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近年来,对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已发展至使用器官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的个体化氨基酸.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因其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等快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主要能源,用以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玉宏;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60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238例,脑梗死366例,以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多见,我们针对以上症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肖杰;安淑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4年4月我们对临沂市部分市直及部分县区中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旨在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作者:孙岩;张美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刺器刺入颈部挑切颈前软组织杀人致死案的尸检经验,本文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军;张利明;任长起;赵兵;马恩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由各种病因所致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组织和平滑肌在高血压等因素的促发下,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1].
作者:陆思静;田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垫枕练功辅以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德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绝经前单纯子宫切除的妇女术后常伴有围绝经期症状,为此,我们设计了保留双侧子宫动脉的大部子宫切除成型术式(简称子宫成形术),并与常规全子宫切除对照,旨在探讨单纯子宫切除术后卵巢组织学的变化.
作者:程英;刘曼华;管卫群;陶潜;郑艳丽;杨其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龄人口日益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因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的患者日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血液透析的病因、并发症、伴随疾病及转归特点,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规律透析的42例老年血透患者共5 048次完整透析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施永仿;杨玉贵;闫华;施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生儿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容易被误诊的疾病,它在围生期的病死率极高.因新生儿自身生理特点,其症状多不典型,反应差,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延误佳治疗时机进入难治性休克,病死率达100%.故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此病的临床症状,抓住时机,及时诊断和治疗,来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李燕;魏秀清;秦雨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我院近年1500例LC中发生肝胆管损伤5例的临床资料,对LC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甘立德;张安元;杨龙;田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肺部疾病术中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在肺局部切除手术中闭合肺断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肺部疾病患者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闭合肺断面的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手术平均省时10~30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器械缝合肺断面迅速快捷,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兵;张德超;赫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95-2003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2例,其中8例病初曾被误诊,误诊率3.45%.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在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易加重原发病或引起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临床此类患者急需静脉给药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的药物有许多种,我们选用静脉胺碘酮制剂,旨在观察其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快室率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汤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97-2001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8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兰萍;李燕;柳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因阵发性左腰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2h,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P 92次/min,BP 90/70-mmHg,结膜淡粉红,腹饱满,左上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CT:脾增大,下腔静脉处有癌栓形成.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积血约3 000ml,左上腹膈下血凝块约500g,脾脏20cm×13cm×8cm大小.脾上极见一直径4.0cm,下极约12cm×10cm×7cm肿块,下极肿块侵及脾包膜,脾包膜呈灰白色,大网膜及结肠系膜与肿瘤有粘连,与胃底无粘连,脾上极肿块膈面有一长约8.0cm纵形裂口,有活动出血,下腔静脉平第2~3腰椎旁见数枚直径2.0cm淋巴结,质韧,压迫下腔静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4cm×5cm肿块,质地硬,活动尚好.肝脏表面呈弥漫结节样改变,门静脉系统稍扩张.行脾切除,下腔静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示:脾脏转移性腺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一步检查.
作者:姚泽明;郑家之;陶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为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根据病变的不同,支架术后仍有12%~58%的再狭窄发生率[1],增加了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主要是由于内膜过度增生所致[2];同时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并行对照观察,了解其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差别,研究其安全性.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栾献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也常是唯一受累的脏器,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伴有同时性肝转移[1];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手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2].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肝转移后,预后很差,往往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晚期癌症表现.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韩恩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乙型肝炎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更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是分析和判断乙型肝炎传染及感染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的HBsAg携带率一般在10%左右,其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为了解学校学生HBsAg携带情况,探索高中生乙肝预防措施,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我们2003年9月收集了重庆市铁路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血液标本1090例,其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兵;尹素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抗癌药物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尤以对生长旺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更为明显.2001-2004年我科对121例白细胞为(2.0~3.5)×109/L的化疗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气管内注射SiO2悬液,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后1,3,7,14,28d分离和提取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其MMP-2蛋白及其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①SiO2作用后3d成纤维细胞MMP-2表达增高,达对照组的2.423倍(t=5.205,P<0.01),此后一直维持高水平;②MMP-2 mRNA的转录从SiO2作用后1d就开始升高.结论在肺纤维化早中期,肺间质成纤维细胞高表达MMP-2.
作者:王海涛;刘昊;颜京霞;江小华;阚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