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MBT1与肿瘤

曹建华;周爱莲;何建猷

关键词:DMBT1, 肿瘤抑制基因, 基因突变
摘要: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恶性肿瘤列死因第一位.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数个癌基因激活和/或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被认为是重要的环节.抑制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或丢失时,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转化.DMBT1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候选抑制基因,它的表达下调、缺失、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特别是上皮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1~2级)、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患者,用3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分为A组:卡托普利+辛伐他汀+银杏叶(38例)、B组:美托洛尔+辛伐他汀+银杏叶(33例)、C组:波依定+辛伐他汀+银杏叶(35例)3组,均为口服给药、疗程10周.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3种治疗方案的总成本依次为3596.50,3671.90,3885.40元,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90.91%、97.14%.结论 B组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作者:胡德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基因检测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脑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病死率高,预后很差.众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某些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密切相关.因此,自身遗传物质的不稳定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基因检测在脑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侯振江;郑玉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地塞米松治疗浆液性耳廓软骨膜炎102例

    浆液性耳廓软骨膜炎系指耳廓外侧面上半部的局限性肿胀,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本病又称耳廓假囊肿、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积液等[1].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不甚理想,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12月采用地塞米松囊腔注入治疗,治愈达90%以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龙丽萍;徐永赤;姜万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8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中的疗效与作用.方法 172例RAP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87例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片、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溴化丙胺太林治疗;对照组85例仅给予溴化丙胺太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37.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RAP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RAP的治疗提供了另一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作者:罗德劲;赵小玲;鞠忠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预防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一大进展,为了减轻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高疗效,我们将前列腺素E1(PGE1)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碧琼;阎华;耿学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4例临床分析

    泪小管断裂是较为常见的眼外伤急症之一,由于泪小管是泪液的重要引流通道,所以此类患者如手术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泪液外溢,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很大的精神痛苦.我院1996年2月-2003年6月对14例(14眼)新泪小管断裂的患者,行Ⅰ期泪小管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晓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长期应用氟伐他汀改善冠心病缺血心肌灌注66例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能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缺血,并引起心脏缺血改变,本研究应用心肌灌注扫描技术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并发高脂血症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

    作者:金军;金华;田玉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锥颅治疗慢性硬模下血肿31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过去我科采用在手术室钻孔治疗.2002年1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床边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占同期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6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庆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24例分析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60岁的老年患者占80%以上,由于他们的呼吸道抵抗力低、肺部反复感染、基础疾病多样、严重,加之各种侵袭性操作、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细菌耐药率不断增加,继而产生多重耐药菌及继发真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就其临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旨在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DMBT1与肿瘤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居民中恶性肿瘤列死因第一位.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过程,数个癌基因激活和/或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被认为是重要的环节.抑制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或丢失时,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转化.DMBT1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候选抑制基因,它的表达下调、缺失、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特别是上皮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曹建华;周爱莲;何建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改良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255例临床分析

    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施行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255例(其中2例中转开腹),全部治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5例,年龄33~56岁, 平均(44.20±1.18)岁,其中子宫肌瘤182例,子宫腺肌病5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6例.有腹部手术史22例,其中剖宫产术6例,附件切除术11例,阑尾切除术3例,胆囊切除术2例.子宫大小:<12周妊娠162例;≥12周妊娠93例,其中>16周妊娠38例.术前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常规分段诊刮术排除恶性病变.

    作者:吴光伟;黄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104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足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104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截肢组和非截肢组,对二组的一般资料及慢性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二组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患肢动脉血流减少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的预后与吸烟、高血压、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患肢动脉血流量有关.

    作者:林晖榕;陈立曙;杨毅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处理

    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0月对12例重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对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妍心;闫争强;李素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42例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术前病程多较长,瓣膜病变严重,心功能差常伴反复心力衰竭、肺感染、顽固性水肿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心脏前后负荷的加重常使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心肌供氧不足,收缩乏力及储备功能严重下降.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端坐呼吸,肝肿大淤血、双下肢水肿.由于基础病变的存在,虽然术前的强心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能使心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无法等到病情稳定时再行手术,有些患者甚至病情持续恶化,给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为42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均采用以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了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84例疗效观察

    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的方法.我院1995年5月-2004年10月对84例患者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急性镉中毒18例临床分析

    2003年7月3-19日,我院收治了某冶炼厂在冶炼废钢工作中接触了含镉烟雾而中毒的18例工人,经治疗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2岁;接触含镉烟雾短45min,长6h,平均90min.

    作者:郑东;张凡;祝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清除效果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就是钙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增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血磷升高可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及皮肤瘙痒、高脂血症、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近研究认为,血磷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潜在机制是引起心脏钙化[1].透析患者由于残余肾功能甚少,摄入足够营养使高磷血症不可避免.人体血液中的磷酸盐是分子量低于500D的小分子毒物,可通过透析清除.为了解不同种透析膜对血磷的清除效果,探讨可能的清除机制,我们选用了4种常用透析膜进行临床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瑞敏;于明忠;赵国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间接性视神经损伤25例诊治分析

    邓福珠[1]报道视神经损伤在颅外伤中占0.3%;在并发眼外伤中则占47.1%;Aitken[2]报道在闭合性头外伤中视神经损伤占2%.1995年5月-2004年4月我们收治25例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其中药物治疗16例,视神经管减压9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湧;岳文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1994-2002年江门市涂阳肺结核患者转归分析

    目的分析江门市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的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采用队列分析对1994-2002年新登记涂阳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江门市1994-2002年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 172例,其中涂阳患者11 695例,新登记率由14.92/10万上升至34.18/10万;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由85.14%提高到97.49%;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由57.9%上升到92.45%;达到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结论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升高是加强行政干预、依法归口管治、积极防治宣教和全程监督短程化疗(DOTS)策略得到落实的结果.

    作者:熊志华;文立;汤志强;陈志宇;许光辉;黄福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患、健侧X线片对比法在小儿四肢骺离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组织解剖、生理等方面均有不同特点,小儿骨折与成人骨折有很大差异,骨骺部发生损伤,会造成生长障碍或发生畸形,骺离骨折易在分离后造成永久性损害,骨骺血管的损伤不仅可引起骨骺的无血管性坏死,而且也可使生长板闭合,骺离骨折应在损伤后不久尽快地纠正,即使迟缓1~2d,也可使整复变得很困难,该处损伤治疗不及时可影响、延误骨折的愈合,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痛苦,也增加了医患纠纷,给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小儿外伤骺离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我科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沈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