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拱床复位及辨证施护

李秀娟

关键词: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 拱床复位, 辩证施护, 垫枕复位
摘要:目的: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拱床复位配合辨证护理和对照组垫枕复位,两组均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非甾体类镇痛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6周、随访3月后结束试验。结果患者功能康复和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拱床复位操作简易、费用低廉,同时配合骨折三期的辨证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发挥了中医护理优势。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探讨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接近150万,幸存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重度致残率约占40%以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其病理因素有虚、火、风、痰、气、血、毒,但对其发病的关键环节认识不一。本文通过对中风的文献进行回顾,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正气亏虚”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主要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脑脉闭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的病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为急性期主要的治疗大法。

    作者:聂志玲;周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针灸并用加穴位注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24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3%,对照组为6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灸加穴位注射是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奎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本刊针对个别网站及个人以本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声明

    作者:光明中医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7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时期37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血糖、TC、TG、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效果,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焦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中医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5例抑郁产妇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62例及中医社区护理组63例,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初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中医社区护理组孕妇干预后SDS评分(38.26±4.28)分显著低于干预前(59.96±7.78)分及常规健康教育组干预后(47.98±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产后抑郁的产妇实施中医社区护理能有效改善抑郁情绪,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作者:师丽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李可老中医治痹经验探讨

    以《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和《李可医案处方集》等书为依据,结合《黄帝内经》理论等从四个方面论述、总结了山西老中医李可临床治疗痹症的经验,认为其学术特色为痹症多寒湿,扶阳散寒除湿是基本治法;正虚邪伏是顽痹痼疾的一大特点,正虚为人体脾肾阳气的虚衰,伏邪多为寒湿瘀痰,治疗上要扶正、开表、透邪;方药应遵循仲景法度,量重、药峻、方复是疗效的关键;痹症的治疗尚要辨六经、别阴阳、明寒热、知调养、护脾肾等。

    作者:魏文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藏辨证法临床治验

    三藏辨证法是在五脏六腑这一系统下的以内脏病为主要治疗对象、采用五行生克的关系、选用其中三个脏器为主而辨证施治的方法。此法既考虑到脏腑本身的功能,也考虑到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还考虑到气机的升降出入,更考虑到气血津液的盛衰,从而作为临床处方用药乃至针灸的依据,使临床疗效得以显著提高。

    作者:曲卓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DH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点滴,120滴/min,1日1次,连用3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味并配合腰椎牵引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为95.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DH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LDH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路培宏;韩廷成;董松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增生病配合穴位贴敷提高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配合穴位贴敷提高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中医汤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肿块直径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配合穴位贴敷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的对照组20%,经Riidit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疼痛改善,肿块硬度、范围、大小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提高疗效肯定,尤其是缓解乳房疼痛、消散肿块方面作用明显。

    作者:闫华;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疤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β-HCG<100IU/L所需时间、阴道出血干净时间、子宫下段异常回声消失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孕囊穿刺注射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疤痕妊娠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白素霞;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有毒中药使用宜忌苍耳子

    性味:味苦、甘、辛,性温;有毒。归经:归肺、肝经。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应用: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药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简称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骨质再生后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是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常见病症。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本病病情复杂,病程长,目前尚缺乏根治性疗法,治疗手段多以治标为主,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内科治疗无效时,则考虑外科治疗。本病属中医“骨痹”、“腰腿痛”范畴,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中医药疗法甚多,如中药内服、外治(敷贴、薰洗、中药离子导入、针灸推拿)、综合疗法等。因其痛苦少、疗效好而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痈消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乳痈消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9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或阿奇霉素静滴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乳痈消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观察周期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及中心粒细胞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是乳痈消联合芒硝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乳痈消内服、芒硝外敷,能提高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清痤丸内服为主治疗青少年痤疮50例

    目的:观察清痤丸治疗青少年痤疮的疗效。方法将近些年用中医治疗的50例作为治疗组,另用32例不愿意服用中药的病例服用西药作为对照组,疗程1~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6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结论自拟清痤丸治疗痤疮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张天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芍药甘草汤治疗腓肠肌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究芍药甘草汤在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腓肠肌患者,运用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然后进行分析疗效。结果通过治疗服4剂药37例患者康复,服5~6剂药7例患者完全康复,还有2例患者在使用超过7剂药之后,病情照旧出现反复,治愈率高达95.7%,效果显著。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腓肠肌痉挛疗效显著,值得在治疗该病时推广。

    作者:洪传桃;张玉娟;吴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元渗透法在《黄帝内经》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学习《黄帝内经》需要从多方位、多视角领悟其博大与精深。在教学中注重思维方式、临床实践、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渗透,使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学习经典,用好经典,并从经典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作者:崔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颐脑解郁方治疗抑郁症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颐脑解郁方在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氟西汀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颐脑解郁方治疗,两组患者都实施六周的治疗,在患者的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及汉密顿( HAMD)减分疗效予以对比观察。结果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NAMD减分疗效不断提升,而观察组患者的前后变化更为明显,但是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HAMD减分疗效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颐脑解郁方应用于抑郁症肾虚肝郁型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袁怀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上难以彻底根治,严重危害生育年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本病多因冲任受损,累及胞宫,导致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笔者经过反复临床实践,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活血化瘀法,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作者:韩玉芬;赵晓莉;张雪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隔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满足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分别为(19.25±7.85)h、(24.78±8.95)h、(22.82±10.92)h,较对照组的(27.45±6.45)h、(34.36±7.29)h、(30.78±11.45)h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足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平均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为(52.75±16.24) h,较对照组的(60.78±16.45) h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

    作者:王芳;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方治验举隅

    在中医的临床治疗中,经方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它不仅治愈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社会节约资源。全文共摘5个病例,其中,半夏厚朴汤、四逆汤、乌梅丸、旋覆代赭汤都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案例讨论是笔者治疗时坚实的理论支撑。兹举5例,与同道共享,以学习借鉴前人经验,领略其精髓所在。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