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皮抑素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学军;孟宪利;王洪琰

关键词:内皮抑素, 肿瘤, 药物治疗
摘要: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本质的特性之一.肿瘤转移的巨大危害性是局部病变扩大为全身多灶性、弥漫性分布的疾病.对于快速增殖、多灶性分布、异质性生长的转移瘤,目前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手段常遭失败.20世纪90年代初,Folkman等[1]发现实体瘤及其转移瘤的生长、维持必须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为了刺激血管的生成,肿瘤上调一系列血管形成因子的分泌,包括成纤维生长因子(aFGF和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2].同时,许多恶性肿瘤也分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包括血管抑素(angiostatin)以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spodin)[3,4]等.新生血管生成是指从已经成型的新血管上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而肿瘤的生成、转移更是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1997年哈佛大学的O'Reilly[5]首先发现的内皮抑索(endostatin)能特异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进而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为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找到了新的思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髂静脉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髂静脉破裂非常罕见,主要发生在较大创伤和盆腔手术中.髂静脉自发性破裂更加罕见,1961年Houssne等[1]报道了世界上首例患者.髂静脉破裂属血管急症,常常容易误诊,不规范及不及时的治疗常常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为了提高对髂静脉自发性破裂的认识,我们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共计30例患者(1961-2004年)[1-29]进行了回顾性的系统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与同道共同参考.

    作者:杨学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护记录不一致原因调查与改进措施

    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相继出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和强化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中的义务,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提到了法律高度.为了避免由于护理记录不完善和医护记录不一致引起的医患纠纷.我们抽查2004年四季度146份病历,39份89处出现了医护记录不一致.对不一致原因进行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2005年二季度再次抽查病历152份,医护记录不一致降为5份7处.经过整改,加强了、医护间的沟通,将医护记录不一致降到低限度,保证了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作者:杨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女性不孕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及其可能原因.方法用IST-2试剂盒检测67例不孕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3+、CD4+和CD8+.结果女性不孕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58.21%,高于对照组(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外周血CD3+、CD4+、CD8+、CD4+/CD8+依次为(67.55±4.12)%、(28.42±3.50)%、(26.72±3.43)%、(1.17±0.96),与阴性患者相比,CD4+、CD4+/CD8+降低,CD8+升高.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支原体感染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也与不孕有一定关系.

    作者:杜久伟;许克义;陈天义;朱复希;祁新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植物生存状态患者股静脉置管的操作和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股静脉、锁股下静脉、颈内静脉),经此输入高营养液(TPN),建立长期输液途径.也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即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而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需长期康复治疗,深静脉置管对其日常营养、补液治疗、监测、抢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现将本科对28例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药物干预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不良的心血管重症.初认为心力衰竭是心、肾功能异常,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以提高心肌收缩力,随后认为心力衰竭是持续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因而加用血管扩张药为治疗手段,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目前已明确,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心室重塑中起不良调控作用;在CHF的发展过程中,交感神经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激活可以明显早于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如血浆肾素、血管加压素、儿茶酚胺、多巴胺、神经肽Y及内皮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在这些复杂的体液变化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似乎处于一种中心地位,也是研究多及重要的.

    作者:林清飞;苏津自;吴可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阴道缩紧并大阴唇自体脂肪填充术治疗阴道松弛症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阴道缩紧并大阴唇自体脂肪填充术治疗阴道松弛症并大阴唇萎缩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平;苗杰;陈红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变异型心绞痛24例临床分析

    心外膜上大的冠状动脉严重阶段性收缩并导致血管完全闭塞,是临床上发生变异型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痉挛不仅可诱发变异型心绞痛,而且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为及时诊断本病,现将我院1999-2004年收治的24例变异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刘国霞;胡建宇;鲍斯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及其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近年资料完整的6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规律性HD的3 787例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65岁)的低血压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HD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2.1%,其中老年组为13.7%,高于非老年组10.5%(P<0.05),在发生低血压的例次中,超滤量≥6%×体重者占63.8%;通过减低超滤等方法,低血压均得以纠正.结论HD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2.1%,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过度超滤引起的有效血容量减少是HD中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通过减低超滤等方法可以防治HD中的低血压.

    作者:王予冈;张斌;郑山海;马雅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健康老年人群上呼吸道卡他布兰汉菌分布情况调查

    卡他布兰汉菌(Branhemella Catarrhlis,BC)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发现于1896年,当时称卡他微球菌,因形态学类似奈瑟氏菌属,后改称卡他奈瑟菌.但因该菌与奈瑟菌的DNA碱基组成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Catlin在1970年提出将此菌归属于布兰汉菌属,称为卡他布兰汉菌[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C可引起临床多种感染,儿童、老人及免疫缺陷者更具感染性[1].老年人群因其免疫功能水平偏低,易引起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感染,我们通过对312例健康老年人做咽试子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BC在老年健康人群的感染及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伟;王弋;赵显正;施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科手术患者失眠因素调查及护理

    失眠是指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1].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困扰.对眼科手术患者,则有妨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的可能[2].我科对96例手术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提供佳睡眠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晶;王静;李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基因标志物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癌基因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已有60多种癌基因及10余种抑癌基因得到克隆和证实.近年来,新的基因标志物不断涌现,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TEN、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热休克蛋白(HSP)、粘附分子(CD44)等,对这些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临床判断.

    作者:韩万凤;钱哨;刘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统计分析

    药物安全性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药物不良反应(ADRs).ADRs监察主要是指药物上市后的监察,这是由于临床前研究有其局限性[1].ADRs监察方法各国不尽相同,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自发呈报与集中监察相结合,有资料表明记录评分法适合于我国开展ADRs监察[2].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FGSAS数据库统计软件包,通过我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于2004年1-12月对806例我院住院患者8种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常用心血管药物的ADRs发生情况;并对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进行逻辑斯蒂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作者:王徐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珍珠散灌肠并服煎剂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直肠粘膜的炎症与溃疡,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2000年8月-2005年5月试用自制珍珠散保留灌肠配合内服汤剂治疗36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佳丽;于银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肢体功能锻炼健康教育计划对脑梗死患者肌力康复的影响

    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护理工作模式亟待从过去的功能制护理所形成的围绕医嘱和一些专业技术内涵较低的被动工作方式,发展成为直接为患者负责的整体护理模式,主动为患者解决身、心问题[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认识疾病的过程,从而增加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增强护理及自护的能力.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要经历评估、诊断、制定教育计划、实施计划、效果评价的过程,而且经过反馈,使错误的行为得到纠正,知识信息得到补充[2,3].我院神经内科于1997年1月被定为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模式化病房.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整体护理充分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护理工作绩效;通过对患者及家属问卷调查,护士的综合满意率由原来的平均92%上升到98%.从此整体护理在医院各护理单元全面推广.

    作者:昝桂兰;刘占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国自主固定义齿CAD/CAM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1971年法国学者Frances Duret首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概念引入口腔修复医学领域,1983年第一台采用CAD/CAM技术制作修复体的样机在法国问世,Duret于1985年报道用于制作患者后牙冠的CAD/CAM系统,CAD/CAM已经对口腔修复医学领域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1].

    作者:韦荣智;张松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肺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无原发性肺疾病的肝硬化患者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血氧降低,20世纪70年代Kennedy和Kundsoy将与慢性肝硬化相关的缺氧和肺内血管扩张性疾病命名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本文通过近年来收治的25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分析肝硬化程度与血气变化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腭垂过长的疗效观察

    我科2000年5月-2004年5月,采用微波治疗腭垂过长患者62例,并随诊,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腭垂过长患者62例,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25~60岁,平均45岁.病史6个月~15年,所有患者均有咽部异物感,张口深吸气时异物感消失,闭口时复现,常有恶心及刺激性咳嗽.检查:患者自然张大口,发现腭垂松弛,增粗,过长或细长,下端与舌根部接触,重者贴于舌根部,软腭上举时也不离开,所有患者均有药物治疗无效史.

    作者:毕景云;李武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胚胎心脏发育不同阶段心肌酶的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人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肌酶发育分化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扫描光度测定,观察18例胎儿(16周至足月)和2例成人心脏的5种心肌酶.结果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三磷酸腺苷酸酶(ATPase)含量在胚胎4个月~,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6个月时达较高水平;6个月~,酶含量继续增加,但增幅较前一阶段小;8个月至足月时各酶均逐渐成熟达较高水平,但尚不及成人水平.结论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肌酶的发育分化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与心肌细胞细胞器的发育分化呈一致关系.

    作者:田清友;卢鹤翔;魏子峰;王守安;张宇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联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效果观察

    2003年1-10月,我们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2~14周妊娠,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16~35岁,妊娠12~14周,B超确诊宫内妊娠,胎儿双顶径为2.2~3.8cm,均为未产妇.

    作者:孙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

    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5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立杰;李占义;王玉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