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生
依据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及卫生标准,对某工程生产中有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卫生标准进行鉴定评价,经劳动卫生调查和现场测试结果认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通风除尘设施还需改进完善.
作者:路晓萍;李颖;张吉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处理一起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应急救援抢救治疗工作,强调及时有效做好分诊、早期诊断及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急性化学物中毒应急救援抢救治疗预案和职业病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启动没有职业病专科的综合医院及职业病专科医院的合力的特殊功能.
作者:李艳萍;岳诚真;郭伶俐;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摸清了现存于企业中的废弃放射源状况,全市有27家单位库存废弃放射源共55枚,放射性总活度59.42GBq,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放射源档案,做好废弃源管理权移交等建议.
作者:汪春亮;成君方;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分析职业性驾驶员交通伤害死亡构成、年龄、性别、地点等特点,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职业驾驶员与非职业驾驶员死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职业驾驶员与非职业驾驶员在伤害死亡构成、职业的重点人群及年龄、性别、死亡地点等有显著差异,并减寿7年.对不同年龄、性别、事故现场抢救等应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职业伤害死亡发生率.
作者:杨斌杰;陈绍明;周顺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由于拆除汞污染设备发生一起涉及33人的汞中毒事故.病人尿汞在1.40~4.08μmol/L,超过正常参数值4.6~15.3倍(尿汞正常参数值为0.25μmol/L)[1].经用DMPS(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3~5个疗程后,病人汞尿基本恢复正常.拆除汞污染设备必须认真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马明英;刘秀玲;刘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关系到亿万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部卫生法律,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职业病防治法>强调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本文仅就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定义务作一简述,以供同仁更好地理解执行<职业病防治法>.
作者:王晓芳;何漪;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调查处理,阐述了有机氟的理化特性及其急性中毒早期表现特点,讨论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作者:徐进;余清卿;王荣仙;余延山;兰天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2002年3月底新成立的上海市减灾办公室,首次组织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对灾害特大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其目的:①重点演练上海市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的启动和运作有关程序;②检验组织、信息、资源三整合的能力;③促进有关指挥、辅助决策和保障人员掌握指挥、信息、通信要素的基本配置和运用方法;④进一步明确各相关灾种部门的职责与任务;⑤尚须改进不足之处.
作者:阮会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气体分馏工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有H2S、NaOH、液化气、噪声等.H2S是工程防护中的重点,采取了密封防腐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验收监测评价中,发现液化气超标,及时采取防泄漏等改进措施,使工程达到合格水平.
作者:马明英;刘学成;王宝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某区1991~2000年期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资料,10年中全区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85起171例,其中建筑施工工地发生的急性中毒位居首位,危害较重的毒物为窒息性气体及苯系物.要加强重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以控制急性职业中毒危害.
作者:王彦宏;袁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本病例,详细记述了中毒性哮喘伴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救治经过及护理措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某化工厂电化车间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患病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功能异常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饶子龙;王建平;林述莲;邓长荣;陆代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淄博市3个水泥企业的噪声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水泥行业高强度噪声作业所占比例较大,有56.9%的噪声作业岗位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了85dB(A),各企业的平均等效声级均在86dB(A)以上,听损检出率在30%左右,噪声危害比较严重.
作者:毕先伟;王龙义;赵海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工业X射线探伤对现场及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危害,尤其对现场工作人员危害较重.所以,要加强现场辐射防护,对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作者:王希忠;孟冰;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本院近28年120例急性光气中毒的病例资料,重点对发病时间、临床所见、诊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急性光气中毒的潜伏期1.5h~3d.中、重度中毒组中,现场及时处理组的潜伏期较未及时处理组延长(P<0.05).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体征为主,其中呼吸频速、发疳、泡沫痰主要发生在重度中毒组中的ARDS病例.心肌损害发生率各中毒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轻度中毒组中,入院时X线胸片异常率显著高于肺部听诊阳性率(P<0.01).结论急性光气中毒时,若现场能得到及时处理,可使潜伏期延长;肺是靶器官;心肌损害发生率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增高;X线胸片改变往往早于临床体征,可作为早期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作者:王招兄;李思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氮氧化物水溶性低,潜伏期长,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及时防治肺水肿至关重要,注意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临床后果.
作者:李艳萍;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密切关系.下面介绍我科于1999年4月收治的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疝的抢救护理.这位患者经过及时抢救,精心护理,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住院58d痊愈出院.
作者:程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保障稀土作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用BH3103型便携式X、γ剂量仪测定场所设备γ照射量率,FJ-2207α、β表面沾污仪测定总α、总β污染控制水平.压滤机照射量率平均值超过标准6.4倍,几条稀土化合物分离生产线设备局部位置照射量率超标,所测总α、总β均未超过控制水平,稀土生产应按放射性工作进行管理.
作者:成君方;范金荣;边云秀;袁杨;汪春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分析,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不同特点的伤害事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黄顺根;韩子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该文报告某建筑工地在地下坑内进行防水作业时,由于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又无通风设备,所用防水涂料苯占58.5%,造成一人死亡,一人中毒的事故.建议施工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工人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悲剧重演.
作者:王彦宏;袁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