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客车制造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郭庆华;李晓辉

关键词:职业卫生, 评价, 作业环境, 防护措施
摘要:为了解和控制汽车行业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按GB/T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和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的要求对某厂毒物、粉尘及噪声进行了测定.结果电焊尘和噪声是汽车制造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在2.0~38.4 mg/m3之间,超标数占测定数11.32%,噪声强度在72~98 dB(A)之间,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43.94%,超标作业点存在于每一个车间和工段;毒物检测浓度除苯有4份样品超标外,余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因此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由毒物危害向物理因素转移,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噪声的防护上要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某涂料公司新建项目卫生学评价

    为了解涂料行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现状,确定是否达到卫生学要求,按规范测定生产性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结果总体工程噪声单项指数Pi=0.78,粉尘单项指数Pi=0.15,苯系物单项指数Pi=0.20.各项测定指标单项指数均小于1,测定项目综合指数I=0.4,评价分级为1级,综合卫生评价合格.

    作者:牛心华;郭俊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化工企业聚氯乙烯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

    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方法对某化工企业聚氯乙烯扩建工程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结果部分噪声作业点不合格,毒物、粉尘各作业点浓度均合格.结论建设单位应立即整改,确保作业工人听力健康;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对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海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Google搜索引擎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检索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需要,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上,人们常常需要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信息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处理.

    作者:李红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例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

    该文着重介绍了一组正己烷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病例,结合临床资料、劳动卫生学调查,从职业病临床的角度,对该组患者的中毒原因、发病特点、正己烷的毒作用及致病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

    作者:蒋晓红;张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3年淄博市旅店业顾客用品消毒状况调查

    为了解淄博市旅店业顾客用品消毒状况,进一步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提高卫生质量,保障公众健康,2003年1~12月对淄博市大、中、小型旅店进行了细菌指标的检测.

    作者:王霆;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淄博市旅店业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现状调查

    旅店业配备的公用茶杯、口杯、拖鞋、浴盆、洗脸池(盆)、坐便器及坐垫等公共用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身体健康.而公共用品卫生状况的好坏,又取决于是否进行认真规范的清洗消毒.为了解淄博市旅店业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现状,我们于2002年7~8月对所辖8个区县的旅店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牛力;张学庆;房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在职业卫生评价上应用的比较

    为找出合适的职业卫生评价方法,对同一数据分别应用综合指数法、Z评分法、TOPSIS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近似.但TOPSIS法计算较繁琐,综合指数法由于引入组合权重系数虽可突显某项指标作用,但从全面衡量看,似乎缺乏客观性.对于三种方法的使用,可因时因地因条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作者:李莹;刘秀玲;刘学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外资企业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报告

    2004年4月7日,无锡市新区某日资企业在检修液化石油气站时,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采集储罐内气体样品检测结果:色谱图显示一单峰,为液化石油气峰,浓度为128.1 mg/m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与病人临床表现,认定该次重大事故中毒原因为液化石油气中毒.此次事故为在通风条件差,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的储罐内作业,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且无特殊防护措施,无安全及应急措施,1人中毒后,其他5名工人在不了解储罐内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教训深刻.

    作者:秦宏;徐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转移至乡镇企业.如何保证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健康监护,是促进乡镇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笔者对蓬莱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罗昌生;王治电;王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分析

    某化工厂为疏通下水管道,第一次下去8人,导致2人死亡,监测下水道口H2S浓度为280mg/m3,该日下午第二次下去2人,导致1人死亡.发生原因:下雨把大量化工原料、树叶、垃圾等带进下水道,遇高温,生成大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企业领导瞎指挥,作业工人缺乏有效防护,作业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和通风设备,致使2起事故发生.

    作者:徐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同时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加重噪声的听力损害

    在许多作业场所,噪声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往往同时存在,但关于两者共存时对听觉系统损伤的联合作用研究甚少,该文就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以便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作者:赖树生;周志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客车制造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和控制汽车行业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按GB/T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和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的要求对某厂毒物、粉尘及噪声进行了测定.结果电焊尘和噪声是汽车制造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在2.0~38.4 mg/m3之间,超标数占测定数11.32%,噪声强度在72~98 dB(A)之间,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43.94%,超标作业点存在于每一个车间和工段;毒物检测浓度除苯有4份样品超标外,余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因此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由毒物危害向物理因素转移,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噪声的防护上要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

    作者:郭庆华;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汞接触者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探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汞接触者50例按工龄、年龄、尿汞浓度高低分组与β2-MG、RBP、TRF、α1-MG、α2-MG、Alb、IgG、NAG作肾功能异常率比较.结果TRF异常率>NAG>β2-MG,对数据结果进行方差分析,TRF和α1-MG的P<0.05,差异有显著性.TRF、NAG、β2-MG可为临床评价汞接触者肾功能指标的首选或筛选作参考.

    作者:王丽辉;谢兰兰;鲁翼雯;闵珍;卞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有机汞中毒误诊分析

    该文分析了两起因食用醋酸苯汞污染的稻谷所致有机汞中毒10例(其中死亡5例),并指出误诊为食物中毒的原因和教训.我所曾收治两起因食用醋酸苯汞农药污染的稻米而误诊为食物中毒10例,死亡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文忠;宋克;赵晖;孙彦国;刘文生;李淑华;怀凤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0~2003年淄博市旅店业茶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旅店业茶具卫生状况,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现将淄博市2000~2003年旅店业茶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静;丁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的调查

    以某纺织机械厂特种工艺分厂电镀车间89名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该分厂不接触铬的抛光工、热处理工58名为对照组,分析作业环境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和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接触组鼻部异常症状如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萎缩以及鼻黏膜糜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鼻黏膜充血、干燥以及鼻黏膜糜烂以鼻中隔黏膜多见.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也较明显.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加强作业环境治理,减低生产环境铬的浓度,另外,要加强个人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作者:刘素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

    随机对岗位噪声均≥80 dB(A)某化工集团100名作业工人进行医学体检和调查,另选条件相似不接触噪声的某机关单位100名工作人员作对照组,以探讨噪声对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接触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且随接触工龄延长而增加,两组同工龄组比较发现高工龄接触组明显高于同档对照组人群的患病率.接触组噪声强度高低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高强度噪声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低强度噪声的高血压患病率是存在的.

    作者: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调查及防护措施应用

    为了解淄博市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人员剂量水平,利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现场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结果介入工作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和采取防护措施后所受剂量有明显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介入工作人员个人及工作环境的防护.

    作者:孟冰;闫琳;由京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3年淄博市慢性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人们行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日趋上升[1,2].为了解淄博市人群中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2003年3~7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抽样调查.

    作者:王忠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明市射线装置放射防护分析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条件,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射线和核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市放射卫生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2003年对全市90个单位,149台射线装置进行了放射防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辉;廖俊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