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焦春莲;曹向黎;杨红平;范慧;宛金玲

关键词:脊柱结核, 未愈, 复发, 危险因素, 护理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结核患者管理不当、耐药结核比例升高、艾滋病传播等影响,全球结核发病率明显升高,脊柱结核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对符合手术指征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全身支持、抗结核药物应用、手术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愈率达到90%以上,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局部病变未愈或复发,我们对收治的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未愈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性护理干预措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结核患者管理不当、耐药结核比例升高、艾滋病传播等影响,全球结核发病率明显升高,脊柱结核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对符合手术指征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全身支持、抗结核药物应用、手术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治愈率达到90%以上,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局部病变未愈或复发,我们对收治的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未愈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性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焦春莲;曹向黎;杨红平;范慧;宛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

    目的 研究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150例患者分为穴位+手法组、针刺组、西药组,分别采用穴位注射中西药混合液和推拿、穴位电针TDP照射和双氯芬酸钠口服.结果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疗效可靠等优点.

    作者:洪德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喉乳头状瘤切割吸引术的护理配合

    喉乳头状瘤是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美敦力XPS3000切割吸引器切除喉部良性肿瘤12例,实施围术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施行喉乳头状瘤切割吸引术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0~60岁,平均45岁.

    作者:王玉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116例胃镜诊断CAG倾向:和/或病理诊断CAG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胃镜下诊断CAG倾向46例,其中36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符合率为78%,且病理结果中-重度萎缩者占72%,伴肠化生28例,伴不典型增生30例;病理诊断CAG 106例,其中胃镜诊断为CAG倾向者36例,仅占34%,其余糜烂性胃炎32例,胃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10例;幽门管溃疡10例;CAG的HP感染率为93%.结论 胃镜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较低,大部分CAG在胃镜下的特征性表现被糜烂、溃疡等病变所掩盖,对糜烂、溃疡等病变的边缘及周边黏膜(尤其对伴Hp感染者)仔细观察并多点活检,有助于提高胃镜CAG的诊断率.

    作者:贾万奇;吴成甫;尹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输液调节器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操作之一,有效的穿刺既可减少患者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患者血管,更是患者及家属直观评价护士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依据[1].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抽血等操作的关键步骤,在临床治疗和抢救重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提高静脉穿刺质量和成功率,是护士每天必须面临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穿刺时还要面临更多的问题,老年人的血管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静脉管壁变厚变硬,管腔变狭窄,弹性下降,皮下脂肪变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且损伤后不易修复等特点,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2].因此在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更加要求护士不断总结经验及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因此我们针对输液器调节高度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进行分析.

    作者:刘凤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平胃散加减治疗3例

    在社区临床,常会遇到小儿和老人因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或暑湿,湿浊中阻,症见前额头痛、头闷,体倦嗜睡,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发热或不发热,舌苔厚腻等.甚则某些素有脾胃虚弱的成人,见上述症状者.我们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多有立竿见影之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7岁.2010年3月15日入院,就诊时家人陈述症状:小儿发热、呕吐、咳嗽3d.发病第一天,输注头孢哌酮钠2g、利巴韦林0.2g,连续3d不见好转.现症见小儿倦怠嗜睡,饮水饮药即吐,吐出物为黏痰清水,咳声浑浊、痰多、3d未大便.查体温38.2℃,舌苔厚腻略黄,咽部略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哕音,腹软、上腹部饱胀压痛,听诊有水气声.证为外感风寒、湿浊中阻.处方:银花、葛根、苍术、厚朴、陈皮、瓜蒌、焦三仙、炙甘草、生姜.一剂煎二次合在一起,少量多次饮服.夜间则体温正常,小儿食欲见好,精神好转.两剂则症状消失.

    作者:刘会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理大专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生遭受校园暴力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我校护理系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一年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受暴发生情况,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①共调查796名学生,遭受校园暴力者147名,发生率18.5%,男生56.8%,女生16.6%,男生高于女生(x2=37.783,P=0.000);躯体攻击、威胁勒索、情感虐待、故意破坏物品、言语性骚扰和躯体性骚扰的受暴发生率:男生分别为2.70%、5.41%、24.32%、10.81%、0.00%、21.62%,女生分别为1.32%、2.64%、8.96%、2.11%、1.05%、3.16%;受暴来源主要是校内同学.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和饮酒是受暴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189,3.773),年龄是保护因素(OR为0.746).结论 我校护理大专生受暴发生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便有效防制校园暴力、建设和谐校园.

    作者:孙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186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18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173例.结果 186例治愈18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例.手术患者单纯性阑尾炎53例,化脓性阑尾炎92例,坏疽性阑尾炎31例,阑尾穿孔10例.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O~41d,平均14.5d.术后创口感染12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胃肠功能恢复延迟7例.结论 对有腹痛、发热的老年患者,或者腹痛、恶心、呕吐者,就要考虑有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治疗应尽早选择手术.

    作者:彭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脑出血患者体温与病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时体温和颅内出血量,病变程度,颅内高压,脑疝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26例CT和/或MRI确诊的脑出血患者,对患者入院1周的体温与本病多个侧面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体温与出血量,意识障碍,体征,血压等有关,并与预后有关.结论 脑出血时,体温可反映颅内出血量及病变程度,监测体温对指导脑出血病的治疗和估计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侯光明;徐晓萍;孙伟;王飞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型AAS51例,占44.0%,B型AAS65例,占56.0%,二型发病率相似(P>0.05).高血压病为常见的病因(占68.1%),其次为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痛与糖尿病.AA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者101例,占87.1%,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螺旋CT及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AAS快速的方法,准确率为100%.A型AAS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P<0.05).AAS中伴有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急性胰腺炎、急性肠坏死、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者住院期间病死率(64.9%)较总病死率(38.8%)明显增高(P<0.05).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TEVER)为治疗B型AAS有效的方法.结论 AAS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与分型有关,急性期螺旋CT及CTA优于其他检查,A型AAS痛死率明显高于B型AAS,合并有量度主动脉辨关闭不全、急性心梗、心包积液、晕厥、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作者:柏太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28例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院28例高压氧治疗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28例中治愈26例,好转2例.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CO中毒,可以提高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做好每个环节的护理,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田秀芹;祁华平;吕改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煤矿医院传染科护理队伍稳定现状与对策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而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决定着护理质量的优劣程度,因此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1].对于煤矿医院传染科,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更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一所二级甲等煤矿医院传染科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不稳定因素,并提出对策,对煤矿医院传染科护理队伍的稳定提供参考.

    作者:沈诺;张雪梅;张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剖宫产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剖宫产作为母胎紧急状况下终止妊娠的急救措施及阴道分娩之外的补救方式,现已成为产科基本的手术,但它给产妇及新生儿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引起了产科工作者的普遍重视.1 对产妇的影响剖宫产对母亲的近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二个方面.

    作者:安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除了传统的常规治疗外,从新生儿期接受高压氧舱治疗与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定期随访,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中观察到高 压氧舱治疗及早期干预新生儿早出现的效果是:呼吸改善,睡眠安眠,奶量增加,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以后是肌力和运动发育水平的提高.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出现的时间及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舱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新生儿期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温咏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正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其并发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单纯的药物治疗已不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对糖尿病进行干预,及早给予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等生活方式干预,加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动态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岩;李赫;赵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探讨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出现新生儿自发性气胸16例.结果 11例发生于剖宫产术后,5例发生于自然产后.经及时的诊断、治疗、观察护理,16例患儿全部存活,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自发性气胸的新生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生命体征的监测及陪伴家属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新生儿自发性气胸治愈率的有效保证.

    作者:严晓云;龙静;岳文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神经梅毒9例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9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9例血清和脑脊液梅毒学试验均阳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脑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脑室周围等,可以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就诊,首诊常被误诊为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颅内肿瘤等.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首诊易误诊;临床表现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作者:刘化广;韩慧;张玉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93例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科手术治疗的93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93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再次手术后,2例出现声带麻痹,7例出现一过性手足麻木感,2例出现手足抽搐症状.结论 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二次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而选择合理的手术的方式、术中小心细致操作及术后足量足疗程的服用甲状腺替代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复发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占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急性乙醇中毒致顽固性呕吐56例分析

    急性乙醇中毒引起的呕吐,临床上十分常见,但有时顽固性的呕吐严重的可以引起误吸,甚至窒息;且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胃食管黏膜损伤,我院急诊科近二年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催醒等对症处理后,仍有顽固性呕吐的,予阿托品和甲氧氯普胺联合治疗,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经纳洛酮催醒等对症支持处理后,仍有顽固性呕吐的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6~58岁,平均(30±7)岁,病程6~18h.

    作者:陈文亮;吴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1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高血压痛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用药及临床观察.方法 158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替米沙坦及氨氯地平口服.结果 158例中69例血压正常,36例血压正常高值,41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41%.结论 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方案合理,疗效肯定.

    作者:赵宝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