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元渗透法在《黄帝内经》教学中的运用

崔姗姗

关键词:《黄帝内经》, 教学, 渗透法
摘要: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学习《黄帝内经》需要从多方位、多视角领悟其博大与精深。在教学中注重思维方式、临床实践、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使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学习经典,用好经典,并从经典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谈桂枝

    本文考证了桂枝的本源,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牡桂即是桂枝,而肉桂指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菌桂”。对于《神农本草经》所述桂枝的主治作用,认为“吐吸”两字当遵马继兴考证改为“吐呕”。对其应用,随不同药物配伍,桂枝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文中以《伤寒论》方剂为例,序列其“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等功效。

    作者:陈锦团;骆云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痈消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乳痈消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9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或阿奇霉素静滴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乳痈消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观察周期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及中心粒细胞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是乳痈消联合芒硝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乳痈消内服、芒硝外敷,能提高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结合护理胸腰椎骨折并发腹胀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因胸腰椎骨折后并发腹胀、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无腹胀发生率(87.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为(24.1±3.4)小时,对照组排便时间为(40.6±4.3)小时,两组骨折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胸腰椎骨折引起患者腹胀及便秘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多发慢性胃肠病举例

    慢性胃病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疗应首先重视健脾。部分胃脘痛患者,口干不欲饮,恶寒喜热,舌苔多白,或兼淡黄,似热非热,似寒非寒,应辨为脾湿胃热证,脾湿胃热型胃脘痛治疗用温胆汤。脾虚泻应运用李东垣的“升阳除湿”法。不少伴有粘液血便的泄泻患者,病情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上首应补气健脾稳重,在升阳除湿基础上酌加清热燥湿及止血药物祛其实。

    作者:刘世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气阴两虚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以及消渴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气阴两虚患者随机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分别采用消渴丸单独治疗和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观察其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3%,显效率3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4%,显效率24.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T值为8.57,P<0.01,对照组空腹血糖T值为5.89,P<0.05,治疗组餐后2小时血糖T值为7.05,P<0.05,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T值为5.44,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辅助消渴丸治疗2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减少不良作用。

    作者:朱慧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拱床复位及辨证施护

    目的: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拱床复位配合辨证护理和对照组垫枕复位,两组均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非甾体类镇痛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6周、随访3月后结束试验。结果患者功能康复和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拱床复位操作简易、费用低廉,同时配合骨折三期的辨证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发挥了中医护理优势。

    作者: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运用滋补肝肾法治疗老年痴呆及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滋补肝肾法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老年痴呆提供参考。方法选本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注胞二磷胆碱进行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个月、一年半时的ADL评分均明显降低,HDS、MMSE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0.05)。结论滋肝补肾法对于老年痴呆的治疗具有很好临床疗效,且远期效果较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银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川羌香砂化痰汤治疗偏头痛(痰浊头痛型)56例

    目的:观察“川羌香砂化痰汤”治疗偏头痛(痰浊头痛型)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普通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并同时符合中医证候为“痰浊头痛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给予“川羌香砂化痰汤”,每日1剂,早晚2次餐后分服。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镇静止痛药物。疗程为4周。结果该方能明显改善头痛发作状况( P<0.01),总有效率为96.4%;该方能明显降低中医症状评分(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4%。结论“川羌香砂化痰汤”不仅能有效治疗偏头痛发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是该方的另一重要特点。

    作者:仝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火针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30例

    目的:观察火针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火针“针刺下关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针刺下关穴。结果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火针“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可靠。

    作者:王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增生病配合穴位贴敷提高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配合穴位贴敷提高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中医汤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肿块直径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配合穴位贴敷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的对照组20%,经Riidit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疼痛改善,肿块硬度、范围、大小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提高疗效肯定,尤其是缓解乳房疼痛、消散肿块方面作用明显。

    作者:闫华;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医院感染发生率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发生原因。方法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病区2012年10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21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111例),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通过治疗一个疗程(3个月)后,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免疫球蛋白等因素,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感染部位及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杨东梅;尚清;马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住院拟行髓内钉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292例,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研究15个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的基线和手术因素。结果不良预后风险的发生与高能量损伤机制(OR=1.57,95%CI=1.05~2.35)、不锈钢(与钛钉相比,OR=1.52;95%CI=1.10~2.13)、骨折间隙(OR=2.40;95%CI=1.47~3.94)和手术后完全负重(OR=1.63;95%CI=1.00~2.64)有关。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早期和后期进行手术或吸烟无关。开放性骨折患者使用钛钉治疗风险更高( OR=3.26;95%CI=2.01~5.28),而使用非扩髓骨钉治疗则无此情况( OR=1.50;95%CI=0.92~2.47)。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无需额外处理或延期缝合的不良预后发生风险比需要后续更复杂组织重建的患者要低(分别为OR=0.18,95%CI=0.09~0.35和OR=0.29,95%CI=0.14~0.62)。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可能增加胫骨干骨折患者发生不良预后风险的几个骨折基线因素和手术特点。外科医生应该考虑这些预测因素来确定高危患者并应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范伟锋;区健毅;陈衍尧;李锦塘;朱秋贤;叶家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32例(32眼)采用中西药联合、病灶切除、碘酊烧灼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26例(81.25%),好转4例(12.5%)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真菌感染造成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继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述中医临床辨证中的痰热因素

    痰热致病在当代中医临床辨证中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社会,因为工作学习压力、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痰热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痰热存在于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中医临床诊疗工作中,从痰热辨证治疗多种疾病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林朝亮;陈宏宽;陈福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50例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生活基本自理比较、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习志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癫痫研究近况

    本文从病因病机、专病专方及外治疗法等方面综述了癫痫,科学并客观地总结中医治疗癫痫的方法,指出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癫痫的病理机制,应多重视体针、电针、磁针、贴敷法及埋线法等外治疗法。中医药治疗癫痫安全性高,经济效益明显,为患者减轻经济和心理负担。将口服中药与外治疗法联合应用于临床,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西志;吴运渠;付航;司琳;吴运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在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在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研究及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复方苦参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两组毒副作用、生活质量,近期疗效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毒副作用中,骨髓抑制发生率、消化道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复方苦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病人,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反应,延长生存期。

    作者:闫琳;巴楠;王丽娟;郑晓珂;张剑;张红巧;邢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用五行回元疗法治疗脑瘫243例的探讨

    一直以来都认为脑瘫患儿的脑细胞已经坏死或脑损伤为不可逆[1]。据公开数据显示:脑瘫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功能障碍[2],脑神经的发育在6岁前,3岁前快,错过早期治疗,大脑可塑性减少,治疗反应差,康复治疗的效果就差[3],所以脑瘫被定位为终身疾病、终身残疾、需要终身康复。一旦诊断为脑瘫,需要尽早干预,在0~3岁以内多种手段以及强行功能训练建立旁路中枢达到功能代偿目的,6岁以后则建议用手术降低肌张力,完成一些运动功能。但是通过五行回元诊疗体系对3岁以上80岁以内60例脑瘫患者治疗发现,脑瘫患儿的脑细胞不是死亡,而是被抑制,通过五行回元疗法可以激活脑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虹岐;罗樾之;余永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隔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满足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分别为(19.25±7.85)h、(24.78±8.95)h、(22.82±10.92)h,较对照组的(27.45±6.45)h、(34.36±7.29)h、(30.78±11.45)h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足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平均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为(52.75±16.24) h,较对照组的(60.78±16.45) h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

    作者:王芳;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药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再生后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是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目前尚缺乏根治性疗法,治疗手段多以治标为主,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内科治疗无效时,则考虑外科治疗。本病属中医“骨痹”、“腰腿痛”范畴,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中医药疗法甚多,如中药内服、外治(敷贴、薰洗、中药离子导入、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等。因其痛苦少、疗效好而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