状腺癌诊断时,无淋巴结微钙化和无淋巴门现象对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海丽;杜薇;杜建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唐山市中老年人牙体缺损及修复状况,分析影响牙体缺损修复原因,获得唐山市中老年人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需求,为唐山市中老年人牙体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唐山市的426例中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状况检查,检查项目为被调查者的牙体缺损及修复状况。结果唐山市中老年人牙体缺损率为19.47%,男性的牙体缺损率高于女性,右下第一磨牙牙体缺损率高,为36.37%,左侧中切牙修复率高为93.65%。结论应重视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的早期预防,提高中老年人的防治意识,从而提升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玥;王国立;李金源;王晓波;陈晖;胥佳利;杨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尘肺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评估接受肺灌洗的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编制的尘肺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为工具,对确诊的接受肺灌洗治疗的80例尘肺患者进行测试,分析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尘肺的期别和肺功能指标FEV1%有关,尘肺的期别越高,肺功能受损程度越大,生存质量越差;尘肺期别、临床症状、FEV1%3个指标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系数大于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生存质量能够较好地反映尘肺的病情;量表的4个维度中,心理状况对生存质量贡献大,症状的贡献小。结论尘肺病生活质量量表用于尘肺病生活质量的临床测量,可以反映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病情变化,改善心理状态是提高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应军;陈志远;于立群;张天哲;王国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尤其伴有骨质疏松;对于年轻患者,转子间骨折常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与常见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其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骨折的粉碎程度更为严重,手术治疗、牢固固定已成为重要共识[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近些年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器械的不断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常有术后髋内翻畸形及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股骨转子间骨折认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刘胜利;梁春雨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