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误诊为血液疾病原因分析

包殿芝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病, 误诊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组原因不明、具有免疫异常和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血液学改变较为多见,极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收治的16例SLE误诊为血液病患者的血液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沙坦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及单核细胞聚集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支架应用后也有20%~30%患者发生[1],使患者担负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作者:马燚;尚小明;闫华;王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沂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004年4月我们对临沂市部分市直及部分县区中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调查,旨在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作者:孙岩;张美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崩漏医案二则

    1病例报告案一,脾肾虚型.患者,女,21岁,学生.2004年3月18日初诊.自述经血淋漓不止3月余.曾经服用中药炭剂止血,经血不止,淋漓更甚.又服用活血化瘀之剂,淋漓不减,并伴有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腰酸腹痛,月经初来色淡而量多.后经治疗,经血稍减少但淋漓不断,挟杂血块,面色白无华,唇甲不荣,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血常规检查:Hb 98g/L,其他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崩漏[1].

    作者:吴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草药治疗结节性脂膜炎30例

    结节性脂膜炎又称Weber-Christian综合征,也称复发性、发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简称脂膜炎).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层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皮下结节或斑块,伴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及全身症状为特征,临床表现差别较大,误诊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博毅;刘桂荣;付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发作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在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易加重原发病或引起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临床此类患者急需静脉给药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减慢心室率或转复房颤的药物有许多种,我们选用静脉胺碘酮制剂,旨在观察其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快室率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汤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低血糖昏迷25例诊疗分析

    低血糖昏迷是临床急诊上常见的急症,典型的低血糖症临床上以饥饿感、出汗、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容易诊断.但老年患者以及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很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003-2004年度收治的2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郝同琴;赵义磊;牛丽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穴位埋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998-2004年我们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爱华;曲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颈部挑切创的法医学鉴定(附1例报告)

    近年来,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刺器刺入颈部挑切颈前软组织杀人致死案的尸检经验,本文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军;张利明;任长起;赵兵;马恩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带状疱疹18例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中,近半数以上罹患过带状疱疹,其皮损范围及疼痛时间较非艾滋病患者大数倍,多数患者留下瘢痕疙瘩、色素脱失斑,甚至死亡前疼痛不得缓解,常规治疗方法不够满意.2004年2月-2005年1月我们在河南省驻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期间,在当地卫生室共收治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38例,其中1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曾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闭合性肝损伤106例诊治分析

    在腹部外伤中,肝脏损伤占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第二位,伤情凶险,病死率较高,我们收集1989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闭合性肝损伤106例,就其诊断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郎会斌;历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预后影响研究

    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为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根据病变的不同,支架术后仍有12%~58%的再狭窄发生率[1],增加了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结果表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主要是由于内膜过度增生所致[2];同时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并行对照观察,了解其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差别,研究其安全性.

    作者:孙盘丽;贾合磊;栾献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放置亚甲蓝预防腹膜粘连的临床观察

    腹膜粘连形成是对腹膜创伤的普通反应,大部分发生在腹部外科术后.腹腔手术后粘连的形成是引起小肠梗阻、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虽然现代外科手术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术后腹膜粘连仍然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是临床外科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尚无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腹膜粘连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腹膜粘连方法供临床应用.

    作者:刘军;于德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不一,为提高疗效,多采取联合用药.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基础上分别应用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义元;李凤婷;王琰;辛兰芝;王庆霞;张义东;章学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与肠道免疫

    近年来,对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已发展至使用器官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的个体化氨基酸.谷氨酰胺(GLN)是人体血浆和组织含量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因其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等快速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主要能源,用以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及促进肠道免疫功能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陈玉宏;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诊科低血糖症76例临床特点分析

    低血糖症是急诊科的急症之一,抢救低血糖症的关键是快速诊断和尽早使用葡萄糖,使血糖很快提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院急诊科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76例低血糖症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焱;李万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术前应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之前使用曲美他嗪对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心绞痛并准备行PTCA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在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至少1周,随后进行PTCA及支架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h的血清cTn-I水平并对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进行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二组治疗后6,12,24,48h的cTn-I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1);曲美他嗪组在治疗后各时段的cTn-I增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30例患者中11例术后cTn-I升高,曲美他嗪组30例患者中4例术后cTn-I升高,二组cTn-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降低PTCA术后cTn-I水平,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赖兆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继发性脾腺癌自发破裂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因阵发性左腰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2h,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P 92次/min,BP 90/70-mmHg,结膜淡粉红,腹饱满,左上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CT:脾增大,下腔静脉处有癌栓形成.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积血约3 000ml,左上腹膈下血凝块约500g,脾脏20cm×13cm×8cm大小.脾上极见一直径4.0cm,下极约12cm×10cm×7cm肿块,下极肿块侵及脾包膜,脾包膜呈灰白色,大网膜及结肠系膜与肿瘤有粘连,与胃底无粘连,脾上极肿块膈面有一长约8.0cm纵形裂口,有活动出血,下腔静脉平第2~3腰椎旁见数枚直径2.0cm淋巴结,质韧,压迫下腔静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4cm×5cm肿块,质地硬,活动尚好.肝脏表面呈弥漫结节样改变,门静脉系统稍扩张.行脾切除,下腔静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示:脾脏转移性腺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一步检查.

    作者:姚泽明;郑家之;陶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东莨菪碱静滴治疗锥体外系反应8例

    我院1997-2001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8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兰萍;李燕;柳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42例分析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龄人口日益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因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的患者日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血液透析的病因、并发症、伴随疾病及转归特点,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规律透析的42例老年血透患者共5 048次完整透析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施永仿;杨玉贵;闫华;施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与丘脑的传入性联系

    目的研究杏仁复合体与丘脑的纤维联系,为杏仁核的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对大鼠的皮质内侧核群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对杏仁复合体的投射纤维进行逆行束路追踪.结果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可接受来自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核、旁束核、下旁束核、正中央核、腹内侧复合体的基底核、腹侧基底复合体、内侧膝状体复合体的膝体上核、膝体内核和膝体主核等处的纤维投射.结论杏仁复合体与丘脑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这可能是杏仁复合体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行为功能调节的基础.

    作者:田清友;赵宏伟;张子明;张作凤;张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