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跟腱断裂11例治疗分析

丁春;孙兰兰

关键词:跟腱断裂, 自发性, 外科手术, 康复训练
摘要:1998年1月-2003年4月我科共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患者11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症状早期食管癌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不适胀痛时有反酸嗳气1年,加重2个月.经门诊介绍做胃镜检查.镜下:食管通畅,蠕动良好.距齿约30~35cm处可见食管后侧壁有一约2.0cm×1.5cm凹陷型浅溃疡,表面有白苔,质脆易出血,在其边缘及基底部取活检7块,贲门粘膜色泽正常开闭良好.

    作者:李杰;王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属祖国医学腰疼、痹症范畴,2004年10月以来我科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刀配合牵引、推拿、中药等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昊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折不愈合25例

    2002年3月-2004年5月,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折不愈合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慈晓杰;王敦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头孢噻肟钠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副伤寒甲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一起36例爆发性副伤寒甲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副伤寒甲对策.方法采用头孢噻肟钠2.0g加5%葡萄糖液100ml静滴,2次/d,左氧氟沙星0.2g静滴,1次/d,体温正常3d后改为口服药物维持,总疗程2周,观察二类药物对副伤寒甲的疗效.结果用药后体温1~3d开始下降(平均1.94d),2~5d恢复正常(平均3.1d),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随访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应按药敏选择具体用药.

    作者:杨珠江;刘尚明;黄琼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UF-100检测尿红细胞假阳性结果分析

    尿红细胞检测对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诊治有重要意义.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是实验室常用的检测仪器,对尿红细胞指标的检测更为灵敏、准确.但尿中一些有形成分(如草酸钙结晶、脂肪球、类酵母细胞等),经常干扰尿中红细胞的检测结果.我们通过本试验对此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淼;刘锡范;常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氨溴索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病,根据我国20世纪70年代全国6千多万人的普查,5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5%以上.2004年11月-2005年3月我们对42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氨溴索(沐舒坦)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佟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86例分析

    MP(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引起胸膜炎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关节、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目前有关MP感染致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对重症MP感染伴肺外并发症86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张先明;张峰;车献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通过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镇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按ASA 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和镇痛泵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中1h、术后24,72,120h静脉取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NSE.结果术前二组患者血清hs-CRP和NSE无差异(P>0.05),术后二组hs-CRP明显升高,且镇痛泵组术后24h和72h hs-CRP低于对照组,120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1h二组NSE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二组NSE略高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二组NS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镇痛泵镇痛可减轻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对患者神经元细胞未造成明显损伤,术后应激反应在120h后可能延缓释放.

    作者:邹吉敏;袁宝军;丁焕然;李超;王冬梅;张会芬;王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某油漆厂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油漆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有机溶剂类、酸类、醇类、酮类、刺激性气体等.虽然就单一有害物质而言,其检测结果不超标甚至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是多种物质的联合作用和作业工人的长期接触等因素有可能对作业工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于2004年9-11月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

    作者:李付军;刘玉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自发性跟腱断裂11例治疗分析

    1998年1月-2003年4月我科共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患者11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春;孙兰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经CT诊断为术后复发病例共48例,分析其CT表现特点;查阅病例,了解切除范围,探讨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吻合口复发28例,在CT片上表现为吻合口区不规则肿块影;胸胃复发20例,在CT片上表现为纵隔内结节或肿块,胸胃腔变窄,胸胃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影.结论CT检查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尽可能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的较好办法.

    作者:赵新春;孙玉梅;张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蒙脱石散防治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55例临床观察

    1999年1月-2001年6月我们对应用红霉素的患儿在静滴红霉素的同时口服蒙脱石散,以减轻胃肠道的副作用,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脑分水岭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占脑卒中的3/4以上,其中3/4发生于大脑中动脉(MCA),15%~20%发生在椎基底动脉(包括大脑后动脉)供血区,5%~10%发生在动脉交界区[1].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2].我们对我院1997年5月-2005年11月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36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酒精中毒呕吐窒息19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酒人数的增多,急性酒精中毒呈上升趋势,酗酒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急性酒精中毒多发于节假日、庆典或情绪不佳饮酒时,是内科急症之一.此病发病急,变化快,易发生呕吐窒息.现就我院1999年6月-2005年11月院前急救及院内接诊的急性酒精中毒呕吐窒息19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蔡天文;耿光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局麻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病变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纵隔镜手术作为一种上纵隔探查及活检的手术技术,自1959年Carlens[1]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这一技术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要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使人们难以接受,于是我们开始探索在局麻下进行纵隔镜检查的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进行9例局麻电视纵隔镜手术,现就局麻纵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王会恩;柳立军;张霄鹏;段国辰;张华;刘会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职业紧张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已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物理和化学因素不同,社会心理因素并无明显的职业界限,各种职业人群均潜在地暴露于这类健康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与个体特征相互作用而导致心理和生理平衡失调或紊乱,这种失调或紊乱如果长期存在将引起一系列疾病[1].

    作者:齐九颖;曲银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严重累及视网膜、损害视功能导致失明的眼科疾病.临床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单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病例,就其发病原因、病情演变及并发症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作者:郎妙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踝关节骨折36例手术治疗分析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骨折的3.92%.由于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需要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及修复韧带,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修复,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患肢功能.1999-2004年我们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廷忠;郑绪朋;蒋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肺和胸膜阿米巴病误诊1例及文献复习

    阿米巴病(Amebiasis)是由于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组织引起.原发病变多在结肠粘膜.阿米巴原虫也可通过血流引起肝、肺、脑等脏器继发脓肿.肺和胸膜阿米巴病较为少见,常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误诊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

    作者:王瑞光;王红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