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宏;程爱国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解痉、祛痰及持续低浓度吸氧,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观察二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的变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pH、PaCO2、PaO2、R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二组pH、PaCO2、PaO2、R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简便、副作用少的手段.
作者:宋一波;陈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对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已发展至使用器官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的个体化氨基酸.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因其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等快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主要能源,用以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玉宏;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呼吸系统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肿瘤,检测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仍在研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factor,VEGF)对血管生长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是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
作者:付伟;张志勇;吴喻;周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我院1998-2003年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大鹏;陈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95-2003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2例,其中8例病初曾被误诊,误诊率3.45%.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死亡者较为罕见,我们曾遇1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死者,女,33岁,即往身体健康,孕3产3,现存一男一女,又孕第四胎到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术前妇产科检查:子宫如孕50d大小,宫颈着色,符合妊娠,无人工流产禁忌证.于1998年11月25日在常规操作下做人工流产术,术中吸出胚胎样组织30g(未做病理检查),出血量不多,受术者无异常反应,当日带消炎、止痛药回家.回家后未诉不适.于12月4日自觉下腹部疼痛,后延至上腹部,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下腹耻骨联合上有一5cm×5cm大小的包块,有压痛,无阴道出血现象,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12月8日病情突然加重,表现呼吸困难,颜面苍白,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头向后仰,病情逐渐恶化,经抢救治疗无效,于12月9日死亡.
作者:李树龙;郑学斌;孙爱国;王景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患儿和家长对哮喘及其用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甚至错误,未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对哮喘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相关药物的基本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使患儿的哮喘病得到合理的防治.
作者:曲玉香;张玉;高凤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由各种病因所致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组织和平滑肌在高血压等因素的促发下,动脉腔内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剥离,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1].
作者:陆思静;田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因阵发性左腰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2h,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P 92次/min,BP 90/70-mmHg,结膜淡粉红,腹饱满,左上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CT:脾增大,下腔静脉处有癌栓形成.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积血约3 000ml,左上腹膈下血凝块约500g,脾脏20cm×13cm×8cm大小.脾上极见一直径4.0cm,下极约12cm×10cm×7cm肿块,下极肿块侵及脾包膜,脾包膜呈灰白色,大网膜及结肠系膜与肿瘤有粘连,与胃底无粘连,脾上极肿块膈面有一长约8.0cm纵形裂口,有活动出血,下腔静脉平第2~3腰椎旁见数枚直径2.0cm淋巴结,质韧,压迫下腔静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4cm×5cm肿块,质地硬,活动尚好.肝脏表面呈弥漫结节样改变,门静脉系统稍扩张.行脾切除,下腔静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示:脾脏转移性腺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一步检查.
作者:姚泽明;郑家之;陶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有些病例可发现下腰椎椎管内有一与椎体后缘相连的一小骨块,再经CT扫描清晰显示邻近终板区域椎体后缘有一类圆形或多囊状骨质稀疏区,周边形成皮质硬化带,后方硬化骨质凸入椎管内,可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彭宝淦,侯树勋等[1,2]认为本病为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1993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雄;刘天宝;冯瑞林;蒋峰;薛建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在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易加重原发病或引起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临床此类患者急需静脉给药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的药物有许多种,我们选用静脉胺碘酮制剂,旨在观察其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快室率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汤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梗死中医称为脑中风,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发病年龄提前,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都很高.近年来医药界为此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0-2003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不一,为提高疗效,多采取联合用药.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基础上分别应用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义元;李凤婷;王琰;辛兰芝;王庆霞;张义东;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97-2001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8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兰萍;李燕;柳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审查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处方,发现几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汪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之前使用曲美他嗪对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心绞痛并准备行PTCA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在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至少1周,随后进行PTCA及支架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h的血清cTn-I水平并对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进行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二组治疗后6,12,24,48h的cTn-I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1);曲美他嗪组在治疗后各时段的cTn-I增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30例患者中11例术后cTn-I升高,曲美他嗪组30例患者中4例术后cTn-I升高,二组cTn-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降低PTCA术后cTn-I水平,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赖兆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案一,脾肾虚型.患者,女,21岁,学生.2004年3月18日初诊.自述经血淋漓不止3月余.曾经服用中药炭剂止血,经血不止,淋漓更甚.又服用活血化瘀之剂,淋漓不减,并伴有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腰酸腹痛,月经初来色淡而量多.后经治疗,经血稍减少但淋漓不断,挟杂血块,面色白无华,唇甲不荣,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血常规检查:Hb 98g/L,其他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崩漏[1].
作者:吴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龄人口日益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因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的患者日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血液透析的病因、并发症、伴随疾病及转归特点,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规律透析的42例老年血透患者共5 048次完整透析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施永仿;杨玉贵;闫华;施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杏仁复合体与丘脑的纤维联系,为杏仁核的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对大鼠的皮质内侧核群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对杏仁复合体的投射纤维进行逆行束路追踪.结果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可接受来自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核、旁束核、下旁束核、正中央核、腹内侧复合体的基底核、腹侧基底复合体、内侧膝状体复合体的膝体上核、膝体内核和膝体主核等处的纤维投射.结论杏仁复合体与丘脑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这可能是杏仁复合体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行为功能调节的基础.
作者:田清友;赵宏伟;张子明;张作凤;张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低血糖昏迷是临床急诊上常见的急症,典型的低血糖症临床上以饥饿感、出汗、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容易诊断.但老年患者以及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很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003-2004年度收治的2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郝同琴;赵义磊;牛丽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