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徐冬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与腺肌病并存更为少见,该肿瘤属于良性肿瘤.由于该肿瘤临床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术前常易误诊为平滑肌瘤等其他疾病.因此需要对此病加深认识,提高诊断率.我院2000年4月25日-2004年12月19日共收治6例子宫腺瘤样瘤并腺肌病(ATAU),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B6与碳酸氢钠混合液用于右心声学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维生素B6注射液(5mg/kg)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0.1ml/kg)的混合液,经左肘静脉快速推注,观察自推注至右房室气泡出现时间、高峰持续时间、心腔内气泡持续时间及密集程度、负性显影区效果.结果从二种药物的混合液开始推注到右房室气泡出现,时间平均为(7.04±1.08)s,心腔内气泡高峰持续时间为(89.19±8.84)s,心腔内气泡持续时间为(177.92±16.69)s;气泡产生速度快,量大,密集程度高;负性显影效果显著.结论维生素B6与碳酸氢钠混合液是一种理想的右心声学造影剂,药源广,造影效果好,价格便宜,配制方便,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右心声学造影剂.
作者:钱志刚;孙学文;李枫;张玲;褚小玲;陈伟;王小培;段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失眠是指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1].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困扰.对眼科手术患者,则有妨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的可能[2].我科对96例手术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提供佳睡眠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晶;王静;李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清胆碱脂酶(ChE)是酰基胆碱酰基水解酶,又称拟(假)胆碱脂酶.ChE由肝脏合成,其活力变化可敏感地反映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当肝脏受损尤其是肝实质病变时,ChE活力下降,是肝脏病变后唯一下降的酶.主要用于估计肝脏的储备能力和肝脏疾病的预后,降低程度往往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1].血清白蛋白(Alb)占血清总蛋白的50%~70%,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运输,肝脏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肝功能的损害,必然会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其中又以白蛋白下降为显著.我们检测了2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hE和Alb水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邵国庆;孙萍;王景萍;杨占军;王传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3年8月-2005年1月,我科应用泮托拉唑粉针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同时并发出血的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患者,临床观察止血、溃疡愈合及(HP)清除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向东;杜怀文;张锋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长期以来急性重症胰腺炎一直是普外科的棘手疾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是其主要特点.我们采用生长抑素、胰酶抑制剂、白蛋白或血浆静脉应用加胃肠道高渗盐水导泻的综合治疗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德才;王春梅;郝春芳;高云雷;唐楠;杨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经腹腔镜手术加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78例输卵管妊娠,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爱卿;徐延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外科手术学基本操作教学及动物实验中,对实验所用动物通常采用药物麻醉.由于动物个体间存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的差异,麻醉药品用量和麻醉深浅度常常不同,从而影响实验时间及实验效果.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用电刺激方法替代麻药对实验动物绵羊进行麻醉,经过反复改进实验装置、摸索实验条件、修正实验操作过程,创建了一套安全、可靠、简便的电刺激麻醉实验动物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用电刺激法麻醉绵羊,顺利完成了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以及剖腹探查等手术.取得了较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尹红玲;武剑;袁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血栓栓塞是由血栓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骨科患者围术期肺血栓栓塞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现就其围术期肺血栓栓塞的早期诊断与处理作一综述.
作者:张华;孙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不良的心血管重症.初认为心力衰竭是心、肾功能异常,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以提高心肌收缩力,随后认为心力衰竭是持续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因而加用血管扩张药为治疗手段,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目前已明确,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起不良调控作用;在CHF的发展过程中,交感神经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可以明显早于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如血浆肾素、血管加压素、儿茶酚胺、多巴胺、神经肽Y及内皮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在这些复杂的体液变化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似乎处于一种中心地位,也是研究多及重要的.
作者:林清飞;苏津自;吴可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阴道缩紧并大阴唇自体脂肪填充术治疗阴道松弛症并大阴唇萎缩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平;苗杰;陈红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据日本的调查结果表明:各种食品中有32.5%食品存在金葡菌.金葡菌能分泌20余种毒性蛋白质,其中主要的是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它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的第二位.同样,在加拿大也占三分之二,台湾为85.3%.为对食品安全性进行确切的评价,必须检查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否产生肠毒素.
作者:李云;牟振国;徐保红;韩秀兰;柳连顺;李波;陈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是关节软骨退化及损害后关节内骨质增生、变形,导致的关节功能改变.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复杂,难以用单一因素解释.人们发现在软骨退变降解过程中细胞因子、生物酶的调控异常在OA的关节软骨及滑膜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索-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参与关节病变的主要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剂,是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1].现仅就有关IL-1及TNF-α与OA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郭静;李琪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本质的特性之一.肿瘤转移的巨大危害性是局部病变扩大为全身多灶性、弥漫性分布的疾病.对于快速增殖、多灶性分布、异质性生长的转移瘤,目前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手段常遭失败.20世纪90年代初,Folkman等[1]发现实体瘤及其转移瘤的生长、维持必须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为了刺激血管的生成,肿瘤上调一系列血管形成因子的分泌,包括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和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2].同时,许多恶性肿瘤也分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包括血管抑素(angiostatin)以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spodin)[3,4]等.新生血管生成是指从已经成型的新血管上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而肿瘤的生成、转移更是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1997年哈佛大学的O'Reilly[5]首先发现的内皮抑索(endostatin)能特异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进而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为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找到了新的思路.
作者:刘学军;孟宪利;王洪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2000-2004年共行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宫卫东;杜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3年1-10月,我们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2~14周妊娠,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16~35岁,妊娠12~14周,B超确诊宫内妊娠,胎儿双顶径为2.2~3.8cm,均为未产妇.
作者:孙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癌基因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已有60多种癌基因及10余种抑癌基因得到克隆和证实.近年来,新的基因标志物不断涌现,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TEN、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热休克蛋白(HSP)、粘附分子(CD44)等,对这些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临床判断.
作者:韩万凤;钱哨;刘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深静脉置管是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股静脉、锁股下静脉、颈内静脉),经此输入高营养液(TPN),建立长期输液途径.也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即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而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需长期康复治疗,深静脉置管对其日常营养、补液治疗、监测、抢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现将本科对28例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病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1月-2005年8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病例29例,与同期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开腹手术68例对比分析.结果26例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例在LC中使用胆道镜取石,1例中转开腹.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颈、胆囊管结石嵌顿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唐亨力;马兴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51岁,以贲门低分化腺癌术后复发2年,放化疗后伴消瘦,纳差2个月来院.患者2002年10月因上消化道出血手术证实为贲门低分化腺癌伴小弯侧淋巴结转移,2003年11月发现双肺,肝脏,腹膜后多发转移,用紫杉醇+草酸铂+希罗达化疗,疗效为PR.2005年8月病情进展改用多西紫杉醇(艾素,江苏恒瑞公司生产)100mg+奈达铂140mg化疗,9月采用艾素120mg化疗,病情继续进展,出现消瘦,纳差.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心、肝、肾脏病史.查体:神清,精神差,消瘦,轻度贫血,左锁骨上触及约4cm×4cm质硬固定包块,双肺呼吸音可,心率85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大,质中度,边缘不整齐,左叶触及约4cm×5cm质硬结节,脾不大;下肢无水肿.
作者:惠双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