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张建鹏;任绪义;冯伟华
通过对2004年北京市大兴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80家工矿企业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按企业所属性质分类,大兴区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4.82%、89.26%、71.86%,大兴区工矿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乡镇企业远低于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物理因素、粉尘、化学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62.38%、53.52%、89.81%,物理因素、粉尘检测样品合格率远低于化学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对乡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力度,加强对物理因素、粉尘的检测.
作者:冯洪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快三年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在大中型企业中贯彻落实得比较好,但在中小型私营企业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笔者通过对2002年5月以来在门诊就诊病例的调查资料中归纳起来发现有几种行业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比较突出,要特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陈茂招;梁晓阳;杜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保定市急性职业中毒(以下简称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探讨防治急性职业中毒对策.方法收集1994~2004年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8、9月是中毒事故多发月份,占中毒事故总数的62.5%;化工和金属冶炼企业是我市职业中毒的重点行业,占中毒事故总数的54.2%;硫化氢是我市中毒死亡率高的化学品,病死率57.1%;违规操作是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79.2%的中毒事故存在违规操作问题.结论根据上述中毒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中毒事故发生.
作者:刘喜房;任宝印;高博文;支绍军;郑万宁;赵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慢性小剂量X射线和γ射线照射对人体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对240例从事X射线和γ射线工作人员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微核进行培养分析.结果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2.18%,从事γ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1.19%.结论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从事γ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两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微核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那向杰;李杰;李少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门诊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认识程度,为预防和控制危险因子对人体健康影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危害因素认识调查表对本市几家从事医院门诊工作的护士进行基本情况、职业性危险因素了解程度、采用防护方式及防护措施掌握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事门诊工作的大部分护士都有同样的压力源,且在生物因素方面压力突出(主要来自当今社会门诊的病种复杂,又忽略个人防护意识,担心随时有可能受到病原菌威胁).结论针对同样压力予以相应措施,以提高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使门诊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杨玉珍;黄莉;李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善,有效管理和防护措施的采取,农药职业接触中急性中毒病例已较前明显减少,而长期低剂量接触农药所致的健康危害则越来越引起重视.这些危害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发生,因此对农药职业接触者进行生物监测不仅有助于对农药这一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价,而且对控制和降低人体接触水平、预防职业危害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可以用于农药职业接触者的生物监测指标,期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谢芳;周志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是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全面资质认证后的第一个工作年,对所有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资质认证后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现况.
作者:秦瑜;唐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淄博市2003~2004年统计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硫化氢及一氧化碳中毒为主,中毒死亡率高,危害严重;主要中毒原因为工人职业卫生意识差,违章操作.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企业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卫生防护意识,是积极预防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
作者:徐宏伟;侯淑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烧伤以特有的机体表浅部位创伤给病人心身、健康造成极大的打击,烧伤后期的疤痕增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问题,该文着重从护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指导病人完成烧伤肢体的功能锻炼,烧伤后期疤痕的预防措施及指导病人如何完成从病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以达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雪玲;贾芸玲;赵金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报道1例吸入盐酸、二氧化氯、亚氯酸钠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早期及时应用激素冲击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强绪;孙炳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建立公正、开放、竞争、有序的安全评价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安全评价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二硫化碳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对所选工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分析各组暴露因素对劳动者所致听力损伤的差异.结果二硫化碳与噪声接触组劳动者听力损害发生率较二硫化碳组、噪声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二硫化碳与噪声对劳动者听力均有影响,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聪伟;方绍峰;张长明;杨玉新;周世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接尘作业对肺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对某煤矿779名接尘作业人员进行了肺功能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接尘作业可导致肺功能损伤,O+组肺功能的损伤率大于0组,接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率与年龄无关,而与工龄呈明显的正相关;掘进与采煤组肺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接尘作业早期即可导致肺功能损伤,故肺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接尘作业人员肺部损伤的早期指标.
作者:蔡洁;潘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锰暴露对机体血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4名锰焊作业人员及84名对照人员,测定其血清多巴胺(DA)含量.结果锰暴露组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DA与作业场所空气中锰、尿锰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血清多巴胺的测定可以作为锰中毒的早期敏感指标.
作者:陈小敏;刘林飞;骆公成;邓鹤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该文报道某家庭作坊急性DMF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急性DMF中毒的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同时,建议将服装行业纳入劳动卫生监督范围加强管理,开展就业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要重视职业病危害,预防类似中毒事故的再发生.
作者:方福贵;马福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哮喘的发病机理1.1发病机理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懈.
作者:赵扬;张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确保对硝基苯胺中毒救治的成功,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0~2004年间9例对硝基苯胺中毒患者急救采取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由于救治及时,护理措施准确合理,9例患者经初步积极救治后被安全送入病房进一步系统治疗,之后痊愈出院.结论采取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和方法,对对硝基苯胺中毒的救治十分重要,为病人在住院部进一步系统化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良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该文通过对48例晚期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提出关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及时、合理、有效地选择抗生素方面的一些临床经验和体会,以供同僚们参考.
作者:高颖;赵莉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厂自1991年起,按原化工部<中小型化工企业健康监护技术要求>规定,坚持搞好我厂的健康监护工作.以下谈几点体会.
作者:赵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郑州市企业员工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预防血脂异常提出有效建议.方法对1316名在我所门诊部体检的企业员工,测定空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水平,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1316名受检者中血脂异常者466名,异常率高达35.41%.其中男性异常者368名,异常率为41.87%,女性异常者98名,异常率为22.43%,男女之间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升高均以TG为主;各年龄段的男女员工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率,TG异常率在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P<0.01),以后男女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HO异常率在40~49岁男性高于女性(P<0.01),其他各年龄段男女均无明显差异.混合性血脂异常率在40~49岁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P<0.05或P<0.01).结论本市企业员工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本地区的平均血脂水平.并针对本地企业员工的血脂水平以TG升高为主的特征开展血脂异常防治工作.
作者:刘素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