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平;任尚秀
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经皮给药治疗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多种疾病.我科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霞;王莺;马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直接刺激脑膜和血管,加之血细胞破坏释放出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诱发脑血管痉挛(CVS),严重时可引起脑梗死或脑干缺血,成为加重病情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为31.6%~66.0%.目前,应用尼莫地平等钙拮抗剂预防CVS的发生,疗效不肯定.我们观察2001-2009年收治的108例SAH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膜稳定剂利多卡因静滴防治CVS5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黎明;陈亚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1~51岁发病率高,我国近20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1].结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随病情发展以及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我院2004-2008年共收治结肠癌患者78例,其中24例以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被收治,现就以急腹症为临床表现的结肠癌病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圣国;张锋;蒋剑;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波及踝关节面的骨折,一般分为三型:Ⅰ型劈裂骨折无关节面移位;Ⅱ型关节面严重移位无粉碎骨折;Ⅲ型胫骨远端压缩和粉碎骨折.由于胫腓骨远端软组织薄弱,骨折部位的皮肤及软组织条件差,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易加重损伤,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皮肤软组织坏死,进而出现骨及钢板外露,严重者导致骨髓炎的发生,影响骨折的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此类患者26例,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孟振;张家富;王世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晚期癌症患者大多数都伴有疼痛,由于患者长时间承受癌症的折磨,再加上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发展到晚期,对治疗失去了信心,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丧失生活勇气.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首先解除患者的疼痛及精神痛苦,正确的心理疏导可缓解焦虑及惧怕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
作者:马京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丧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和/或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功能紊乱[1].其中以排尿障碍较为常见.脊髓损伤患者不管病变完全与否,其膀胱常处于一种脊髓休克状态,此时膀胱功能完全丧失,常表现为张力性膀胱,自主神经活动抑制,逼尿肌不能而使排尿反射消失,导致尿潴留.患者常因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长期留置尿管,如未接受康复指导训练,可能导致包括泌尿系感染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鲁秀平;郑艳红;焦春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及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校1200名大学生了进行了应急状态下学生对体育课运动项目需求及心理状态的问卷调查,并对四个班的124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不同教学内容的对比实验和分析.结果 应急状态下学生对体育课的选项需求及心理状态发生了转变,实验表明应急状态的教学模式好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兰香;尹辉;王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认识到应用全肠外营养时,肠黏膜将废用、萎缩,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营养不全面、营养因子不经过肝脏.还有无法克服的腔静脉导管感染和肝功能损害、淤胆等并发症.而肠内营养则可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这一认识导致了营养支持模式的演变,即由过去热衷于全肠外营养支持转向适时的肠内营养支持[1].
作者:刘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院前心肺复苏经验.方法 选择24例猝死患者,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进行CPR、除颤、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并对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现场心肺复苏死亡17例;成功4例.结论 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ACLS是提高猝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院前急救专业人员ACLS水平、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复苏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普及市民CPR工作.
作者:陈文亮;古逆光;郭日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锁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各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新生儿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产伤,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6%;但随着社会人群的老龄化及社交范围的扩大,老年人锁骨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锁骨折的方法很多,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绝大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及骨折复位要求的提高,以及出于锁骨部美观的考虑,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
作者:王远航;牛小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感觉、运动输入,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强化康复护理训练,使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永利;肖美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上消化道疾病,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9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78例对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新镰;林跃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对手术切除治疗的外科医生来讲一直是一个挑战.肿瘤的扩大肝叶切除[1]提高了手术的切除率,但因肝门部肿瘤生长压迫胆管导致梗阻性黄疸,长时间的胆汁淤积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的紊乱,会对免疫系统及肝、肾、心等各脏器的功能造成影响,如果术前不加以改善会增加肝叶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张宇;黎乐群;彭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地震是我国常见的突发灾害事件,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地震伤病员的院前急救极其重要,关系到伤病员和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危.5·12汶川地震导致的伤亡及损失为我国历史所罕见.此次地震发生后,我院于当晚及次日晚分别派出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分别到达德阳市绵竹县和绵阳市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我们作为第二批医疗队员参加了地震伤员的抢救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平;曹小平;邱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一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而且对心肌M2受体无明显作用.胸腰椎手术由于俯卧位,通过气管导管吸引分泌物相当困难,甚至气道阻塞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不利于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ctlion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确诊对决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非常重要.多年来,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测定被实验室认为是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指标,但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发现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在反映心肌损伤方面,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CK-MB,并具有预告准确、持续时间长等特点[1].我们对30例AMI患者血清cTnI、CK、CK-MB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随着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卒中方法不断涌现,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建立卒中单元是卒中医疗发展的良好趋势和方向.现将我院应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对我院病区所采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既是医院分级管理规范的有关内容和要求,更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临床医生通过了解细菌敏感性及耐药性特点,掌握适应证,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凤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除浆细胞瘤以外常见的恶性肿瘤,儿童骨肉瘤常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单纯截肢治疗约80%的患者因术后6~12个月发生早期血行转移或肺部转移而死亡.近20年以来由于化疗技术的应用和改进,儿童骨肉瘤特别是EnnckingⅡB 期患者保肢生存率大幅度提高.早期诊断、改进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我们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22例骨肉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即脑卒中致重度残疾者(多为偏瘫患者),由于长年卧床,进食差,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细菌引起肺组织炎症即肺炎.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而再度危及生命.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此类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广平;任尚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