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周尊海;李长贤;李荣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下肢大血管病变, 血浆内皮素,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脂质代谢
摘要: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血管病变特别是下肢动脉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指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动脉硬化,造成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等改变.有资料[1]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人群约高11倍,且预后差.2型糖尿病引起大血管病变的机制尚未明确.我院2002年1-7月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脱碘酶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甲状腺激素包括3,3',5'-三碘甲腺原氨酸(T3)、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T4),其中真正行使甲状腺激素功能的是T3,T4则是作为T3的前体和/或储备形式.血液中绝大多数T3是由T4经外周脱碘酶(Deiodinase)的作用转化而来.甲状腺激素的调控,主要涉及到4个方面.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a),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甲状腺合成分泌T4、T3.三者之间的相互调控;②垂体和外周脱碘酶对T4、T3的调控;③甲状腺自身以及碘的补充对甲状腺激素的自动调控;④TSH受体的兴奋或抑制对T4、T3的调控.本文就脱碘酶对T4、T3的调控及影响其酶活性的因素做文献回顾,综述如下.

    作者:蔡振伟;沈永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部非结核性疾病误诊肺结核原因分析

    肺部非结核性疾病与肺部结核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X线诊断极易相互误诊,本文对我院结核科门诊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6例临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呈多样性.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IM患儿86例,现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国峰;龚全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γ-synuclein与乳腺癌的关系

    SNC(synuclein)家族于1988年陆续被发现[1],它是一个小蛋白家族,在人类包括3个已知的成员,即α、β和γ-synuclein,是一组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的蛋白.

    作者:张惠卿;张宇新;张国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头外伤后脑梗死临床少见,我院1989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志强;吕俊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0例

    我院1996年10月-2004年11月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热结旁流1例诊治分析

    中医热结旁流,属西医干粪滞留肠内伴有腹泻的范围.中医理论认为便秘和腹泻有寒、热、虚、实之分.西医则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霉菌性、食物中毒性、化学性、药源性、变态反应性、全身性疾病等,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便秘和急、慢性腹泻.我们在临床上治疗1例热结旁流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纯颅内血肿微创术与联合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比较

    随着脑出血患者的增多及CT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和/或引流术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我科1998-2004年7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7例,对其中64例病情较危重、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相近的病例进行二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芳;王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氟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是目前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是一种多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之一,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血清TC和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而H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危险性之间呈持续性反比关系.我们用氟伐他汀对70例冠心病并发血脂异常患者,根据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治疗,现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博毅;李少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卵巢转移性肿瘤3例临床分析

    卵巢转移性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误诊为原发性卵巢肿瘤.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卵巢恶性肿瘤156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为卵巢转移性肿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群;宋秀云;陈文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睡眠异常原因调查

    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是机体康复的保证之一,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常常被睡眠异常所困扰.整日卧床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机体免疫多低下,若睡眠质量差,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康复的速度.为提高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我科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睡眠异常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艳红;严晓云;鲁秀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γ-谷氨酰基转移酶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一般来说,根据基础疾病及临床表现,右心功能不全之诊断不难做出.右心功能不全在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之前是否能及时判定,将对治疗产生指导意义.本文研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右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旨在探讨GGT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儿童单纯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预防分析

    单纯肾病综合征(SNS)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继发感染是小儿SNS常见的并发症,是SNS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SNS治疗过程中预防感染是其治疗的重要措施[1].转移因子口服液是一种免疫调节剂,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制得的一种多核苷酸和多肽小分子物质,为细胞免疫促进剂,具有能获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并能促进机体释放干扰素,预防感染等重要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疾病和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从继发感染率、复发率及用药前后血浆IgG、IgA、IgM的变化方面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在治疗SNS中的作用.

    作者:饶袖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而阵发加剧的疼痛,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表现的一种周围神经疾病.发作时痛如刀割或如电击,局部抽搐,寒温不适,缓解后如常人,但随病程延长,发作频繁,缓解期缩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会出现全身营养不良,精神抑郁等症.我们在1999年3月-2003年3月,采用发作期口服中药柴胡四物汤加减联合西药卡马西平,缓解期口服小剂量卡马西平维持治疗的二步治疗法,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景荣;连林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芬太尼伍佐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效果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小儿术后镇痛选择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临床应用不一.本研究观察小儿术后芬太尼伍佐小剂量的氯胺酮持续静脉镇痛的效果,旨在为合理地设计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PCIA)用药提供可行可靠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聚朝;吕艳霞;张彦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煤工尘肺结核并发真菌性脑膜炎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71岁,1991年经京煤集团尘肺诊断组定为煤工尘肺Ⅱ期并发结核.2003年11月1日主诉头痛,由枕后向前额蔓延,阵发性加重,夜间更甚,时有恶心,无喷射性呕吐,咳嗽轻.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2/82.5mmHg,神志清,精神差,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强直,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腹(-),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自如,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存在.巴氏征未引出.

    作者:郑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及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骼病理性改变的报道日见增多,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为8~12周,临床上常可见到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是否导致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异常呢?我们以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尿脱氧吡啶啉(DPD)为检测指标,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并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干预,观察维生素D和钙剂是否可改善骨骼代谢.

    作者:朱凤莲;李树军;李晶;钱惠茵;郭学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包皮环切术一线缝合法

    经典的包皮环切术缝合时采用内外板单纯间断缝合方法.因边距过窄,缝线常切割于皮内;加之包皮外板较内板松弛,术后线结往往翻入冠状沟侧,刺激龟头且易导致线结处炎症;常须留线结8~10个.拆线时线结多,寻找线结困难、拆线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并常有部分创口愈合不良.为此,我们自1993年对包皮环切术缝合方法作了改进,采用一线连续外翻缝合术式,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先冬;廖兴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抗心肌抗体与小儿心肌损伤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抗心肌抗体(AHA)与小儿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对30例心肌炎(MC)患儿及18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清cTn-Ⅰ、AHA、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结果①MC组血清cTn-Ⅰ、AHA、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70.0%、36.7%、26.7%,均较对照组高(P<0.01),cTn-Ⅰ与CK-M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MC发病痛程≤1个月cTn-Ⅰ阳性率较其他时期明显增高(P<0.05),而AHA阳性率较其他时期明显下降(P<0.01);③治疗10d cTn-Ⅰ下降≥50%者及20d cTn-Ⅰ转阴者,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等改善明显优于cTn-Ⅰ下降及转阴缓慢者(P<0.05).结论①血清cTh-Ⅰ的检测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尤其适用于早期及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②血清AHA的检测是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王慧;王立金;余新超;侯有华;杨杰;张修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辅助血浆置换治疗急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疗效观察

    山莨菪碱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主要用于胃肠道痉挛及胆绞痛等.目前国内学者根据其解除微血管痉挛的作用,将此药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度脾肿大等治疗.我院1998年6月-2004年12月使用山莨菪碱联合血浆置换(TPE)治疗急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2例,经与同期单用TPE者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荣;柴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