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首次运用高科技手段举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阮会良

关键词:上海市, 运用方法, 高科技手段, 灾害, 指挥中心, 事故应急处置, 组织, 信息, 基本配置, 辅助决策, 办公室, 资源, 职责, 整合, 要素, 通信, 特大, 人员, 启动, 能力
摘要:2002年3月底新成立的上海市减灾办公室,首次组织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对灾害特大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其目的:①重点演练上海市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的启动和运作有关程序;②检验组织、信息、资源三整合的能力;③促进有关指挥、辅助决策和保障人员掌握指挥、信息、通信要素的基本配置和运用方法;④进一步明确各相关灾种部门的职责与任务;⑤尚须改进不足之处.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相关文献
  • 甲苯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为探讨甲苯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甲苯作业工人126人为接触组,不接触甲苯的工人124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已婚作业女工进行生殖机能回顾性调查,接触组作业工人头昏、乏力、出血倾向、咽部充血、红细胞低下、血红蛋白低下、经量过多、自然流产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周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北京某工业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某区1991~2000年期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资料,10年中全区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85起171例,其中建筑施工工地发生的急性中毒位居首位,危害较重的毒物为窒息性气体及苯系物.要加强重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以控制急性职业中毒危害.

    作者:王彦宏;袁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苯接触人群中GSTμ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苯中毒患者GSTμ基因缺失频度,为进一步研究GSTμ基因缺失与苯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线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GSTμ基因型.结果对照组、苯接触组、轻度苯中毒组、中度苯中毒组、重度苯中毒组GSTμ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46.88%、51.79%、53.75%、56.00%、84.84%.进行2×K表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9.6555,P<0.05,说明苯接触者中毒的程度与GSTμ基因缺失有关.结论GSTμ基因缺失可能是苯中毒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作者:王文静;项翠琴;陈纪刚;张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炼油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及子代健康状况的调查

    通过对炼油作业(简称接触组),工龄在一年以上的226名女工(已婚162人,未婚64人)与对照组168名女工(已婚128人,未婚40人)的生殖机能及子代状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发现未婚接触组女工月经异常率(44.4%)高于对照组(7.5%),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已婚接触组女工的月经异常、痛经、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接触组的不孕、先兆流产、妊娠恶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呈强联系强度(RR=7.9,95%CI=0.98~62.6;RR=2.9,95%CI=0.26~21.76;RR=4.4,95%CI=0.52~37.09).

    作者:蒋东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工业X射线的辐射防护

    工业X射线探伤对现场及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危害,尤其对现场工作人员危害较重.所以,要加强现场辐射防护,对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作者:王希忠;孟冰;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上海首次运用高科技手段举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2002年3月底新成立的上海市减灾办公室,首次组织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对灾害特大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其目的:①重点演练上海市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的启动和运作有关程序;②检验组织、信息、资源三整合的能力;③促进有关指挥、辅助决策和保障人员掌握指挥、信息、通信要素的基本配置和运用方法;④进一步明确各相关灾种部门的职责与任务;⑤尚须改进不足之处.

    作者:阮会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与建议

    通过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摸清了现存于企业中的废弃放射源状况,全市有27家单位库存废弃放射源共55枚,放射性总活度59.42GBq,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放射源档案,做好废弃源管理权移交等建议.

    作者:汪春亮;成君方;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疝的抢救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密切关系.下面介绍我科于1999年4月收治的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脑疝的抢救护理.这位患者经过及时抢救,精心护理,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住院58d痊愈出院.

    作者:程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4例眼碱灼伤的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1~2001年10年间共收治25例眼碱灼伤的工人,除1例因碱灼伤同时伴有全身大面积烧伤转院外,其余24例均在我院治愈出院.有1例因在现场冲洗不彻底,后导致视力下降外,另外23例病人视力恢复都比较满意.由于我厂职业卫生教育、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做得比较好,职工都能做到现场自救急救处理,即所有病人都在现场用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后再转送我院.

    作者:赵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化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对某化工厂电化车间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患病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功能异常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饶子龙;王建平;林述莲;邓长荣;陆代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工程竣工验收劳动卫生评价及整改措施

    气体分馏工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有H2S、NaOH、液化气、噪声等.H2S是工程防护中的重点,采取了密封防腐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验收监测评价中,发现液化气超标,及时采取防泄漏等改进措施,使工程达到合格水平.

    作者:马明英;刘学成;王宝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2002年5月1日实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是关系到亿万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

    作者:孙维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汞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由于拆除汞污染设备发生一起涉及33人的汞中毒事故.病人尿汞在1.40~4.08μmol/L,超过正常参数值4.6~15.3倍(尿汞正常参数值为0.25μmol/L)[1].经用DMPS(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3~5个疗程后,病人汞尿基本恢复正常.拆除汞污染设备必须认真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马明英;刘秀玲;刘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蕃薯地窖CO2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浙江省余姚市2002年发生一起急性CO2中毒事件.通过临床表现、现场采样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分析该类事件多发生于缺乏预防知识,贸然进入贮藏蔬菜的地窖所造成.

    作者:倪素红;邵迪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氯乙烯职业接触评估及其健康危害调查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氯乙烯职业健康的危害关系.方法选取某厂接触氯乙烯工龄超过1年的211名接触人群和其他工厂212名非接触人群,登录该厂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和工人健康监护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接触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脾脏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统计意义.同时,在接触组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加,肝功异常(ALT)、脾肿大发生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肝、脾损害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的关系,长期、高浓度接触氯乙烯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值得关注.

    作者:李玉芳;邵涛;任雪峰;谭晶;夏昭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上海市2000年职业性驾驶员伤害死亡分析

    通过分析职业性驾驶员交通伤害死亡构成、年龄、性别、地点等特点,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职业驾驶员与非职业驾驶员死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职业驾驶员与非职业驾驶员在伤害死亡构成、职业的重点人群及年龄、性别、死亡地点等有显著差异,并减寿7年.对不同年龄、性别、事故现场抢救等应采取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职业伤害死亡发生率.

    作者:杨斌杰;陈绍明;周顺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倒班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倒班通常是指一种工时制度,即通过轮换班来延长日常8小时以外的生产时间,特别是夜班.研究表明,倒班与心血管疾病有联系,这种联系可假设为因生活不规律所致的负担作用所致,也可能是与健康有关的一些行为,如不良饮食习惯及吸烟等.倒班工人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年龄、吸烟、BMI以及其他一些变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倒班仍然与甘油三酯水平有关,这表明倒班是与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关.许多研究提示,倒班与CVD有关,但有些研究由于研究方法学存在问题而难以解释.正确处理混杂因素,将是评价倒班的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标准.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腈纶生产中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腈纶生产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某腈纶厂生产车间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结果生产车间丙烯腈浓度为7.17(0.2~53.3)mg/m3,腈纶粉尘浓度为4.2(0.1~24.0)mg/m3,噪声85dB(A)以上的声源占91.2%.丙烯腈对作业人员主要造成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咽部充血等表现;腈纶粉尘对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结论采取隔离操作、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可有效保护工人健康.

    作者:夏猛;王龙义;赵海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体力劳动者腰背痛疾患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背痛对重体力劳动作业者的影响.方法比较两组的患病率、复发率、缺勤天数及其治疗费用.结果重体力劳动者的患病率和100人年的缺勤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体力劳动组的医疗费用是对照组的9.03倍.结论腰背痛不仅影响体力劳动者的健康,且消耗大量的卫生和社会资源.

    作者:余慧珠;马爱英;严爱珍;秦逸秋;李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的调查

    本文通过对一起急性有机氟吸入事故调查处理,阐述了有机氟的理化特性及其急性中毒早期表现特点,讨论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作者:徐进;余清卿;王荣仙;余延山;兰天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杂志

主管: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办: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