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眼晶体损伤的影响分析

杨非;刘竹;王蒙杰;周晓静;赵莹;李佳圆

关键词:低剂量辐射, 眼晶体, 剂量效应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眼晶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成都市1032例放射从业者的累积剂量与眼晶体损伤作相关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作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男性、女性及年龄≥35岁组内,累积剂量≥11.369 mSv组的晶体异常率均高于<2.009 mSv和2.009 ~ 11.369 mSv剂量组(P<0.05);以累积剂量分层,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眼晶体指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控制性别、工种及年龄混杂因素后累积剂量(≥11.369 mSv)是晶体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OR =7.78,95%CI:1.93 ~ 31.38).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从业者眼晶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体检中胸部X射线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解决方案

    目的 合理应用医用X射线检查,降低群体受照剂量.方法 了解当前群体健康检查中胸部X射线检查应用及受检者防护现状.结果 过度使用医用X射线的情况普遍存在,从医生及患者的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论 正确合理应用X射线,趋利避害,获取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杨在利;郑国忠;贾斌;杨虎;赵鹏;韩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濮阳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濮阳市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3年对濮阳市61家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专项检查.结果 61家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为95.0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5.09%,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8.28%,放射医用设备检测率为81.55%.市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市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总体良好,乡级放射防护情况有待改善,医疗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仍需做好放射诊疗管理工作.

    作者:贾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海淀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海淀区医疗机构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影像质量控制性能检测,发现不合格的检测项目、设备类别,分析原因并寻找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医疗机构和设备,规范实施影像质量控制性能检测与评价.结果 2013年、2014年海淀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总合格率分别为65.7%、83.7%;在摄影机、透视机、CR设备中,摄影机的合格率低;不合格项目主要影响受检者剂量或诊断图像质量.结论 海淀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性能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医疗机构仍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稳定性检测.

    作者:于久愿;刘宇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低剂量螺旋CT的研究进展

    CT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研发以来,以其优质的密度分辨率以及越发简便快捷的操作特性,正在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检查中.CT是以X射线为成像基础,X射线的电离效应会使水分子产生羟自由基,羟自由基作用于DNA,会引起DNA链的断裂和碱基的破坏.虽然大部分电离辐射造成的损伤可以由细胞内的系统快速修复,但是DNA双链的断裂不易修复,偶然情况下,错误的修复可以引起点突变、染色体异位和基因融合,从而诱导肿瘤的发生[1],所以在应用CT检查时,应考虑电离效应造成的人体辐射伤害.本文为了方便广大医务人员了解低剂量CT的研究进展,对降低CT辐射剂量的几种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肖世骞;耿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

    随着医用辐射诊疗、核能事业以及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以及同位素在工农业中的应用,国民各部门应用和接触辐射的人员与日俱增.在辐射事故中需要确定受照射剂量以便能够做好急、慢性辐射损伤伤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工作目前剂量估算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临床指标.目前国际上生物剂量计指标存在许多种,包括染色体畸变、微核率、DNA损伤分析、基因微阵列分析以及蛋白标志物分析等方法.本文就在辐射事故中常用的及新出现的生物剂量计作一综述.

    作者:封丽;邓大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技术分析

    目的 对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通过总结和评估国内几次核与辐射卫生应急演练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技术报告书,对现场处置技术要点和流程进行研究.结果 目前我国缺乏在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分析给出了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技术流程,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结论 通过对核与辐射事故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的讨论,规范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工作能力.建议我国修制定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相关技术标准,以规范和提高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能力.

    作者:付熙明;袁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眼晶状体新剂量限值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影响

    目的 对完善我国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给出适当建议.方法 结合现行相关标准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结果,分析探讨眼晶状体剂量限值改变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的影响.结果 对于介入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监测应作为常规监测内容,应配给相应的防护设备,并对辐射防护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培训.结论 我国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的防护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薛茹;陈尔东;鞠金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放射卫生标准新进展

    目的 介绍我国放射卫生标准及相关标准化工作的新进展.方法 对放射卫生标准现状及第七届标委会成立以来的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从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放射卫生标准现状、放射卫生标准化工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 进一步做好放射卫生标准化工作,实现放射卫生标准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适应卫生标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者:陈尔东;鞠金欣;薛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雷达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场强分布特点与防护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雷达作业时电磁辐射场强分布特点,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军用标准有关电磁辐射测量方法,使用电磁辐射场强仪对雷达站作业区和周围环境进行检测评价,计算天线主波束影响范围和安全距离.结果 5个雷达站作业区机房内有2个检测点、机房外有3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暴露限值,生活区1个检测点超过环境容许值;雷达周围建筑物均符合主波束安全距离要求.结论 雷达站内辐射主要来自发射设备的泄漏,站外辐射主要来自天线的主波束和副波束影响,随天线旋转而变化.防护对策应包括天线架设、分区管理、设备维护和职业健康监护等.

    作者:王修德;李奇慧;唐木涛;王骞;顾恰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移动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分区边界估算

    目的 为现场X射线移动探伤作业工作人员快速确定控制区及监督区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300 kV、250kV、200 kV这几种常用的X射线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放射防护距离.结果 给出不同工况下控制区、监督区边界距离,并提出相应放射防护措施.结论 参考值的给出,可以防止人员在已开机但未划定控制区边界时进入控制区造成不必要的照射,在实际作业时,需要通过现场实测的方法终确定边界.

    作者:弓泽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37Csγ射线辐照对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射线辐照对IRM-2、ICR、615、C57BL/6J四种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137Csγ射线对四种小鼠进行4.0Gy照射后,分别对四种小鼠的外周血分类、骨髓有核细胞及脏器指数进行测定,并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功能.结果 IRM-2小鼠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率均高于615、ICR、C57 BL/6J小鼠,IRM-2小鼠与615、ICR、C57BL/6J小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种小鼠的白细胞分类基本一致.照射后第4周,IRM-2小鼠的WBC、BMNC数量与ICR、615、C57BL/6J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M-2小鼠免疫及造血功能较强,是较好的应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张丽娟;路璐;王月英;李德冠;张俊伶;孟爱民;马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CT质量控制检测程序的解读

    目的 通过详细解读部分CT质量控制检测程序,使CT质量控制工作更科学、规范化.方法 以《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为技术导则,采用美国模体实验室制造的Catphan500模体、Fluke公司制造的人体组织等效模体及笔形电离室对CT部分质量控制检测过程进行示范与阐述.结果 详细举例解读部分CT质量控制检测程序.检测者能更规范、科学地操作CT质量控制.结论 本文阐述的部分CT质量控制检测程序便于应用到CT质控检测工作中.

    作者:黄开发;凌瑞杰;孙敬智;冯加武;闫有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为加强放射防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方法 对抽取的上海市奉贤区20家医疗机构进行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并采用即时测量法对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进行X射线剂量率检测.结果 本次抽检的20家医疗机构均开展介入放射学诊疗和常规X射线影像诊断,各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监督抽检结果整体情况较好.共抽检35间机房计1318个检测点,其中合格点数1311个,合格率99.5%.结论 抽检的20家医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较好,但部分X射线诊断机房的防护设施老化造成X射线剂量率超标,需对放射诊疗机房定期开展检测和屏蔽设施维护.

    作者:王仲良;陈涛;陈杰;陈春晖;朱国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某医院陀螺刀辐射防护效果预测与评价

    目的 预测与评价某医院拟建陀螺刀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医院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进行预测与评价.结果 陀螺刀机房的屏蔽设计方案满足辐射防护要求.结论 按照项目的设计方案,陀螺刀正常工作时对放射性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和管理限值的要求.

    作者:张慧;李云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文登区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文登区所有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进行在岗中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工作人员与辐射效应有关的异常检出率为8.7%,按放射工龄、性别、医院级别分组,检出率差别无显著意义 结论 低剂量辐射的危害亦应重视.

    作者:姜学杰;段建华;初英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某选煤厂密度计辐射水平检测与分析

    目的 对某选煤厂密度计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为做好辐射防护管理和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使用便携式γ剂量率仪对密度计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当源闸开启管道内无物料时,距密度计源容器表面10 cm和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分别为4.19~21.1 μSv/h和0.30 μSv/h ~ 3.47 μSv/h,距探测器表面5 cm处和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分别为11.8μSv/h~465 μSv/h和0.53 μSv/h ~ 54.5 μSv/h.结论 当源闸开启管道内无物料时,部分密度计工作场所周围的剂量率水平较高,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应在不生产时及时关闭源闸,或远离密度计工作场所,以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梁婧;练德幸;朱卫国;张奇;侯长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侵犯肌层、宫颈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DWI序列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侵犯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有无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3例术前经磁共振DWI序列诊断的Ⅰ期及Ⅱ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DWI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DWI序列中ADC值与组织学分级间有无统计差异.结果 磁共振DWI诊断子宫内膜癌仅侵犯肌层的患者39例,病理诊断34例;磁共振DWI诊断侵犯子宫肌层和宫颈的患者14例,病理诊断13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序列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侵犯肌层、宫颈的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石丽莉;余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独立建筑体核医学科机房设计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非独立建筑体内建立核医学科机房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我院门诊医技大楼内核医学科机房设计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结果 我院核医学科新址2014.7月投入使用,经验证,新址机房面积足用,辐射防护达标,病员就诊舒适,与主楼协调统一.但存在办公区狭小、无高端候诊室和病员进出同口的缺陷.结论 在非独立建筑体内建立核医学科机房总体可行,能够达到实用、安全、便利、舒适、经济的要求.为确保进度与质量,在设计建设中应注意如下5个方面问题:①明确发展目标,设计有的放矢;②多方参观考察,吸取各家之长;③重视专家意见,避免返工浪费;④密切院级沟通,顺利实施建设;⑤不断改进完善,实现大效益.

    作者:栾兆生;周雯;王永清;朱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山东大气环境γ能谱分析

    目的 调查朝鲜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对山东省大气环境的影响.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结果 对所有共计43个气溶胶样品、24个气碘样品及4个沉降物样品进行分析,排除干扰后,气溶胶、气碘、沉降物中均未检测出核试验裂变产物.结论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对山东省大气环境放射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宋昌龙;丁洪深;罗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52Cf中子后装治疗室辐射防护的测量与分析

    目的 通过现场测量,对某252 Cf中子后装治疗室的实体防护效果和迷路内中子、γ辐射水平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积累辐射防护屏蔽实验数据与经验,为职业照射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52Cf中子后装治疗机运行时,分别采用中子周围剂量当量仪和X-γ剂量率仪测量治疗机房实体屏蔽墙外、迷路内各关注点的中子、γ辐射水平,并利用非线性模型对迷路内各关注点的中子、γ辐射水平与所处位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治疗室的实体防护效果和迷路内各关注点的中子、γ辐射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表明,252 Cf中子后装治疗室实体屏蔽外侧的中子、γ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水平.同时,治疗室迷路内中子、γ辐射水平随着与内入口的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结论 252Cf中子后装治疗室的实体防护效果符合相关辐射防护要求.较长的迷路设置是降低治疗室防护门处剂量负担的一个行之有效方法.

    作者:邓君;苏垠平;任福利;宋延超;王拓;郭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