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香;张玉;高凤玲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垫枕练功辅以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德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死亡者较为罕见,我们曾遇1例,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死者,女,33岁,即往身体健康,孕3产3,现存一男一女,又孕第四胎到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术前妇产科检查:子宫如孕50d大小,宫颈着色,符合妊娠,无人工流产禁忌证.于1998年11月25日在常规操作下做人工流产术,术中吸出胚胎样组织30g(未做病理检查),出血量不多,受术者无异常反应,当日带消炎、止痛药回家.回家后未诉不适.于12月4日自觉下腹部疼痛,后延至上腹部,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下腹耻骨联合上有一5cm×5cm大小的包块,有压痛,无阴道出血现象,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12月8日病情突然加重,表现呼吸困难,颜面苍白,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头向后仰,病情逐渐恶化,经抢救治疗无效,于12月9日死亡.
作者:李树龙;郑学斌;孙爱国;王景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杏仁复合体与丘脑的纤维联系,为杏仁核的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对大鼠的皮质内侧核群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对杏仁复合体的投射纤维进行逆行束路追踪.结果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可接受来自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核、旁束核、下旁束核、正中央核、腹内侧复合体的基底核、腹侧基底复合体、内侧膝状体复合体的膝体上核、膝体内核和膝体主核等处的纤维投射.结论杏仁复合体与丘脑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这可能是杏仁复合体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行为功能调节的基础.
作者:田清友;赵宏伟;张子明;张作凤;张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爱母型功能性宫内节育器(简称MCuIUD)是采用记忆合金材料,根据子宫动力学原理设计而成.我们于2002年2月开始推广使用,并于放置后进行了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将2002年2月-2003年2月置器1年的3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我院近年1500例LC中发生肝胆管损伤5例的临床资料,对LC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甘立德;张安元;杨龙;田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之前使用曲美他嗪对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心绞痛并准备行PTCA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在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至少1周,随后进行PTCA及支架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h的血清cTn-I水平并对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进行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二组治疗后6,12,24,48h的cTn-I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1);曲美他嗪组在治疗后各时段的cTn-I增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30例患者中11例术后cTn-I升高,曲美他嗪组30例患者中4例术后cTn-I升高,二组cTn-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降低PTCA术后cTn-I水平,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赖兆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60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238例,脑梗死366例,以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多见,我们针对以上症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肖杰;安淑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为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根据病变的不同,支架术后仍有12%~58%的再狭窄发生率[1],增加了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主要是由于内膜过度增生所致[2];同时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并行对照观察,了解其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差别,研究其安全性.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栾献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97-2001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8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兰萍;李燕;柳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95-2003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2例,其中8例病初曾被误诊,误诊率3.45%.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998-2004年我们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爱华;曲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梗死中医称为脑中风,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发病年龄提前,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都很高.近年来医药界为此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2000-2003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9年3月-2004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老年患者(>70岁)58例,经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患儿和家长对哮喘及其用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甚至错误,未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对哮喘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相关药物的基本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使患儿的哮喘病得到合理的防治.
作者:曲玉香;张玉;高凤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支架应用后也有20%~30%患者发生[1],使患者担负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作者:马燚;尚小明;闫华;王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经BiPAP通气治疗85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常规方法治疗8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对照组较前有改善,二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学信;肖妩;周洪恩;金发光;刘同刚;傅恩清;楚东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通过审查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处方,发现几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汪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组原因不明、具有免疫异常和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血液学改变较为多见,极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收治的16例SLE误诊为血液病患者的血液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包殿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对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已发展至使用器官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的个体化氨基酸.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因其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等快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主要能源,用以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玉宏;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用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杨剑;张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