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平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2004年2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ICVD患者1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德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90年6月-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7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35岁.病程0.5~7.0年,平均20个月.
作者:张照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及椎管内各种周围软组织的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使椎管内肿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常被误诊、漏诊.从流行病学统计看,髓内肿瘤比较少见,大多为神经组织肿瘤如胶质瘤等,而硬膜外肿瘤又以转移瘤为多见.本文仅就原发于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喜;顾定伟;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鼻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特别是后鼻腔出血处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方法多采用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和后鼻孔栓塞术,由于后鼻腔出血部位隐蔽,有时填塞不到位甚至止血不彻底,易会引起许多并发症.1999年10月我科引进鼻内窥镜、微波治疗等新技术,为治疗后鼻腔出血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途径.现将我科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共治疗78例报告如下.
作者:撒志平;蒋淑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血管病是当今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有83%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而致的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1].因此,准确快速的判断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要任务.目前急性脑梗死检查手段主要有电生理和影像学.脑电图作为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光雷;臧贺川;李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癫(癎)持续状态是否存在对患儿心肌和肾功能损害.方法 测定50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癲(癎)持续状态患者(观察组)血清心肌酶(CK、CK-MB、LHD、LDH1、AST)、肾功能(BUN、Scr)、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ECG),并与45例非惊厥持续状态的惊厥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二组测定的心肌酶和肾功能比较CK、CK-MB、LDH、LDH1、BUN、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G观察组有45例异常,对照组有3例异常,cTnT观察组39例异常,对照组45例均为正常,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癫(癎)持续状态(SE)可引起心肌和肾脏的损伤.
作者:赵炜;张金凤;余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的严重性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并发症,糖尿病并发外周动脉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往往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已经发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极高,近年调查约70%糖尿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首位[1].
作者:刘晓东;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其临床表现首先是近期记忆功能障碍,随后产生持续性智能减退、判断推理能力丧失、失语、运动障碍等[1].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脑组织内老年斑及脑血管沉淀物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AD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AD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由于AD的病因尚未明了,临床仍无根治的方法,药物干预仍是目前AD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便于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药物,特做以下综述.
作者:邹士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00例全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患儿安全护理经验.方法 针对患儿全麻醉术后复苏期的躁动特点及所带来的危害,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掌握躁动指征:重视管道、呼吸道及输液等护理.结果 200例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35例、胃管滑脱1例、导管滑脱2例、创口出血2例,余160例躁动患儿均安全平稳转出恢复室.结论 全麻醉术后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采取各种评估及安全护理措施是患儿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作者:陈慕瑶;陈旭素;张翠梅;朱琼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产后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多以切除子宫为结局.我院采取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霞;杨水艳;刘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顺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2月-200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的自然临产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及缩宫素组,于第三产程早期分别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或肌注缩宫素,测量产后2,24h出血量,监测产妇产后的血压、脉搏、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且产妇产后的血压、脉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立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神经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的解剖结构,并可进行不同的手术操作.
作者:于国渊;朱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5%~10%,主要有月经紊乱、持续性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卵巢多囊变等一系列表现.PCOS患者具有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远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作者:王妙英;樊桂玲;李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60岁男性患病率为50%,80岁则高达88%[1].
作者:杨顺利;包宗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修复6例小腿软组织缺损,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桥式吻合.结果 阔筋膜瓣术后经过顺利,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例阔筋膜瓣术后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交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供区没有发生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 阔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而且较薄,适宜修复伴小腿主要血管缺损的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章鸣;蔡国荣;张文正;郭翱;胡玉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以后的研究发现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PCNA阳性表达说明该细胞正处于增殖状态.因此,PCNA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不仅用于病理学研究,而且近年来在各种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增多[1].本文就PCNA的概况及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焕然;曹树辉;马立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历报告患者,19岁,葡萄胎清宫术后58d下腹痛2h于2006年5月29日4:30平车送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未婚同居.2006年3月30日因葡萄胎在外院住院治疗,清宫1次,住院7d出院,出院时血β-hCG 2 427IU/L,病理结果不详.
作者:庞翠英;陈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脂联素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血浆激素蛋白.脂联素具有影响内皮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脂联素可能通过多方面因素影响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脂联素的研究为临床对高血压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脂联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杜春辉;李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