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胸膜炎68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赵庆成;曹迪

关键词:胸膜炎, 结核性, 化学疗法, 胸腔抽液, 康复医学
摘要: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在常规治疗中,常发生胸膜增厚、粘连,严重者可导致胸廓畸形.我们对68例渗出性胸膜炎,在全程间歇化疗情况下采用胸腔抽液,康复性呼吸训练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和胸膜阿米巴病误诊1例及文献复习

    阿米巴病(Amebiasis)是由于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组织引起.原发病变多在结肠粘膜.阿米巴原虫也可通过血流引起肝、肺、脑等脏器继发脓肿.肺和胸膜阿米巴病较为少见,常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误诊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

    作者:王瑞光;王红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疗效及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我们通过对10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强度的CAF联合化疗方案,临床对照观察疗效及患者的心脏毒性反应,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和耐受性的关系.

    作者:杨俊泉;熊伟;王翠兰;张瑞娟;田爱华;王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唐山某大型钢铁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前,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均局限于个别作业点,而对大型企业内部环境对职工的健康影响未见报道,本项研究以唐山市某大型钢铁企业主体厂全体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厂职工身体状况的研究、比较,分析不同作业环境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

    作者:马莉;郝建春;孙汝兰;邹立芬;张海茹;杨会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芨黄地榆汤治疗放疗性食管炎32例临床观察

    放疗性食管炎是恶性肿瘤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多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在行纵隔放疗过程中,较易并发放疗性食管炎,影响放疗进程,严重者因此而中断或终止放疗,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我们在行纵隔放疗出现放疗性食管炎时,配合服用芨黄地榆汤(自拟方),收到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伟泉;陈宁;张宗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脓肿30例临床分析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脓肿发生率在世界各国均明显减少,急性肺脓肿的典型临床表现已不多见,临床上常将其误诊为肺癌或肺结核等.为了提高肺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肺脓肿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云芝;王洪武;李宝平;何晓蕴;张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症胰腺炎27例临床治疗分析

    1998年8月-2005年8月,我院共收治重症胰腺炎(SAP)27例,通过手术、非手术及个体化治疗,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仅就有限的病例提出自己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裴明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右侧卵巢妊娠并破裂出血及左侧输卵管妊娠1例

    1病历报告患者27岁,于2005年11月20日因下腹疼痛伴阴道流血6h入院.患者婚后2年不孕,月经规律[(4~5)/30].末次月经时间为2005年10月10日.入院前6h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下腹剧痛,难以忍受,以右侧为著,伴恶心呕吐,口干,乏力,无发热,疼痛开始局限于下腹,随后逐渐波及全腹,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明显少于月经量.患者因婚后时常在劳累后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在当地医院按慢性盆腔炎治疗.

    作者:唐萍;周恩昌;王其美;李秀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灵芝类营养品引起腹泻3例

    近来各类灵芝类营养品种类繁多,各种宣传又是神乎其神,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患者用灵芝类营养品不仅起不到滋补作用,而且还引起腹泻,现介绍3例.

    作者:张泮庆;张素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病,过去一般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近年来,我们用肝素联合激素进行治疗,对降低血脂,减少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效果显著.现就上述二种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水平.

    作者:肖前峰;吕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C型利钠肽在慢性肺心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心环节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而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的过程中,肺小动脉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有效阻断这二个环节是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关键.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是近期发现的第三个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1],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我们在慢性肺心病各期中检测了血浆CNP、舒血管活性肽(ADM)水平,探讨了二者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留新;马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经CT诊断为术后复发病例共48例,分析其CT表现特点;查阅病例,了解切除范围,探讨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吻合口复发28例,在CT片上表现为吻合口区不规则肿块影;胸胃复发20例,在CT片上表现为纵隔内结节或肿块,胸胃腔变窄,胸胃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影.结论CT检查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尽可能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的较好办法.

    作者:赵新春;孙玉梅;张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二种介入方法治疗肝肾囊肿的疗效评价

    肝肾囊肿是常见的良性病变,佳治疗是采用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囊肿的微创非血管性介入治疗[1].我院1997年3月-2005年10月开展CT引导直接穿刺经穿刺针硬化法和置管经导管硬化法治疗肝肾囊肿100例,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蒋明;段成洲;吕庆才;刘爱英;范斌;郝海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致晕厥多因素分析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对患者的危害不在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造成的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我院2002年4月-2006年4月收治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住院患者16例,现就其发病的临床特点和患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陆英;林杉;王新同;袁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阿托伐汀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缺血、缺氧致心室重构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渐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Af),Af患者存在有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1],二者互为因果而使病情恶化.有研究[2-4]认为,阿托伐汀显著减轻过氧化损伤和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我们就阿托伐汀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秀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楔状缺损修复的材料学进展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非龋性疾病,尤以唇向错位的牙齿较为严重,患病率5.3%[1].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以上[2].对口腔工作者来说,修复楔状缺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可供临床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

    作者:丁志鸿;刘卫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性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利用超声检查方法通过颈动脉视窗就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秦晓方;谢后蓉;许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HLA基因与尘肺及结核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尘肺与肺结核是各自独立的二种疾病,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尘肺易并发结核,早在19世纪20~30年代已作定论.尘肺并发结核后不仅尘肺很快进展,而且结核病也容易恶化,影响预后,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目前有1/4的尘肺患者死于肺结核.由于尘肺并发结核后患者体内的矽尘与结核菌协同作用引起的组织反应非常复杂,其病理改变,X线征象和临床诊治既不同于单纯尘肺,也不同于单纯肺结核,这种二个病变复合共存的特殊类型疾病,临床上把它单列为尘肺结核.不论先患尘肺或并发结核或原先肺部已有结核病灶(活动结核),而后确诊为尘肺,统称为尘肺结核[1].

    作者:李浩庭;袁聚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蒙脱石散防治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55例临床观察

    1999年1月-2001年6月我们对应用红霉素的患儿在静滴红霉素的同时口服蒙脱石散,以减轻胃肠道的副作用,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无症状早期食管癌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不适胀痛时有反酸嗳气1年,加重2个月.经门诊介绍做胃镜检查.镜下:食管通畅,蠕动良好.距齿约30~35cm处可见食管后侧壁有一约2.0cm×1.5cm凹陷型浅溃疡,表面有白苔,质脆易出血,在其边缘及基底部取活检7块,贲门粘膜色泽正常开闭良好.

    作者:李杰;王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细菌性胆管炎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细菌性胆管炎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老年患者33例并与同期非老年组27例比较.结果老年性胆管炎主要病因为胆系结石.老年组患者腹痛不明显,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低血压、休克及意识改变.结论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及取石术是本病主要治疗手段,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冰;邢菊芳;陈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