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李小娟;周长美;朱宝立
目的 为了解电子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对某市电子企业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员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噪声24.2%,粉尘100.0%,毒物94.5%;职业健康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27例、疑似职业病患者6例,主要分布在噪声作业岗位;其他非职业性疾患以高血压、心电图异常为多,所占比例分别为15.2%和14.8%.结论 金属加工切割过程中的噪声及清洗工艺中接触到的有机溶剂为该企业超标情况严重、对工人危害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需进一步改善防毒、降噪措施并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工作.
作者:杨贵彬;池建源;池卫廷;陈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在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感染发生、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治愈72例(85.7%),病情好转9例(10.7%),死亡3例(3.6%),伴重症肝损害患者未出现继发感染,所有置管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改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护理中推广.
作者:李冬红;刘健;王建元;邱少宏;张健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对人体血浆应激蛋白抗体(HSP60)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船厂噪声环境下作业的156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噪声作业级别分为3组:A组为安全作业+轻度危害,52例;B组为中度危害,53例;C组为高度危害,51例.检测其血浆HSP60抗体,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功能指标SV在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5.63,P<0.05).噪声作业工人HSP60抗体阳性18例,阳性率为11.54%.A组HSP60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1.92%,B组HSP60抗体阳性8例,阳性率为15.09%,C组HSP60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17.65%,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3,P<0.05);A组心功能异常者5例,B组心功能异常者28例,C组心功能异常者37例,三组心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43.27,P<0.05).结论 心功能异常、HSP抗体阳性与噪声暴露水平有关,HSP抗体可能参与了噪声作业工人心功能异常的发生过程.
作者:李斌;郭娟;张宗军;吴奇峰;曾子芳;黄家文;邓小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庆油田原油稳定天然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大庆油田某天然气处理厂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非甲烷总烃和噪声,所涉及的主要作业场所为压缩机厂房、膨胀机厂房、油田气处理装置区、轻烃储运单元.结论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还应加强监控和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泉海;侯广庆;郝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一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临床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职业病诊断.结果 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 油漆中含有1,2-二氯乙烷,超期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是中毒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加强中小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作者:张海宏;周海林;陈坚;杜伟佳;刘移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一起发生在某菌业公司的硫化氢中毒致多人死亡事故进行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该起事故的中毒原因.企业生产流程不合理,安全制度不完善,未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一人中毒后,多人盲目施救,这些都是造成事故中多人中毒伤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琳;张丽娟;周玉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分析某油库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 拟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苯、甲苯、二甲苯、丙酮、噪声、工频电场、不良气象条件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作者:汤丽霞;牛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苯系物作业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类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检测车间苯系物浓度与工人个体接触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工龄组工人血常规各项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甲苯作业场所检测与个体采样结果均未超标,作业场所二甲苯检测点不合格率5.6%,1名工人二甲苯个体采样结果超标.16家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总费用209.8万元,接害劳动者人均职业卫生经费3 240元.结论 应继续加强宝山区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切实保护苯系物作业工人职业健康.
作者:胡晓晴;翁玮;秦景香;郑爱国;万峰宇;朱骏;沈富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车间主要化学毒物的危害情况,明确关键控制点,为该企业化学毒物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化学毒物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该企业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毒物主要包括乙醇、镉、镍、溶剂汽油.10个镉作业工种中有8个镉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正极制片工段的正极配料工作岗位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企业部分车间化学毒物防治措施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化学毒物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负极制片工段的负极配料工、负极合浆工、负极拉浆工、负极对辊工、负极分档工、负极点焊工,装配工段的装配工和卷绕工以及正极制片工段的正极配料工.
作者:李建军;杨杰;刘纪青;崔守明;曹泽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一起由氮氧化物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结合毒物接触史,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特点.结果 该例患者被确诊为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事故主要原因为作业者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未开启通风排毒设备,接诊医院处置不当.结论 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及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综合医院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急性职业中毒病人的处置能力.
作者:周丽姝;丁霞;高华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调查进城务工人员易患结核病的原因,介绍结核病的社会危害,从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特点、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工种性质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工群体预防结核病的相关对策.结核病可防可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进城务工人员罹患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侯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县石英砂加工企业接尘职工健康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石英砂加工企业586名矽尘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586名矽尘作业工人中各项功能指标异常156例,总检出率26.62%.检出疑似尘肺7例,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2例(胸膜增厚).高千伏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7.34%.肺功能异常检出率2.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78%.男性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指标总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工人(x2=4.21,P<0.05).X线胸片异常、肺通气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异常检出率、总体异常检出率均随着工人年龄、工龄增长而增加(趋势x2年龄=5.81、9.96、31.98、12.03、37.43,P<0.05;趋势x2工龄=23.48、19.99、11.41、20.60、107.8,P<0.05).结论 政府职能机构需加强对石英砂加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石英砂从业人员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工作.
作者:张兵;陈葆春;胡琼;吴曙光;满江红;丁炎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方法 以DB-17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通过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市售的两种聚氨酯涂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方法在0.52~52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2 μg/mL,低检出浓度为5 mg/kg(取样量以1g计).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以及较好的准确度,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回收率则达到80%以上.结论 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对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检测分析.
作者:吴健;李小娟;周长美;朱宝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配合以超声波理疗(ultrasonic therapy)及关节松动术(joint loosening therapy)的综合康复疗法(ULM)对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MTT配合超声波理疗及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59例肩袖损伤病人,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评价其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关节活动度及医患满意度等指标,分析疗效.结果 57例肩伤患者完成6周的康复治疗,2例患者因疗效不佳中转关节镜手术治疗.完成治疗患者的肩关节日间痛可视化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治疗前的(5.89±1.53)分降低至治疗后的(2.26±1.28)分,夜间痛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30±1.70)分降低至治疗后的(2.67±1.66)分,两者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3.739、14.712,P<0.01).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由治疗前的(32.47±11.96)分提高到治疗后的(91.75±3.3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95,P<0.01).结论 以MTT配合超声波理疗及关节松动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肩袖损伤的疗效较好,能全面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高杰;胡波;李智民;陈胜雄;刘文荣;吴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第一部分:应急指南卡指南 127易燃液体(极性或水溶性)典型物质:二甲基乙烷,甲戊酮,丙酮,醇化饮料,未做说明的醇类,树脂溶液,四氢呋喃,松香油,未做说明的酮类,涂渍液,橡胶溶剂,硝化纤维,乙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水泥制造企业,了解当前我国水泥制造企业的粉尘危害状况,为水泥制造企业粉尘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我国35家水泥制造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并对企业水泥装袋和人工装车两个主要接触粉尘岗位的粉尘浓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被调查的35家水泥制造企业中,除1个装车作业点的总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各作业点粉尘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总粉尘浓度在3.17~485.33 mg/m3之间,高超标121.33倍,呼吸性粉尘浓度在1.70~119.86 mg/m3之间,高超标79.91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58%~9.16%之间.结论 我国水泥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薄弱,装袋和装车岗位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对其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高子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报道并讨论2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的病例,提高对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分析其特点,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且以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损害为主,要考虑发生或合并了少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变.结论 对于正己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的病例,应考虑合并其他周围神经疾病的可能;正己烷中毒是否会导致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变,值得关注.
作者:司徒洁;钦卓辉;陈志军;张健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朝阳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方法 选取朝阳市2013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朝阳市有毒有害作业企业335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企业71家,体检率为21.19%.国有企业体检率28.57%,私营企业体检率20.36%;大型企业体检率27.27%,中型企业体检率22.95%,小型企业体检率20.95%;体检率在不同类型、规模企业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6、0.34,P>0.05).电力、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体检率50.00%,采矿业体检率2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P<0.05).结论 朝阳市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较低,各类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未见显著成效.应加强全市有毒有害作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和采矿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正己烷1 基本信息CAS号:110-54-3结构式:致癌性:IARC致癌性分类未列入.2 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类别1);皮肤腐蚀或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或眼刺激(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类别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分析与评价某金属构件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法和检验检测法进行评价.结果 粉尘个体检测合格率为56%,粉尘定点检测合格率为93%;噪声个体检测合格率为27%;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镍及其无机化合物、三氧化铬、氟化氢、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粉尘与噪声为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要求进行整改与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限值要求.
作者:郭庆华;牛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