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赵军

关键词:神经松解术, 尺神经, 肘管综合征, 体会
摘要:肘管综合征是由尺神经在肘管内的卡压、摩擦、牵拉所致,单纯肘管切开减压不能去除因肘关节屈曲对尺神经的牵拉、摩擦,术后容易复发,目前比较一致的治疗方法是尺神经松解同时将其前置.我院1998-2005年应用尺神经松解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2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肌腱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之一,而肌腱缺损在肌腱损伤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对于临床肌腱缺损的患者,我们一般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自体肌腱移植.当肌腱缺损范围大,为多根时,自体肌腱移植材料受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给修复重建肌腱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史占雷;高顺红;刘德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粪便标本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的一种螺旋杆菌[1].

    作者:曹树辉;丁焕然;马立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泮托拉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我们应用泮托拉唑(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敏胜德;周成武;拜锦星;刘长栋;李小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降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70mmHg)和B组(CPP<70mmHg),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为(62.42±7.01)mmHg、血液PaO2(60.08±5.99)mmHg,明显低于A组的MABP(95.12±9.16)mmHg和PaO2(91.66±7.30)mmHg,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30.40±5.77)mmHg,较A组(19.22±2.80)mmHg明显增高(P<0.05).结论 CPP降低在伤后24h患者与低MABP和低氧血症有关,而伤后24~72 h与ICP增高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CPP监护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宏宇;赵明光;陈游力;魏学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病毒性肺炎的诊治现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5%~15%.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50%,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患者,以及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多,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使得病毒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作者:史晶;付爱双;喻昌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20例影像学分析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是椎间盘组织经终板疝人椎体松质骨内并突向椎管,从而压迫脊髓神经的一种疾病.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6年8月收集的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菊环;张国富;刘琳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胸腹部肿瘤患者术中血液保护

    胸腹部肿瘤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较多,术中需输血.但输血有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可能,2005年2月-2006年9月我们采取静注止血药(止血环酸、抑肽酶)、全麻辅以连续硬膜外(简称连硬)阻滞控制性降压、血液稀释等方法,均收到预期的血液保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学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特点的心肌疾患.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常致漏诊、误诊.目前,本病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而得以诊断.

    作者:肖良平;刘俊;王照谦;王俊杰;王珂;朱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临床不合理用药日益严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约占全部不合理用药的37%[1].不合理用药的后果,将使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为了推行合理用药,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究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分析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本文从不合理用药技术因素的角度,结合我们在窗口发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归纳如下.

    作者:朱素英;柳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应用分析

    败血症、菌血症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能否快速、准确地从血中检出病原菌,是能否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病原菌检出时间是众多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和自动化生产商不懈追求的目标.现对我院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郭民;孟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直接PCI支架血栓发生率

    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被认为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里程碑.

    作者:韩晓峰;刘作军;王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系统性硬化病84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临床上并不少见,且极易误诊,现对我院1994-2004 年住院治疗SSc 84例的临床、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薛翠萍;李凤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2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器官的糖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性白内障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严重危害患者视力.有二种,一种实际上是并发老年性皮质型白内障,只不过发病较早较快和较易成熟而已.

    作者:李艳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女,33岁.主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肾衰于2004年10月15日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当时查血常规Hb 50~60g/L,常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3 000U,每周2次,皮下注射.

    作者:于明忠;刘建军;赵会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电双频指数和潮气末二氧化碳用于评价脊麻辅用咪哒唑仑的安全性

    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麻醉期间通常静脉辅助镇静剂如咪哒唑仑等,由此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产生抑制,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所以麻醉期间加强监护非常必要.

    作者:尹立军;张守林;高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对52例经CT扫描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抽吸和尿激酶引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就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连友;冯宝伶;张克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40例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我院2003年5月-2007年1月对40例腺性膀胱炎实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预防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连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2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全脑缺血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肌细胞促进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C磷酸化(激活)的变化规律.方法 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组MEF2C磷酸化水平.结果 全脑缺血预处理(3min)48h后再次严重缺血6min,复灌6h、1d、3d、5d海马CA1区MEF2C激活均高于对照组,3d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的1d磷酸化的MEF2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 海马CA1区MEF2C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形成.

    作者:马文东;王瑞敏;张丽娟;杨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成功心肺脑复苏心肌梗死后心跳呼吸骤停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德国籍男性,53岁,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本次发病因来华出差劳累后,近十天出现上腹部不适,伴疼痛并放射至双侧上臂麻木持续3h以上,休息后不能缓解,出冷汗,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2007年3月10日急诊入院.

    作者:王维蔚;张代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肱骨干骨折后迟发性桡神经损伤7例临床观察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多见,而迟发性桡神经损伤罕见报道.我院治疗7例因骨折复位不良、异常骨痂占位及钢板挤压导致桡神经损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强;薄连洪;齐国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