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尘肺病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与评价

刘璐;章一华;朱德香;梁实;李爱清

关键词:尘肺病, 疾病认知, 量表, 信度, 效度
摘要:[目的]编制适用于尘肺病患者疾病认知能力的测评工具,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以疾病认知为理论框架,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初始量表;采用目标抽样方法对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及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尘肺病患者173例进行问卷调查,使用Cronbach'sα系数、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发放问卷173份,回收168份,回收率97.11%.经探索因子分析,终形成4个一级维度[即尘肺病基础知识、运动肺(康复)训练相关知识、戒烟相关知识、尘肺病治疗相关知识],15个二级维度,75个三级条目的尘肺病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测评量表.该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99 ~ 0.952,可解释总的变异(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351%,项目负荷值为0.714 ~ 0.920.[结论]尘肺病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测评量表的建构基本符合理论构想,适用于评估患者或作为一种横断面调查工具.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能力调查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能力.[方法]对2017年参加文登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大学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均低于50%.传染病防控人员、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人员和紧急医学救援人员在各自专业方面,存在应急知识了解不够、处置水平低的问题,三类人员各自理论知识得分及格率分别为87.2%、61.5%、79.5%,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能操作方面得分及格率分别为82.1%、53.8%、79.5%,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知识和能力明显不足.[结论]应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装备,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培训与演练,特别是要提高突发中毒类事件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王润胜;吴喜娟;刘文;张玉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某制药厂接触药物粉尘作业工人健康体检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药物粉尘作业工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职业接触药物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制药企业145名接触药物粉尘作业工人作为暴露组,同企业的无职业危害暴露的145名工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工人的健康状况.[结果]暴露组的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胸片、耳鼻咽喉、肝功能检查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尿常规、血脂异常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工龄>10年组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于≤1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粉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肝功能,应对其药物毒理危害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春姣;李燕茹;刘移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反事实分析方法在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反事实分析方法在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7类行业42家大中小型企业22 690名在岗期间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人为研究目标人群,从目标人群中选择14 823名噪声作业工人纳入暴露组,以42家企业中1 311名上岗前噪声作业工人为反事实背景,评估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人群归因分值.[结果]目标人群的噪声暴露率为65.33%,暴露相对危险度为2.00,人群归因分值为39.51%.36岁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归因分值高于35岁以下人群,小型企业的人群归因分值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人群;各类行业的人群归因分值比较,金属制品业高,电子设备制造业低.[结论]人群归因分值能够反映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人群分布特征,建议推广和应用反事实分析方法进行职业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归因研究.

    作者:梁灿坤;成财达;胡魁;符传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避免职业病诊断重复申请的思考

    职业病诊断申请过程中,出现重复诊断的现象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报道一起因用人单位未开展上岗前体检,劳动者隐瞒既往职业史和职业病诊断结果,诊断机构不能获取其他诊断机构诊断记录而导致的职业病重复诊断的案例,对职业病诊断申请过程中存在的解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建议.

    作者:周俊海;黄瑞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样品保存环境对检测时限的影响

    [目的]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样品保存环境对检测时限的影响.[方法]将2 μg/mL、5μg/mL、10 μg/mL、20μg/mL氨样品分别在0℃、10℃、20℃下保存1 ~6d,测定氨样品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考察其保存时限延长情况.[结果]在设定温度下,2 μg/mL氨样品保存时限为1d,与标准相规定检测时限相同;在0℃、10℃保存环境下,5 μg/mL、10 μg/mL、20μg/mL氨样品保存时限为2d,与标准相比,延长了1d.[结论]降低保存环境温度,可以延长浓度≥5μg/mL氨样品的保存时限.

    作者:于静;马淳淼;刘思海;薛锦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浙江省职业卫生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探讨

    职业卫生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属于职业l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为职业病前期预防提供数据支撑.职业卫生数据中心平台主要收集包括职业卫生检测结果、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危害申报三大类数据,主体思想是通过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直接发现危害或者通过职业健康体检信息间接发现危害,从而为监管部门的临管提供参考.全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工作目前缺乏统一的内容、标准和规范.在浙江省职业卫生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职业卫生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整体框架、职业卫生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内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簪荣;陈三强;金玉兰;李学盛;汪圣华;牟杰;华金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上海某船厂打磨工听觉系统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目的]了解上海某船厂打磨岗位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危害情况,为企业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船厂的加工车间、装焊车间、露天平台、船台、船坞等5个作业场所,对其打磨岗位噪声声级进行定点检测.对2014-2016年4 958份打磨工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年打磨岗位噪声检测均值逐年降低,分别为(101.4±1.7)dB(A)、(101.2±1.5)dB(A)和(91.8±1.8)dB(A),2016年低于前两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6年,打磨工听力损失检出286例(占5.77%),职业禁忌证检出38例(占0.77%).3年间听力损失检出率、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2016年打磨工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听力损失均集中在30~ 50岁,听力损失检出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1);不同工龄段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打磨工工龄6年以上听力损失者占总损伤人数的85.0%;40 ~ 50岁听力损失者占总损伤人数的72.5%.[结论]该船厂对打磨工职业健康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较重视,但打磨工的噪声危害依然严峻.

    作者:尚隆邦;朱德新;黄明华;刘美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液体推进剂应急处置个体防护系统的研制

    [目的]研制液体推进剂应急处置个体防护系统,提高航天发射试验中液体推进剂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方法]采用全包覆隔绝式结构和气冷降温技术,研制长管供气式防护服;采用骨传导通信技术、微波通信及数字视频编解技术,研制无线通信及视频监视指挥系统.[结果]该系统能够对液体推进剂提供有效防护,总体防护因数> 125,呼吸防护因数>30 000,有效解决了目前现役液体推进剂防护装备防护因数低、防护可靠性不足的问题.[结论]该防护系统满足液体推进剂作业人员一级防护的需求,可应用于液体推进剂突发事故应急救援.

    作者:张光友;彭清涛;丛继信;范春华;李宝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上海市金山工业区职业健康现况调查

    [目的]掌握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探索金山工业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监管的新模式,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方法]确定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后,通过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87家企业,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培训等情况.[结果]被调查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69家,占79.31%),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56家,占64.37%),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企业64家,占73.56%;粉尘、噪声、重金属、烃类、酯类、酮类、酸碱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榆测合格率为92.14%,但65.00%的企业检测布点不合理或有遗漏;接害人员总体榆率为76.99%,未发现职业病患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符合要求的企业60家,符合率68.97%.[结论]金山工业区被调查生产企业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缺失错漏、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不规范、职业卫生人员配置不足、职业健康体检率不高等问题.工业园区应改进职业卫生服务监管模式,将技术服务支撑和职业卫生监管有效结合.

    作者:赵乾魁;方锦斌;李克勇;孙原;刘武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实施与结果评价

    [目的]实施和评价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常见质量控制活动.[方法]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开展仪器比对、人员比对、留样复检、测量审核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根据结果对实验室进行评价.[结果]仪器比对显示,分别以MR-3A型和SFR-Ⅲ型辐射热计检测同一工作环境辐射热,两者结果分别为(0.241±0.005) kw/m2和(0.246±0.004) kw/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比对显示两名技术人员对同批次活性碳管中苯含量检测结果分别为(589.4±3.0) mg/m3和(588.2±1.6) mg/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样复检显示首次检测、留样复检同一滤膜中镉及其化合物,结果分别为(0.312±0.007) μg/mL和(0.323±0.009) μ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审核显示实验室测量有证标准物质结果为(0.247±0.009)μmol/L,与证书参数(0.255±0.008) μ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显示两实验室同时间进行同批号尿中铅质控物检测,结果分别为(40.81±2.43)μg/L和(43.10±1.68)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常见质量控制活动并进行评价,能多角度展现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状态,是检测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的直接客观依据.

    作者:左慧;许启荣;杜伟佳;周海林;刘移民;朱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起急性混合气体及(或)缺氧引起的接触反应事故调查

    [目的]分析某企业发生的一起急性不明气体及(或)缺氧引起的接触反应事故,以引起企业的重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形式,详细询问患者的接触史、病史及就诊经过;查阅患者住院病历记录;对事发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恶心、胸闷为主.有7位患者氧分压、氧饱和度增高,全血中的二氧化碳总浓度、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总浓度降低事发现场厕所的空间较小,平时 门窗关闭,厕所空气中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物质,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企业管理人员对化粪池产生的气体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关企业应加强化粪池及厕所通风管理.

    作者:林孟端;张靖;陈自然;毛耿;荣怿;陈鹤明;卿文静;许章强;林健;林海端;何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近5年公路运输电石事故分析及应急救援对策

    电石,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遇水立即剧烈反应,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通过对近5年来公路运输电石事故及其救援经过的分析,指出当前公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电石事故大多由遭遇下雨天气导致;对该类事故现场特点和危害性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对公路电石事故应急救援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媛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衔接问题探讨

    通过分析噪声作业岗位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等职业卫生标准,对职业健康体检与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衔接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认为噪声的体检及噪声聋的诊断工作需根据作业场所及劳动者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技术文件,做出正确的检查结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可避免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体检结论产生异议,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献文;冯鸿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郴州市院前急救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郴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加强郴州市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郴州市院前急救能力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郴州市2007年5月-2017年4月的143 834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男女之比为1.79:1;车祸伤居各类疾病之首;空车以晕厥查因和儿童患者为主;年龄在21 ~ 40岁死亡病例多;猝死和创伤是院前急救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应以疾病分类、患者年龄以及好发时间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针对车祸伤患者、老年患者以及危重病例等重点人群的救治,应组织培训医务人员,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展开急救工作,以提高院前急救救治能力.

    作者:王英明;杨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省级区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层次多方位数字预案体系构建与评估

    以我国煤矿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依据,概述了我国应急预案管理评估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构建基于煤矿现有文本预案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多方位数字应急预案体系;其次,开展基于数字预案的应急处置流程构造和联动机制研究;再次,建立基于数字预案的“编制—实施—演练—评估—改进”的多方位、多层级数字预案系统及其闭环管理体系;随后,以典型省级区域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设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数字预案系统评价体系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后,在省级区域典型煤矿企业及其协议救护队示范应用.通过研究,提出构建一种典型省级区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层次、多方位数字预案体系与评估体系的必要性、思路和技术方法.

    作者:郑万波;袁湘涛;吴燕清;李先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105例分析

    [目的]收集国内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报告,分析其致病特点,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2000--2016年报告的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对白血病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工种、苯累计接触年限、潜隐期、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报道36篇,去除重复或重要信息缺失报道11篇,实际纳入分析25篇,共计报告105例.白血病类型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56例(占5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占15.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1例(占29.5%),毛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1例.性别构成上,男性59例(占56.2%),女性46例(占43.8%).发病年龄19 ~ 66岁,其中20~40岁者86例(占81.9%).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为< 0.5~1 196.2 mg/m3,其中< 3.25 mg/m3 26例(占30.2%),<6 mg/m331例(占36.0%),<100 mg/m3 56例(占65.1%),<300 mg/m3 83例(占96.5%).苯累计接触年限5月~31年,主要在10年以下,占79.1%.工种构成比例上,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喷漆(或制漆)27例(占25.7%)、制鞋21例(占20%)、印刷10例(占9.5%).[结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职业性苯暴露所致白血病的主要类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占相当比例.接触低浓度苯者占相当比例,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洁;黄沪涛;杨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某放射防护监督监测中心2016年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分析

    [目的]检验某放射防护监督监测中心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强化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方法]通过参加2016年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考核结果,分析影响该中心剂量估算能力的因素.[结果]2份盲样估算值与分配剂量真值的偏差均小于20%,评定成绩合格.[结论]该中心生物剂量估算水平符合国家要求,下一步应适时建立剂量估算曲线,加强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控制和畸变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生物剂量估算水平,在事故应急救援时发挥指导作用.

    作者:荣曙;于旭;李文豪;曾曾;杨龙;毛应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罗定市2010-2017年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罗定市2010-2017年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罗定市游泳池中的水进行检测,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进行水质评价.[结果]2010-2017年共检测游泳池水样102份,其中65份水样合格,总合格率为63.7%,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12.5%、50.0%、100%、55.6%、33.3%、88.9%、75.0%、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合格率低,为80.4%,其次为细菌总数(82.4%)和尿素(92.2%),pH值、浑浊度和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为100%,不同项目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游泳池水合格率高,为60.9%,市区、乡镇公共泳池水合格率分别为70.0%、61.2%,三者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定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管工作.

    作者:张硕;徐华铭;李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福州市职业病监测信息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提高福州市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化水平,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了职业体检系统,并借助“福州市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的对外发布和查询平台.职业体检系统功能模块实现了从登记到收费整个流程的信息化.在“福州市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福州市职业病监测信息对外发布和查询.福州市职业病监测信息云平台的建立达到了“便民、高效、安全、共享”的效果,提高了福州市职业病监测工作信息化能力.

    作者:沈波;许旭艳;罗秀凤;林少辉;林秋;黄林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某采石场矽尘、噪声和高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某采石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矽尘、噪声和高温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采石场存在矽尘、噪声和高温的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采石场工作场所定点检测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MA)为0.5 ~ 15.7 mg/m3,矽尘(呼尘)CTMA为0.4 ~ 3.6 mg/m3,总体超标率为83.3%;个体检测矽尘(总尘)CTWA为0.6~1.1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0.8mg/m3,总体超标率为100%.检测7个噪声岗位,定点噪声声级81.0~91.1 dB(A),个体噪声声级78.0~88.1 dB(A),超标率均为14.3%.检测6个高温岗位湿球黑球温度为26.1~ 33.2 ℃,超标率为16.7%.[结论]采石场矽尘、噪声和高温职业病危害严重,采矿、破碎堆料生产单元为关键控制点,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肖晓琴;邓冠华;刘移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