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煤矿工人胆汁反流现状分析

张秀芹;房奇

关键词:煤矿工人, 胆汁反流, 患病率
摘要:我国目前尚缺乏详尽的胆汁反流的流行病学资料,煤矿工人这一特殊人群更是如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煤矿工人胆汁反流的患病现状及危险性因素,旨在为煤矿工人的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仿根管再治疗62例疗效观察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需要对已经做过根管治疗的患牙进行再治疗的病例,以往对这类病例的治疗报道不多.本文通过对2003年12月-2006年5月62例根管再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并1~2年连续随访疗效评价,认为在根管再治疗中通过完善的根管扩大后使用碘仿配合进行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陆军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7例诊治分析

    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因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27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贤国;李革;李林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掌腱膜挛缩症临床分析

    掌腱膜挛缩症是一种能够导致手指屈曲挛缩的进行性疾患.在我国并非罕见,临床报道较少.我院1997年8月-2007年5月收治10例13只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尽国;李立罡;史鹤;王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术中便于探查、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成为外科医生常用的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开展的手术类别也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腹腔镜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致引起肺栓塞[1,2]等,屡有报道,已引起内镜医生的重视.因而探讨其形成机制,制定预防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就腹腔镜术后DVT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郑骁;张国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肠系膜栓塞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68岁.主因转移性下腹痛1d,于2006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缘于昨日14:00无任何诱因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为非放射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量少,为非喷射状,伴腹胀、发热,高温度38℃,无胸闷、胸痛,遂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WBC 10.9×109/L,RBC 4.14×1012/L,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正常,腹部超声、心电图未见异常.

    作者:周绵;古彩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心构建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患者满意的和谐医院

    良好的卫生行风是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健康这一根本利益的保障,是一个地区经济建设软环境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行风建设工作,把深化行风建设作为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着力从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管理监督、考核惩处等重点环节入手,积极构建行风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患者满意的和谐医院,不仅成为医院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医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需要.

    作者:孙志刚;弭建东;王英华;靳春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颅脑外伤继发心肌受损、心功能改变的研究

    在我国交通工具十分发达的今天,因车祸引起的颅脑外伤的病例日益增多,其他原因引起的颅脑外伤也甚多.2002-2004年我们对56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血清和脑脊液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同时利用心电图进行描记,旨在研究分析临床上颅脑外伤出现心肌受损,心功能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救治,并就其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

    作者:胡超;薛平云;王绪山;张广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支气管肺超鞭毛虫感染3例及文献复习

    超鞭毛虫(Hypemastigote)在人体支气管肺部感染少见,国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3例支气管肺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以提高对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的认识.

    作者:谢宝元;冯高华;朱莉英;龚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掌侧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3例临床分析

    2004年2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掌侧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随访资料完整1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磊;张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疝患者小脑幕裂孔切开56例临床分析

    小脑幕切迹疝为临床常见高颅压危象,常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传统治疗清除血肿或挫伤脑组织,去大骨瓣减压,寄希望于颅内压降低脑疝自然复位,效果难以肯定.为探讨脑疝复位的方法,2000年3月-2006年3月,我科在脑疝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显微技术进行小脑幕裂孔切开56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周国平;马进显;王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D静脉套管针留置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BD静脉套管针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并留置入浅静脉内的一种方法,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并发症少、危险性小、易护理、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发生留置失败的现象.我科2003年2月-2006年10月开始使用静脉套管针,现对其中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闫改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9例

    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显露手术区域,对19例肱骨髁间骨折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常继辉;李凯;唐运虎;代建明;冯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与护理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肥胖儿童的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儿童发病率为1%~3%,好发年龄2~5岁.主要病因为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应早期治疗.首选的方法是扁桃体挤切、腺样体刮除术.我院2003-2005年收治22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秀明;张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单病种住院费用控制的探讨

    我院自2001年开始成为保定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不断探索有效控制住院费用的途径.自2004年起,按照医保经办机构有关要求,制定出24种单病种住院费用控制限额标准,并组织实施.目前,参保人员单病种人均住院费用较2004年之前下降达20.1%,减轻了医保经办机构统筹基金支付过高的压力,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慧;杨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CT定向下微侵袭治疗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传统的开颅术清除血肿的手术疗法,多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长,而清除颅内血肿的过程又增加了对脑的损伤,因此创伤大、二次应激反应状态严重、术后再出血机会多、并发症多、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作者:巩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特重度烧伤首诊抢救术中液体治疗分析

    我院2003-2006年,先后收治8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时均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急诊在休克期分别或同时实施气管切开、清创、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液体治疗方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永伟;王鹏;陈祖涛;许红娣;彭会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来适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用来适可(氟伐他汀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伴高脂血症46例,我们观察了其在降血脂同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出越来越多的病毒,目前是我国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妊娠合并乙肝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患有乙肝而增加恐惧感,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乙肝的知识,做好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护理.通过分析我院产科12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了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爱梅;赵春丽;张秀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泼尼龙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占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COPD每年至少有1~2次急性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缩短COPD急性加重期病程,提高肺功能,减少痛苦和医疗费用,降低病死率就成了治疗的关键.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一直是有争议的,为评价其作用,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们对40例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氟乙酸钠中毒致心脏骤停1例

    氟乙酸钠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杀鼠剂,误食后短时间内可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危及患者生命,故需争分夺秒抢救,我院收治1例因食氟乙酸钠后出现心脏骤停的患儿,经积极抢救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芝;宫运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