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玲
某化工厂为疏通下水管道,第一次下去8人,导致2人死亡,监测下水道口H2S浓度为280mg/m3,该日下午第二次下去2人,导致1人死亡.发生原因:下雨把大量化工原料、树叶、垃圾等带进下水道,遇高温,生成大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企业领导瞎指挥,作业工人缺乏有效防护,作业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和通风设备,致使2起事故发生.
作者:徐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质量管理工作在各个领域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把质量管理工作运用到卫生防疫工作中,是卫生防疫站科学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作者:王爱华;潘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汞接触者50例按工龄、年龄、尿汞浓度高低分组与β2-MG、RBP、TRF、α1-MG、α2-MG、Alb、IgG、NAG作肾功能异常率比较.结果TRF异常率>NAG>β2-MG,对数据结果进行方差分析,TRF和α1-MG的P<0.05,差异有显著性.TRF、NAG、β2-MG可为临床评价汞接触者肾功能指标的首选或筛选作参考.
作者:王丽辉;谢兰兰;鲁翼雯;闵珍;卞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大纲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
作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旅店业茶具卫生状况,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现将淄博市2000~2003年旅店业茶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静;丁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旅店业配备的公用茶杯、口杯、拖鞋、浴盆、洗脸池(盆)、坐便器及坐垫等公共用品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身体健康.而公共用品卫生状况的好坏,又取决于是否进行认真规范的清洗消毒.为了解淄博市旅店业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现状,我们于2002年7~8月对所辖8个区县的旅店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牛力;张学庆;房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回顾性总结某公司在化学中毒事故中,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所(以下简称职防所)在诊治中的体会,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三级救援网络体系及救治经验.对化学伤害事故所发生的经过及住院抢救病人进行全过程回顾分析,救治各种化学中毒病人486例,死亡12例,总死亡率2.47%.各种化学中毒损伤的救治随着企业、医院、职防所认识提高,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和化学中毒急救预案的不断完善,以及逐步规范和提高救治水平,有效地保护了化工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者:盛步南;余清卿;黄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许多作业场所,噪声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往往同时存在,但关于两者共存时对听觉系统损伤的联合作用研究甚少,该文就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以便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作者:赖树生;周志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超铀重核元素的医学应用始于20世纪后期.主要有238钚、241镅和252锎,但由于这些元素的放射毒性很强,在利用其有益作用的同时,必须具备高标准的辐射防护设施和条件,从而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同时也给职业医学领域提出了新的科研课题.
作者:王玉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提高医护人员静脉采血水平,特别针对老年人、高龄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交流几点看法与技巧,采血过程应注意细节,克服心理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郝俊峰;崔俊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人们行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日趋上升[1,2].为了解淄博市人群中慢性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2003年3~7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抽样调查.
作者:王忠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152例不同创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为76例.实验组用0.5%碘伏纱条用于深部脓肿引流加外敷碘伏治疗创面,对照组用75%酒精消毒创面周围,用呋喃西林引流条引流,外敷碘伏.结果治疗后疗效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直接用碘伏消毒、引流、外敷治疗比单用碘伏外敷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杨玉珍;黄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微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浓(强)度,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对微电子产品生产的生产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现场检测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结果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化学物质中高毒类物品较多,如氨、磷化氢、氯化氢、氟化氢、硫化氢等,占47%;浓度虽都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但个别物质如磷化氢、氯化氢、盐酸浓度与职业接触限值较为接近.物理因素测定某些操作工巡视作业点噪声强度达85dB(A)以上,高达90dB(A);其余如新风量、换气次数、X射线、γ射线等测定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微电子产品生产中的职业危害问题应予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和管理策略后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贾晖;高金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和控制汽车行业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按GB/T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和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的要求对某厂毒物、粉尘及噪声进行了测定.结果电焊尘和噪声是汽车制造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浓度在2.0~38.4 mg/m3之间,超标数占测定数11.32%,噪声强度在72~98 dB(A)之间,超标作业点占总测定点的43.94%,超标作业点存在于每一个车间和工段;毒物检测浓度除苯有4份样品超标外,余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因此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由毒物危害向物理因素转移,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噪声的防护上要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
作者:郭庆华;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简称TCE)是比较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TCE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心脏和皮肤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在某些地方发生TCE中毒人数约占当年职业中毒人数的一半[1].
作者:梁飞琼;谢迎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腰腿痛的1/5,男性多于女性.近年国内强调康复护理,从而达到增加肌力,缓解痉挛,使症状消除、缓解,而达到治疗目的.我科收治的139例病人中,男98例,女41例,年龄在28~70岁之间.
作者:赵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4年4月7日,无锡市新区某日资企业在检修液化石油气站时,因作业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一起急性职业性液化石油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采集储罐内气体样品检测结果:色谱图显示一单峰,为液化石油气峰,浓度为128.1 mg/m3.根据现场调查结果与病人临床表现,认定该次重大事故中毒原因为液化石油气中毒.此次事故为在通风条件差,液化石油气浓度很高的储罐内作业,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且无特殊防护措施,无安全及应急措施,1人中毒后,其他5名工人在不了解储罐内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教训深刻.
作者:秦宏;徐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该文拟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建立预防机制和应急机制进行简要探讨.
作者:孙维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我市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3年7~8月对12家室内外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永珂;杨金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该院ICU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0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分析.资料显示机械通气危急的并发症有气道梗阻、气管导管脱落、人机对抗、通气不足、通气过度.临床证实,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判断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是处理关键;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杜绝并发症发生.
作者:任华蓉;李锦绣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