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某县石英砂加工企业接尘职工健康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石英砂加工企业586名矽尘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586名矽尘作业工人中各项功能指标异常156例,总检出率26.62%.检出疑似尘肺7例,粉尘作业职业禁忌证2例(胸膜增厚).高千伏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7.34%.肺功能异常检出率2.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78%.男性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指标总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工人(x2=4.21,P<0.05).X线胸片异常、肺通气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异常检出率、总体异常检出率均随着工人年龄、工龄增长而增加(趋势x2年龄=5.81、9.96、31.98、12.03、37.43,P<0.05;趋势x2工龄=23.48、19.99、11.41、20.60、107.8,P<0.05).结论 政府职能机构需加强对石英砂加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石英砂从业人员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工作.
作者:张兵;陈葆春;胡琼;吴曙光;满江红;丁炎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庆油田原油稳定天然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大庆油田某天然气处理厂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非甲烷总烃和噪声,所涉及的主要作业场所为压缩机厂房、膨胀机厂房、油田气处理装置区、轻烃储运单元.结论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还应加强监控和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泉海;侯广庆;郝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水泥制造企业,了解当前我国水泥制造企业的粉尘危害状况,为水泥制造企业粉尘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我国35家水泥制造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并对企业水泥装袋和人工装车两个主要接触粉尘岗位的粉尘浓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被调查的35家水泥制造企业中,除1个装车作业点的总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余各作业点粉尘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总粉尘浓度在3.17~485.33 mg/m3之间,高超标121.33倍,呼吸性粉尘浓度在1.70~119.86 mg/m3之间,高超标79.91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58%~9.16%之间.结论 我国水泥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薄弱,装袋和装车岗位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对其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高子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共情培训对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调查问卷对内科4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共情培训前后护士共情能力、职业倦怠和对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经共情培训后,在共情能力方面,护士在心理认知、情感护理和行为帮助三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7.58、7.86、3.41,P均<0.05);在职业倦怠方面,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2.71、2.96、2.52,P均<0.05);护士对患者满意度评分在培训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结论 对护士开展共情培训,可增强其共情能力,提高其沟通技巧,进而有效地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和缓解职业倦怠.
作者:周燕;胡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点,探讨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及卫生管理模式.方法 收集2003-2013年完成的9份机械制造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电焊车间的电焊烟尘、喷涂车间的有机溶剂、铸造车间的落砂岗位粉尘、锻压、机加的噪声是机械制造业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 机械制造业中涂装、电焊、锻压等车间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是机械制造业卫生工程控制的重点.
作者:李旭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分析某油库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 拟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苯、甲苯、二甲苯、丙酮、噪声、工频电场、不良气象条件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作者:汤丽霞;牛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第一部分:应急指南卡指南 127易燃液体(极性或水溶性)典型物质:二甲基乙烷,甲戊酮,丙酮,醇化饮料,未做说明的醇类,树脂溶液,四氢呋喃,松香油,未做说明的酮类,涂渍液,橡胶溶剂,硝化纤维,乙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一起由氮氧化物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结合毒物接触史,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特点.结果 该例患者被确诊为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事故主要原因为作业者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未开启通风排毒设备,接诊医院处置不当.结论 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及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综合医院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急性职业中毒病人的处置能力.
作者:周丽姝;丁霞;高华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方法 以DB-17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通过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市售的两种聚氨酯涂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方法在0.52~52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2 μg/mL,低检出浓度为5 mg/kg(取样量以1g计).同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以及较好的准确度,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回收率则达到80%以上.结论 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对聚氨酯涂料中游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检测分析.
作者:吴健;李小娟;周长美;朱宝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分析与评价某金属构件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法和检验检测法进行评价.结果 粉尘个体检测合格率为56%,粉尘定点检测合格率为93%;噪声个体检测合格率为27%;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镍及其无机化合物、三氧化铬、氟化氢、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粉尘与噪声为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要求进行整改与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限值要求.
作者:郭庆华;牛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一起发生在某菌业公司的硫化氢中毒致多人死亡事故进行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该起事故的中毒原因.企业生产流程不合理,安全制度不完善,未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一人中毒后,多人盲目施救,这些都是造成事故中多人中毒伤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琳;张丽娟;周玉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调查进城务工人员易患结核病的原因,介绍结核病的社会危害,从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特点、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工种性质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工群体预防结核病的相关对策.结核病可防可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进城务工人员罹患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侯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报道并讨论2例慢性正己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的病例,提高对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的认识水平.方法 收集病例资料,分析其特点,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且以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损害为主,要考虑发生或合并了少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变.结论 对于正己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迁延不愈的病例,应考虑合并其他周围神经疾病的可能;正己烷中毒是否会导致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节病变,值得关注.
作者:司徒洁;钦卓辉;陈志军;张健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职业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5例职业病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5例职业病患者SCL-90的平均总分为(178.56±66.96)分,9项因子平均分小值为(1.72±0.73)分,大为(2.25±1.01)分.总分和9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各项得分在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1).男性职业病患者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0.01),年龄大的职业病患者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年龄小的患者(P< 0.05或0.01),工伤医疗组和单位支付组各项得分均高于自费组(P<0.05),学历高的职业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上得分高于学历低的患者(P< 0.05或0.01),已婚组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得分都高于未婚组及离异或丧偶组(P<0.05),重度病情的职业病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得分上高于中、轻度两组患者(P<0.01),家庭收入低的患者在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低于家庭收入高的患者(P< 0.05或0.01).职业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与其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职业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差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引起我们注意.
作者:周宇燕;高杰;李智民;章一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识别、分析某润滑油调合灌装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润滑油调合灌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结果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非甲烷总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环己烷、己烷、戊烷、辛烷、高温、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作者:毕海侠;杜影;吕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在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感染发生、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治愈72例(85.7%),病情好转9例(10.7%),死亡3例(3.6%),伴重症肝损害患者未出现继发感染,所有置管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改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预后,值得在护理中推广.
作者:李冬红;刘健;王建元;邱少宏;张健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一起不明原因气体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提出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结果 本次事故被定性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企业缺乏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制度及人员,劳动者作业时违规操作、救援时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李勇勤;杜伟佳;谢秀红;王建宇;刘移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某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一起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为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临床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职业病诊断.结果 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 油漆中含有1,2-二氯乙烷,超期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是中毒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加强中小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作者:张海宏;周海林;陈坚;杜伟佳;刘移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介绍和评估英国《工厂法》(1833)、《作业场所健康安全法》(1974)、《重振健康安全战略》(2000)和“改进健康安全策略”(2013)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勾勒英国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脉络以及一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影响,提示政府部门如何寻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作者:朱素蓉;戴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正己烷1 基本信息CAS号:110-54-3结构式:致癌性:IARC致癌性分类未列入.2 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分类:易燃液体(类别1);皮肤腐蚀或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或眼刺激(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类别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