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绪;孙炳欣
目的比较慢性小剂量X射线和γ射线照射对人体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对240例从事X射线和γ射线工作人员外周血转化淋巴细胞微核进行培养分析.结果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2.18%,从事γ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1.19%.结论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高于从事γ射线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两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微核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那向杰;李杰;李少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新生儿救治是儿科内发展迅速、富有潜力的领域.当前,在基层医院儿科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发展和重视新生儿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娅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烧伤以特有的机体表浅部位创伤给病人心身、健康造成极大的打击,烧伤后期的疤痕增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问题,该文着重从护理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指导病人完成烧伤肢体的功能锻炼,烧伤后期疤痕的预防措施及指导病人如何完成从病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以达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雪玲;贾芸玲;赵金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4年是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全面资质认证后的第一个工作年,对所有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资质认证后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现况.
作者:秦瑜;唐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建立公正、开放、竞争、有序的安全评价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安全评价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该文结合有关文献,对近年来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紧张因素对职业人群和劳动者个体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职业紧张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对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职业紧张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职业紧张可能导致血清催乳素浓度的升高.
作者:孙金艳;张瑞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电磁辐射防护水平.方法对两种MRI机(0.5T和0.2T)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别测试了屏蔽机房内外工作人员和患者处极低频磁场和高频电磁场水平.结果高频电磁场仅在个别部位为0.2~1.0 A/m,其余部位未检出.极低频磁场较高,磁体周围为6~45 mT,医务人员操作位为12~50 mT,患者位为146~155 mT,屏蔽室外为0.2~0.25 mT.结论MRI的高频电磁场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其主要危害为极低频磁场对人体的作用.
作者:张丽;李素云;刘学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二硫化碳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对所选工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分析各组暴露因素对劳动者所致听力损伤的差异.结果二硫化碳与噪声接触组劳动者听力损害发生率较二硫化碳组、噪声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二硫化碳与噪声对劳动者听力均有影响,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聪伟;方绍峰;张长明;杨玉新;周世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门诊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认识程度,为预防和控制危险因子对人体健康影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职业危害因素认识调查表对本市几家从事医院门诊工作的护士进行基本情况、职业性危险因素了解程度、采用防护方式及防护措施掌握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从事门诊工作的大部分护士都有同样的压力源,且在生物因素方面压力突出(主要来自当今社会门诊的病种复杂,又忽略个人防护意识,担心随时有可能受到病原菌威胁).结论针对同样压力予以相应措施,以提高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使门诊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杨玉珍;黄莉;李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过对2004年北京市大兴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80家工矿企业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按企业所属性质分类,大兴区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4.82%、89.26%、71.86%,大兴区工矿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乡镇企业远低于县属以上企业、三资企业检测样品合格率.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物理因素、粉尘、化学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62.38%、53.52%、89.81%,物理因素、粉尘检测样品合格率远低于化学因素检测样品合格率.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对乡镇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力度,加强对物理因素、粉尘的检测.
作者:冯洪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报道1例吸入盐酸、二氧化氯、亚氯酸钠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早期及时应用激素冲击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强绪;孙炳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快三年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在大中型企业中贯彻落实得比较好,但在中小型私营企业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笔者通过对2002年5月以来在门诊就诊病例的调查资料中归纳起来发现有几种行业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比较突出,要特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陈茂招;梁晓阳;杜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该文通过对48例晚期尘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提出关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及时、合理、有效地选择抗生素方面的一些临床经验和体会,以供同僚们参考.
作者:高颖;赵莉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新建聚乙烯(PE)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了解和掌握该项目作业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结果通过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测定,一车间为Ⅰ级,综合卫生学评价合格;二车间为Ⅲ级,综合卫生学评价限期整改;辅助车间为Ⅰ级,综合卫生学评价合格.提出改进和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场所劳动条件符合有关要求[1].
作者:刘玉红;王如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保定市急性职业中毒(以下简称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探讨防治急性职业中毒对策.方法收集1994~2004年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8、9月是中毒事故多发月份,占中毒事故总数的62.5%;化工和金属冶炼企业是我市职业中毒的重点行业,占中毒事故总数的54.2%;硫化氢是我市中毒死亡率高的化学品,病死率57.1%;违规操作是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79.2%的中毒事故存在违规操作问题.结论根据上述中毒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中毒事故发生.
作者:刘喜房;任宝印;高博文;支绍军;郑万宁;赵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该文探讨了生物恐怖袭击应急救援演练程序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建立了应急救援演练程序的结构,确定了应急救援演练程序的内容,供参考.
作者:党荣理;徐海山;王天祥;吕方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对某煤矿改扩建煤井项目,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等.总体布局及生产设备布局基本合理,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基本符合要求,要进一步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康监护制度.
作者:王桂;王龙义;夏猛;王绪斌;刘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化妆品的人群越来越大,开展化妆品卫生质量监测,是保障人民健康、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必要手段.为了解我市化妆品卫生质量,更好地为化妆品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市市售化妆品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任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厂自1991年起,按原化工部<中小型化工企业健康监护技术要求>规定,坚持搞好我厂的健康监护工作.以下谈几点体会.
作者:赵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具紧张倾向的职业之一,该文试从长期超负荷工作、特殊工作环境压力、物理化学因素、感染致病性微生物、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前途暗淡、不良的人体工效学、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等九个方面进行护理职业性应激应激源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应激源是护理职业性应激效应的原因.探索护理职业性应激预防控制措施,保护护士身心健康,需要医院经营者、护士、社会三者互动,缺一不可.
作者:蓝艳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