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兰;吴子俊;黄红英;朱德香
目的 了解南通市工业企业电焊作业场所劳动者噪声暴露水平和生产性噪声对电焊工听力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924名电焊工,通过调查问卷、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现场检测和纯音听力检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电焊工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超标率87.9%.纯音听力检查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8.3%,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1.6%;4000 Hz听力损失检出率高;男女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P<0.05);男女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工龄增加,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x2=13.09,P<0.05);不同工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9,P< 0.01).结论 用人单位应加强噪声危害宣传教育,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防治职业性噪声聋.
作者:周萍;陆春花;尹仕伟;高海萍;周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交通警察对健康体检结果的重视程度,进而探索改进该人群健康的体检方法.方法 对2013-2014年连续两年参加体检的2 764名广州市交警的个人信息登记表中既往病史、吸烟、饮酒的填写情况及体检结果中主要疾病或异常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 交警对既往病史填写率低(16.46%),各年龄段既往疾病填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段填写率较高.除糖尿病(34.69%)、高血压(14.94%)外,其他疾病填写率均不足5%,各种疾病填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2014年检出率较2013年有所下降,其余疾病无明显变化.对比两年体检结果显示,2 764名交警中共2 733名交警检出疾病;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在患病与未患病交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交警对健康体检结果及建议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探索其改进方法.
作者:段丹萍;杨烈;白卢皙;许小云;李珍;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我国医疗救援队员执行任务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对医疗救援队成员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知网同方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1998-2014年),提取有关我国医疗救援队员执行任务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2篇文献,共计705例,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9项因子中,阳性增高因子是躯体化、焦虑和恐怖3项,3项在各研究间均存在异质性(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躯体化因子分检验显示,Z=5.92,加权均数差(MD)=0.23(95%CI为0.15 ~0.31,P<0.01);焦虑因子分检验显示,Z=4.26,MD=0.19(95%CI为0.10~0.28,P<0.01);恐怖因子分检验显示,Z=4.40,MD=0.19(95%CI为0.11 ~ 0.28,P<0.01).结论 执行任务的医疗救援队员存在有明显的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必须在日常和战时做好医疗救援队员的心理干预工作.
作者:马敬;郭建华;刘中民;张涛;叶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高温、化学毒物和工频电场.该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防护措施、个体防护、辅助用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控的,从职业病危害防护角度考虑,该建设项目可行.
作者:肖晓琴;许启荣;麦诗琪;彭志恒;邓冠华;范小猛;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解丽水市近年职业病种类构成与分布情况,为全市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职业病报告表、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及个案调查内容,对全市2007-2014年所诊断报告的职业病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年间共计报告职业病147例,其中尘肺病132例,占89.80%;职业中毒12例,占8.16%;职业性肿瘤、职业性皮炎和噪声聋各1例;分别占0.68%.2014年职业病发病例数有增多现象.尘肺病主要发生于凿岩采矿、公路养护、金属冶炼等7个行业.结论 丽水市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其次为职业中毒,该两类职业病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丁云龙;雷永良;黄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对职业危害认知不足,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改变现状,对美国、德国、英国、芬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查,对我国职业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我国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政府加强监督,企业自我约束,劳动者提高防护意识,建立预防为主,不断完善的管理模式,以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赵圆;俞文兰;张恒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为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连续5年(2010-2014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该核电站1822名放射工作人员总的微核率为0.09%,总的微核异常检出率为1.01%.各年度微核率、微核异常检出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趋势x2=125.89、15.77,P<0.01).未发现微核率、微核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趋势x2=3.67、3.89,P>0.05),但各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58、27.09,P均<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国外报告数据,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作者:李倩兰;吴子俊;黄红英;朱德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喷淋洗眼器是接触酸、碱、有机物等有毒、腐蚀性物质场合必备的应急、保护设施.为了更好地利用喷淋洗眼器,对喷淋洗眼器的设计和管理标准进行了梳理,并以国内工厂的具体管理现状为实例,调查目前喷淋洗眼器管理较为薄弱的环节,拟提也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要求.
作者:陈隆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某标准件有限公司整治前后情况比较,确定工程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为减少职业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选择适宜的工程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比较整治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对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整治项目工程防护措施主要为在电镀自动线两侧增设围挡,设置伞形排风罩.经过整治,各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浓度下降明显,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主要采用个体防护措施,佩戴3M耳塞后可使噪声强度降至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电镀整治项目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化学有害物质的接触浓度和噪声接触强度,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可行.
作者:彭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当前我国急性中毒防治科研和实际工作情况.急性化学物中毒的研究应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三方面;当前应深入研究窒息剂一氧化碳和硫化氢急性中毒、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和呼吸系刺激剂中毒的急救治疗中尚未解决的若干问题,完善和发展常见化学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提出应迫切进行的5项预防和控制工作建议.我国急性中毒防治科研和实际工作应密切结合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作者:黄金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某染整织造公司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原因.方法 使用MuItiwarnⅡ型多种气体检测仪和快速检测管法检测事故现场混合气体浓度,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名污水处理站作业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是由硫化氢引起的.结论 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人员应提高危害源识别和个体防护能力,企业应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和管理.
作者:邓冠华;肖晓琴;杜伟佳;许启荣;彭志恒;范小猛;麦诗琪;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了解该建设项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全面客观地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作出评价.结果 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汽油、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臭氧、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等.其中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96.6%,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3.7%,粉尘和其他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
作者:马炜钰;刘丽芬;陈坚;钟坤鹏;张维森;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辖区生产型企业现状,掌握有毒有害企业数量、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以及职业接触人员数量,为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风险评估以及辖区职业卫生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根据上海市《建立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项目的统一要求,开展辖区有毒有害企业摸底和建档工作.结果 2013年,共排查企业13 867家,排除企业6 110家,建立生产型职业卫生档案7 757份,其中有毒有害企业档案2 277份,生产型企业有毒有害判定率为29.35%.有毒有害企业主要分布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结论 职业卫生建档工作量大、对象情况复杂,一定要做充分准备;人力、财力、政策支持是三大基础保障,信息渠道双向畅通是良好促进剂,质量控制是关键.
作者:蒋元强;贾晓东;姜永根;孙中兴;王桂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汞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汞接触组1 002例,对照组805例,主要进行血压、心电图、谷丙转氨酶、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尿素氮和肌酐)、尿汞和尿β2-微球蛋白等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作业场所共检测60个点,汞的时间加权容许浓度均<高容许浓度(0.02 mg/m3).汞接触组和对照组高血压以及心电图、谷丙转氨酶、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汞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β2-微球蛋白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尿汞浓度和工龄均呈正相关(rs=0.995 8、0.9522,P<0.05).结论 汞接触对职业工人有累积作用.汞对作业工人的肾功能有早期影响,主要表现为尿β2-微球蛋白的增高,故汞接触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时做尿β2-微球蛋白项目很有必要.
作者:陈卫丽;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与其配套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方法已经施行10多年了.在各种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中,能够现场使用直读式仪器检测的只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1]中,数据计算的规定为“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浓度由仪器直接读取,通常不再进行计算.”但事实上,许多检测设备显示的数值是以ppm或%为计量单位,这就需要将检测值换算成以“mg/m3”为计量单位的数值.本文从各类似检测领域相关计算公式和两种不同计量单位的定义原理入手,对职业卫生领域的ppm换算成mg/m3计算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徐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辐射源保管不当或丢失引起的各类辐射源丢失事故层出不穷针对需要,国际上对各种状况下的辐射源搜索和定位已有多个追踪和检测系统.以国家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队配备的移动搜源系统(MDS)为研究对象,介绍MDS的构成特点,并结合应急队的任务特点,说明其在应急救援与辐射源定位追踪中使用的必要性和发展力向.
作者:杜翔;曹兴江;杨春勇;周媛媛;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尘肺病防治中实施职业健康体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进入某矿务局进行岗前体检以及工作一年后的工人,对其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岗前体检发现正式入职前有尘肺病人员5例,占总人数的7.35%;入职一年后检出尘肺病的人数为3例,占总人数的4.76%.结论 实施职业健康体检对于保障企业顺利运行以及正确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一起二氯乙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抽取患者血样送检、对原辅材料进行挥发性有机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 血样检测报告显示患者血中含有1,2-二氯乙烷成分.309A树脂(金海燕树脂)样品中发现1,2-二氯乙烷含量30.86%、苯含量33.02%;天那水中1,2-二氯乙烷含量66.61%;落底胶中检测出甲苯含量62.58%.结论 诊断患者为急性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企业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作者:曾文锋;吴诗华;王致;杜伟佳;何健民;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血液和胃液中啶虫脒的快速定性测定方法.方法 血液和胃液中的啶虫脒经二氯甲烷萃取,冷氮吹干后,残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再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血液和胃液中的啶虫脒可以在90 min内完成检测,得到的总离子流图显示啶虫脒能与血液中杂质很好地分离;样品质谱图与标准质谱图的匹配度达99%,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定性分析结果.结论 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定性分析血液和胃液中的啶虫脒成分,值得推广.
作者:陈纠;周丽屏;郭冠浩;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当前主要工业企业生产性粉尘的分布特点及危害现状,为该地区粉尘危害的控制及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在2012-2013年间委托开展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的企业中,按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制药、电力、化工、食品饮料等9种主要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67家企业,对其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和粉尘检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19种生产性粉尘,其中主要类型有电焊烟尘、有机粉尘、金属粉尘、煤尘、砂轮磨尘、矽尘、铝合金粉尘、其他粉尘等8种.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和砂轮磨尘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有机粉尘集中分布在医药、食品饮料和橡胶塑料制造业,煤尘主要分布在电力产业,矽尘分布在建筑建材和机械制造业.企业超标率为16.4%,点超标率为2.95%,以Ⅰ级危害为主,粉尘点超标率高的是有机粉尘的7.14%.粉尘作业超标的行业以食品饮料、制药及机械制造业为主.结论 广州市67家主要工业企业总体粉尘超标情况尚可,对人体危害性大的粉尘(矽尘、煤尘、电焊烟尘)超标率低,控制效果较好,而有机粉尘、金属粉尘等对人体危害性小的粉尘超标情况较突出,需引起注意.
作者:杜伟佳;周浩;张晋蔚;黄敏之;吴嘉敏;刘移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