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化学恐怖的医学救援

王莹

关键词:化学恐怖, 化学毒剂, 医学救援, 防护对策
摘要:化学恐怖是指一个集团或组织利用化学物质作为化学武器来胁迫、危害人群以达到其政治、军事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暴力行为.该文简要介绍了化学毒剂损伤特点,按常见化学毒剂的毒性与临床症状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致痉挛性灭鼠剂等;并叙述了有关化学毒剂的急救、诊治原则及相应的防护对策.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救援体会

    对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后临床表现、治疗、应急救援全过程与中毒原因作了分析,并指出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郭宝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商场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为研究商场环境污染状况,该文对某商场购物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商场摊位货架大量使用了中密度纤维板,商场营业厅通风状况不佳;共选择6个检测点,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检测,发现甲醛和氨测定结果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12 mg/m3和0.5 mg/m3),浓度范围分别为0.309~1.114 mg/m3和0.658~1.140 mg/m3,个别样品分别超标11.82倍和3.20倍.对售货员、收款员和顾客主观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均出现眼咽鼻部刺激、胸闷、气短及皮肤刺激等症状,这可能与中密度纤维板中释放甲醛和氨有关.通过调查提出,应使用有效的机械通风设备,尽可能改善营业大厅通风状况,以便降低有害物质浓度;应减少和避免使用可能析出毒物的装饰材料,加强对售货员、收款员开展职业性健康监护等对策.

    作者:黎长蕊;翟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淄博市美容美发厅常用化妆品卫生状况分析

    现今化妆品尚无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一些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产品流入市场,许多美容美发厅使用自制的产品,使得毁容事件时有发生.为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了解我市美容美发厅常用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将我市1997~2001年抽检的272份化妆品检验结果作一卫生质量分析评价.

    作者:谭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频淬火设备电磁场防护措施的设计与效果评价

    高频淬火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高频电磁场.该文对某高频设备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分两期进行了屏蔽和接地防护措施.在加强操作位的屏蔽和加强接地的二期防护措施后,电场强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均未超过87 V/m国家标准,从而控制了高频电磁场的职业危害,保护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吴军;孙桂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某炼油厂二加氢联合装置试产职业卫生调查与评价

    目的了解某炼油厂二加氢联合装置试运行阶段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联合装置总平面布置和设备布局合理,卫生防护设施完善,建立健全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通过现场检测,粉尘和毒物全部合格,高温和噪声达标率分别为76.74%和93.02%.结论计算得出综合指数为0.5085,根据综合卫生评价分级标准属I级,联合装置综合卫生评价为合格.

    作者:周敬文;杨学山;陈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皮革行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监测分析

    为了解皮革制品行业接触有毒物质的浓度与工人的健康状况,用气相色谱法对车间空气进行检测,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如血常规等,结果车间空气点合格率为83.9%,从业人员血象检查有异常的为8.2%.

    作者:林薇薇;曹永俊;游春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接尘工人尘肺发病率研究

    该文选取1978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在册的3 682名接尘工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研究探讨尘肺发病状况.从该次研究看,平均发病率为0.22%,阶段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该市接尘作业点平均几何浓度看,将接尘工龄控制在20年左右时,发病率仅能控制到4%以下.这提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才能早日实现WHO提出的消灭矽肺病的目标.

    作者:毛立臣;孙立强;张丹萍;姜先龙;袁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环氧乙烷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一例报告

    报道一例环氧乙烷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

    作者:朱玮;冯建良;浦静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乐果对豚鼠心血管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乐果对豚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分别在染毒前、染毒后立即(0 min)、15、30、45、60 min记录颈动脉血压和心室内压变化微分值峰值(dp/dt max).按标准Ⅱ导联记录心电图,测量心率、QT间期、PR间期、ST段变化,记录心律失常等.结果豚鼠在给予大剂量乐果后,心率下降明显,QT间期以及PR间期延长,ST段压低,并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在染毒后5 min血压即开始下降,心室内压变化微分值峰值也降低.预先给予阿托品可以明显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改善心律失常,但不能缓解QT延长等心电图改变,血压下降和心功能减弱也不能被缓解.结论有机磷农药乐果可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

    作者:李颖;张雪梅;周志俊;胡云平;顾锡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兔氢氟酸皮肤烧伤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目的了解新西兰兔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和促甲状腺素(TSH)参考值范围及兔氢氟酸皮肤烧伤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取15只用55%氢氟酸烧伤染毒5%体表面积.伤前5 min,伤后2、8、24、72、168、336 h分别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和TSH.结果①兔FT3、FT4、和TSH数值为偏态分布且方差不齐,经数据转换后采用K因子容许区间法计算得出参考值范围.②兔血FT3、FT4于伤后逐步下降,均于伤后24h降至低点(P<0.0001),FT3于伤后8 h下降差异即有显著性(P<0.05),FT4下降稍迟,于伤后24h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随后血FT3、FT4浓度水平逐步升高,于伤后72 h至伤前水平,伤后168 h升高趋于平稳,与伤前相比差异仍有极显著性(P<0.0001).TSH于伤后逐步下降,伤后24 h降至低点(P<0.0001),随后TSH浓度水平逐步升高,于伤后72 h至伤前水平,之后TSH再次下降,于伤后168 h降低趋于平稳,与伤前相比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新西兰兔氢氟酸皮肤烧伤中毒后甲状腺功能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步变化,对于临床救治氢氟酸烧伤病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胡江;颜哲仁;方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0名瓦工突发眼部损伤的调查

    建筑工地因化学物质而发生中毒事故、电焊工接触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事例较为常见,使用镝灯致使多名工人陆续发生眼部损伤事故较为罕见.该文报告某建筑工地30名瓦工在地下库房地面施工作业因照明灯具使用不当突发眼部损伤事故,提示在预防中毒的同时,应加强作业环境的卫生管理,切实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康秉勋;王如刚;郑河新;刘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亚急性重度丙烯酰胺中毒死亡1例临床分析

    该文报道一患者主要接触丙烯酰胺单体,接毒3个月出现中毒症状并逐渐加重;脱离接触,给予正确治疗,但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秦小梅;周梅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职业性物理因素作业人员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职业性物理因素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为实行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375名高温作业工人、674名高频电场作业工人、350名视频作业人员及102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不同职业性物理因素作业工人心电图改变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随作业工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高温、噪声、高频电场、视频作业对作业工人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有害影响,提示对作业工人实行健康监护是必要的.

    作者:赵艳芳;阮日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控制污染环节提高半自动生产冰淇淋的合格率

    针对半自动生产的冰淇淋合格率低的问题,在生产条件不能满足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情况下,借鉴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和方法,找出污染环节,并实施综合干预措施,使半自动生产冰淇淋合格率达91.66%,为今后冷饮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锦云;张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淄博市冷饮食品卫生质量调查与分析

    冷饮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正确引导消费,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对淄博市区各大商场、经销商和生产厂冷库出售的冷饮食品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于春明;高玉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乡镇瓦厂粉尘治理及效果评价

    乡镇瓦厂粉尘危害状况严重,设计研究实施水浴冲击-喷雾联合除尘器通风防尘措施,使工人作业现场粉尘浓度、排放口排放浓度分别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和环保排放标准.

    作者:张伟;赵海俊;张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淄博市酱油生产企业卫生现状与管理对策

    对淄博市17家酱油生产企业和随机抽取的10户散装酱油销售点进行检查,并抽样检测共75份样品,合格44份,合格率为58.67%,其中玻璃瓶装、塑料包装、散装的合格率分别是92.00%,60.87%,25.9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钠等超标,针对检测结果,应加大对散装酱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积极贯彻<酱油厂卫生规范>,健全各生产企业卫生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淄博市酱油合格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作者:赵锦云;张红;李贤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研究

    我国医务人员目前约为500余万人,包括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等.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病人高度聚集,除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作用外,还受到心理性精神紧张的影响.

    作者:李国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农药中毒国家诊断标准修订简介

    根据临床研究的进展,我国已对急性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数次修订.为学习和掌握2002年新颁布的农药中毒诊断国家标准,将这些标准修订的情况作简要介绍,其中对<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8-2002)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作者:黄金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