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花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电磁辐射防护水平.方法对两种MRI机(0.5T和0.2T)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别测试了屏蔽机房内外工作人员和患者处极低频磁场和高频电磁场水平.结果高频电磁场仅在个别部位为0.2~1.0 A/m,其余部位未检出.极低频磁场较高,磁体周围为6~45 mT,医务人员操作位为12~50 mT,患者位为146~155 mT,屏蔽室外为0.2~0.25 mT.结论MRI的高频电磁场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其主要危害为极低频磁场对人体的作用.
作者:张丽;李素云;刘学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慢性小剂量X射线和γ射线照射对人体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对240例从事X射线和γ射线工作人员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微核进行培养分析.结果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2.18%,从事γ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1.19%.结论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从事γ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两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微核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那向杰;李杰;李少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新建聚乙烯(PE)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了解和掌握该项目作业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结果通过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测定,一车间为Ⅰ级,综合卫生学评价合格;二车间为Ⅲ级,综合卫生学评价限期整改;辅助车间为Ⅰ级,综合卫生学评价合格.提出改进和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场所劳动条件符合有关要求[1].
作者:刘玉红;王如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美国每年因此而截肢者逾万人[1].我科采用局部氧疗,三黄粉(黄连200 g,黄柏200g,黄岑100g,地榆100 g,葛根100g烘干研粉,过80目筛,再经微波炉灭菌2 min)湿敷,红外线照射结合全身使用抗生素,经精心治疗和护理,使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良好,解决了糖尿病足溃疡难治愈的难题,为方便临床观察和护理,现将护理经过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余巧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淄博市2003~2004年统计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硫化氢及一氧化碳中毒为主,中毒死亡率高,危害严重;主要中毒原因为工人职业卫生意识差,违章操作.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企业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卫生防护意识,是积极预防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
作者:徐宏伟;侯淑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保定市急性职业中毒(以下简称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探讨防治急性职业中毒对策.方法收集1994~2004年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8、9月是中毒事故多发月份,占中毒事故总数的62.5%;化工和金属冶炼企业是我市职业中毒的重点行业,占中毒事故总数的54.2%;硫化氢是我市中毒死亡率高的化学品,病死率57.1%;违规操作是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79.2%的中毒事故存在违规操作问题.结论根据上述中毒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中毒事故发生.
作者:刘喜房;任宝印;高博文;支绍军;郑万宁;赵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镉是一种具有慢性毒害的重金属,生殖系统对其毒性敏感.目前研究认为存在四种关于作用机理的假设:血管系统损伤、酶谱改变、雄性激素失调和脂质过氧化.该文阐述了镉对大鼠附睾组织的毒性作用以及各种可能的防护、拮抗机制.
作者:王俊;张建鹏;任绪义;冯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该文报道某家庭作坊急性DMF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急性DMF中毒的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同时,建议将服装行业纳入劳动卫生监督范围加强管理,开展就业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要重视职业病危害,预防类似中毒事故的再发生.
作者:方福贵;马福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哮喘的发病机理1.1发病机理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懈.
作者:赵扬;张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确保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提高认识、强化人员素质、作好相关科室接口衔接、规范使用仪器设备、改善环境设施、运用信息技术、搞好内部审核等诸方面提出了计量认证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把计量认证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王玉新;杨树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厂自1991年起,按原化工部<中小型化工企业健康监护技术要求>规定,坚持搞好我厂的健康监护工作.以下谈几点体会.
作者:赵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中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种类.方法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根据生产流程中使用的设备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所用原辅材料,论述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中职业病危害问题值得关注.
作者:贾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锰的方法.方法以0.2 mg/L氯化钯-1%TritonX-100溶液作基体改进剂稀释样品直接测定.结果方法灵敏度b=0.1456A/(≥μg/L),回归方程:A=0.1456C+0.1512(r=0.9996),检出限CL=0.22μg/L,样品分析的相对偏差在4.2%~7.3%之间,回收率在94.8%~106.4%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可作为尿锰测定的参考方法.
作者:卢启冰;范衍琼;黄振荣;许艳芬;张耀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报道1例吸入盐酸、二氧化氯、亚氯酸钠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早期及时应用激素冲击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强绪;孙炳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郑州市企业员工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预防血脂异常提出有效建议.方法对1316名在我所门诊部体检的企业员工,测定空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水平,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1316名受检者中血脂异常者466名,异常率高达35.41%.其中男性异常者368名,异常率为41.87%,女性异常者98名,异常率为22.43%,男女之间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升高均以TG为主;各年龄段的男女员工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率,TG异常率在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P<0.01),以后男女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HO异常率在40~49岁男性高于女性(P<0.01),其他各年龄段男女均无明显差异.混合性血脂异常率在40~49岁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P<0.05或P<0.01).结论本市企业员工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本地区的平均血脂水平.并针对本地企业员工的血脂水平以TG升高为主的特征开展血脂异常防治工作.
作者:刘素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善,有效管理和防护措施的采取,农药职业接触中急性中毒病例已较前明显减少,而长期低剂量接触农药所致的健康危害则越来越引起重视.这些危害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发生,因此对农药职业接触者进行生物监测不仅有助于对农药这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价,而且对控制和降低人体接触水平、预防职业危害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可以用于农药职业接触者的生物监测指标,期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谢芳;周志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新生儿救治是儿科内发展迅速、富有潜力的领域.当前,在基层医院儿科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发展和重视新生儿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娅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确保对硝基苯胺中毒救治的成功,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0~2004年间9例对硝基苯胺中毒患者急救采取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由于救治及时,护理措施准确合理,9例患者经初步积极救治后被安全送入病房进一步系统治疗,之后痊愈出院.结论采取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和方法,对对硝基苯胺中毒的救治十分重要,为病人在住院部进一步系统化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良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锰暴露对机体血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4名锰焊作业人员及84名对照人员,测定其血清多巴胺(DA)含量.结果锰暴露组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DA与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尿锰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血清多巴胺的测定可以作为锰中毒的早期敏感指标.
作者:陈小敏;刘林飞;骆公成;邓鹤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是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全面资质认证后的第一个工作年,对所有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资质认证后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现况.
作者:秦瑜;唐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