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p53的关系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付伟;张志勇;吴喻;周立军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P53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呼吸系统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肿瘤,检测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仍在研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factor,VEGF)对血管生长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是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60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238例,脑梗死366例,以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多见,我们针对以上症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肖杰;安淑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带状疱疹18例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中,近半数以上罹患过带状疱疹,其皮损范围及疼痛时间较非艾滋病患者大数倍,多数患者留下瘢痕疙瘩、色素脱失斑,甚至死亡前疼痛不得缓解,常规治疗方法不够满意.2004年2月-2005年1月我们在河南省驻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期间,在当地卫生室共收治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38例,其中1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曾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手法结合桡侧腕短伸肌Z形延长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前臂伸肌起点特别是桡侧腕短伸肌的慢性拉伤,骨科门诊较为常见,多见于网球、羽毛球运动员,搅拌操作工和家庭主妇也常见.1999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桡侧腕短伸肌Z形延长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15例,随访3个月~5年,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荆玉峰;李良增;申文瑞;张开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p53的关系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呼吸系统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肿瘤,检测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仍在研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factor,VEGF)对血管生长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是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

    作者:付伟;张志勇;吴喻;周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盲肠憩室炎并发阑尾炎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36岁.2002年7月14日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腹胀、发热ld入院.查体:T 37.6℃,P 90次/min,R 18次/min,BP 11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右下腹以麦氏点为中心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肌紧张,并可触及一5.0cm×6.0cm包块,质中等,边界不清,表面光滑,移动度尚可,触痛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单连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与丘脑的传入性联系

    目的研究杏仁复合体与丘脑的纤维联系,为杏仁核的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对大鼠的皮质内侧核群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对杏仁复合体的投射纤维进行逆行束路追踪.结果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可接受来自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核、旁束核、下旁束核、正中央核、腹内侧复合体的基底核、腹侧基底复合体、内侧膝状体复合体的膝体上核、膝体内核和膝体主核等处的纤维投射.结论杏仁复合体与丘脑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这可能是杏仁复合体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行为功能调节的基础.

    作者:田清友;赵宏伟;张子明;张作凤;张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沙坦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单核细胞聚集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支架应用后也有20%~30%患者发生[1],使患者担负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作者:马燚;尚小明;闫华;王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颈部挑切创的法医学鉴定(附1例报告)

    近年来,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刺器刺入颈部挑切颈前软组织杀人致死案的尸检经验,本文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军;张利明;任长起;赵兵;马恩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进展

    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也常是唯一受累的脏器,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伴有同时性肝转移[1];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手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2].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肝转移后,预后很差,往往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晚期癌症表现.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韩恩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猝死1例

    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猝死并不多见,且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我们在工作中检见1例猝死少年,较为罕见,报告如下.

    作者:郑学斌;李树龙;孙爱国;王景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用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杨剑;张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东莨菪碱静滴治疗锥体外系反应8例

    我院1997-2001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8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兰萍;李燕;柳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998-2004年我们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爱华;曲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卒中并发癫癎20例临床分析

    老年性癫癎在临床上较常见,近年来随着CT及MRI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脑卒中与癫癎的关系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认识.脑卒中可以发生于中风的急性期,也可以发生于中风数年之后.癫癎的反复发作,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1-2003年收治的脑卒中并发癫癎20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芳;陈道英;李原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脐带绕颈286例分娩方式分析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血气交换的必由通道,也是胎儿获得营养发育的重要桥梁[1].脐带绕颈是导致分娩期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1999年6月-2000年5月住院分娩脐带绕颈286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与肠道免疫

    近年来,对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已发展至使用器官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的个体化氨基酸.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因其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等快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主要能源,用以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玉宏;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继发性脾腺癌自发破裂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因阵发性左腰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2h,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P 92次/min,BP 90/70-mmHg,结膜淡粉红,腹饱满,左上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CT:脾增大,下腔静脉处有癌栓形成.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积血约3 000ml,左上腹膈下血凝块约500g,脾脏20cm×13cm×8cm大小.脾上极见一直径4.0cm,下极约12cm×10cm×7cm肿块,下极肿块侵及脾包膜,脾包膜呈灰白色,大网膜及结肠系膜与肿瘤有粘连,与胃底无粘连,脾上极肿块膈面有一长约8.0cm纵形裂口,有活动出血,下腔静脉平第2~3腰椎旁见数枚直径2.0cm淋巴结,质韧,压迫下腔静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4cm×5cm肿块,质地硬,活动尚好.肝脏表面呈弥漫结节样改变,门静脉系统稍扩张.行脾切除,下腔静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示:脾脏转移性腺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一步检查.

    作者:姚泽明;郑家之;陶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我院1998-2003年应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大鹏;陈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审查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处方,发现几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汪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庆市铁路中学高中生HBsAg携带情况分析

    乙型肝炎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更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是分析和判断乙型肝炎传染及感染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的HBsAg携带率一般在10%左右,其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为了解学校学生HBsAg携带情况,探索高中生乙肝预防措施,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我们2003年9月收集了重庆市铁路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血液标本1090例,其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兵;尹素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