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应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于国渊;朱军

关键词: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应用解剖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神经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的解剖结构,并可进行不同的手术操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疗法救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救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血液净化疗法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液净化疗法救治7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对其中6例治疗前后血浆中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1、IL-6等和LPS水平进行观察比较,1例未作此项检测,仅做了胆红素方面的检测.结果 6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后体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下降幅度TNF:26.3%~35.9%;IL-1:31.5%~49.7%;IL-6:8.8%~21.4%;LPS:24.3%~45.1%.1例经3次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为67.5%.结论 血液净化疗法对于清除MODS患者体内部分炎性细胞因子以及LPS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还能较好地清除胆红素.

    作者:王予冈;曾盛;张斌;郑山海;马瑞;马雅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煤工尘肺螺旋CT检查与X线胸片对比研究

    煤工尘肺的诊断必须要有非常可靠的职业史及X线胸片检查,二者缺一不可,其他检查只能作为补充检查,近几年随着螺旋CT的普及,CT对尘肺患者的检查已作为尘肺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有关它的X线报道较多,螺旋CT报道的较少,现将我院58例尘肺患者CT及X线胸片进行分析,以探讨螺旋CT对尘肺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召福;于明德;张惠芳;张柏;张家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60岁的老年人.其临床表现首先是近期记忆功能障碍,随后产生持续性智能减退、判断推理能力丧失、失语、运动障碍等[1].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脑组织内老年斑及脑血管沉淀物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AD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AD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由于AD的病因尚未明了,临床仍无根治的方法,药物干预仍是目前AD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便于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药物,特做以下综述.

    作者:邹士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 896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是妇产科常用的检查,它简单、快速,为阴道炎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对1 896例(份)阴道分泌物标本霉菌、滴虫及线索细胞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梦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癫(癎)持续状态患儿心肌酶谱和肾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癫(癎)持续状态是否存在对患儿心肌和肾功能损害.方法 测定50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癲(癎)持续状态患者(观察组)血清心肌酶(CK、CK-MB、LHD、LDH1、AST)、肾功能(BUN、Scr)、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ECG),并与45例非惊厥持续状态的惊厥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二组测定的心肌酶和肾功能比较CK、CK-MB、LDH、LDH1、BUN、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G观察组有45例异常,对照组有3例异常,cTnT观察组39例异常,对照组45例均为正常,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癫(癎)持续状态(SE)可引起心肌和肾脏的损伤.

    作者:赵炜;张金凤;余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18例分析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早孕的主要方法,但人工流产术的疼痛使人难以忍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越来越多.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用药及麻醉方式有多种,我院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艳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气管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儿,男,11岁.该患儿以咳喘7d为主诉于2006年2月25日入院.该患儿于7d前喝牛奶时突然出现呛咳,随即出现咳嗽,呼吸时喘鸣,有时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无发热、胸痛、胸闷,曾于当地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术,术中发生窒息,而被迫终止手术.

    作者:范献生;李书沛;岳光成;曹景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改变

    脑血管病是当今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有83%是由于脑动脉急性闭塞而致的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1].因此,准确快速的判断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要任务.目前急性脑梗死检查手段主要有电生理和影像学.脑电图作为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光雷;臧贺川;李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及椎管内各种周围软组织的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使椎管内肿瘤能够得到早期诊断.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常被误诊、漏诊.从流行病学统计看,髓内肿瘤比较少见,大多为神经组织肿瘤如胶质瘤等,而硬膜外肿瘤又以转移瘤为多见.本文仅就原发于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书喜;顾定伟;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6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顺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2月-200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的自然临产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及缩宫素组,于第三产程早期分别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或肌注缩宫素,测量产后2,24h出血量,监测产妇产后的血压、脉搏、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且产妇产后的血压、脉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立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35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产后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多以切除子宫为结局.我院采取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霞;杨水艳;刘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6例分析

    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3月-2006年1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足、小腿皮肤缺损疗效观察

    足部皮肤撕脱缺损及小腿远1/3段皮肤缺损(骨钢板外露)在临床外伤及小腿骨折术后较常见,且该种病例解决起来有一定困难.传统交腿皮瓣常给患者带来较多痛苦,术后护理不便,皮瓣大小及位置均受到一定限制,带血管的游离皮瓣手术操作复杂,成活率相对较低,且往往找不到受区血管吻合.我院采用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足、小腿皮肤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山;施威严;王瑞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新进展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的严重性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并发症,糖尿病并发外周动脉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往往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已经发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极高,近年调查约70%糖尿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首位[1].

    作者:刘晓东;马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治疗(附7例报告)

    1990年6月-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7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35岁.病程0.5~7.0年,平均20个月.

    作者:张照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以后的研究发现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PCNA阳性表达说明该细胞正处于增殖状态.因此,PCNA作为一项评估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不仅用于病理学研究,而且近年来在各种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增多[1].本文就PCNA的概况及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焕然;曹树辉;马立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四种静脉穿刺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化疗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静脉输液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为减少肿瘤患者长期化疗输液、反复穿刺、预防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不同要求分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外周浅静脉套管针留置及外周浅静脉钢针一次性输液,进行跟踪观察,在置管成功率、技术要求、液体流速、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了一定的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巨结肠患儿108例术前应用新法灌肠观察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和便秘.由于反复发作的腹胀和便秘,使患儿营养不良和发育欠佳,其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作者:李晓梅;仲学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华预防医学会领导来本刊进行综合调研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内胆管结石34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肝内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石症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肝内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6.1%[1],处理较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而严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收治肝内胆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均采用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逵艳;宗静娟;张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