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诊治

赵毅;王革;邹天南

关键词:骨折, 前臂复合损伤, 儿童
摘要:孟氏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前臂复合损伤,首诊中如果仅认识到尺骨折则易漏诊肱桡关节的问题,从而延误早期正确的治疗,造成陈旧性骨折畸形.近年我们累计收治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33例,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膀胱镜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B超、CT等一些影像检查均可确诊.2001-2002年我们对经B超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89例患者进行电子膀胱镜检查,旨在探讨各叶增生的程度,前列腺的大小与B超诊断率是否一致,报告如下.

    作者:李传章;李立昌;刘文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第7卷作者索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应用一次性微泵进行化疗的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为了预防或减少术后复发常需要综合性治疗,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化疗药物常引起毒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为了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我们对3例患者应用一次性微泵给药,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蓉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332例原因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生理性绝经后1年以上的阴道异常出血(包括血性白带)[1],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二院门诊及住院绝经后阴道出血332例作活检、诊刮、病理检查,旨在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

    作者:胡萍;周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家族性2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糖尿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的不断涌现,对T2DM发病异质状况研究逐渐深入,并已发现T2DM及其某些亚群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基因存在一些关联,对家族性T2DM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以下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家族性T2DM与HLA-Ⅱ类基因的关联及研究进展.

    作者:袁宝军;李爱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106例ACI患者的血清胆红素、non-HDI-C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A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I)、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较对照组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non-HDI-C较对照组高(P<0.001),胆固醇、甘油三酯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TBIL、DBII、IBIL较对照组低(P<0.05或0.001),DBII/IBII比值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血清TBIL、IBII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DBIL/IBIL比值较对照组高(P<0.05),DBIL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TBIL水平与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non-H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non-HDL-C与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BIL降低可作为ACI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non-HDL-C增高与ACI关系密切.

    作者:党颖徐;张志诚;石军峰;徐显贵;王辉;朱新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地氟醚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切皮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地氟醚是一种新型卤族吸入麻醉药,1993年在英国正式应用于临床全麻.由于其血溶性和组织溶解性低,血/气分布系数为0.42,具有诱导、苏醒迅速和麻醉深度易调节,理化性质稳定,在机体内几乎无分解代谢等特性.国外文献报道[1]地氟醚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病情重,心功能差,在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对麻醉药的耐受力低,本研究意在观察地氟醚在冠脉搭桥手术刺激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雅慧;岳云;吴安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小儿硬膜外血肿的保守治疗

    小儿硬膜外血肿有其特殊性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治疗也具有特殊性.我院1995年5月-2004年2月收治小儿硬膜外血肿37例,对其中15例行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起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艾司洛尔治疗术中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2003年6-12月我院应用艾司洛尔静注或静滴治疗术中室上性心动过速,观察用药后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心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艾司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及选择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汉增;夏萍;孙大伟;崔德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顺序切除法治疗肺下叶肿瘤

    肺下叶周围型肺癌的治疗,外科常采用肺下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但有时肿瘤较大,与胸壁粘连或侵犯胸壁,常规方法切除困难.为避免先处理肺下静脉造成血行转移,2000年1月-2003年5月我们对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顺序切除法切除肺下叶,方法简单易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忠松;姜波;林乐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永宁县1998-2000年肺结核病患者痰检结果分析

    肺结核患者的痰菌检查,不仅是发现和控制结核病传染源的重要手段,更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结核病控制项目中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1998-2000年我们共检查出结核病患者48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兰;吴秀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因素研究

    自1973年美国Guileminault首次提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概念后,国外对其迅速开展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影响OSAS的几个体液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黄作平;高兴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并促进B细胞增殖与抗体的分泌,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能运用于临床的新的细胞因子.本文就IL-13的生物学功能及近年来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英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皮下针扫散疗法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8例

    受符仲华[1]所创的浮针疗法提示,笔者在临床中采用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在患者腰骶部特定进针点进针,并在皮下作水平扫散运针手法,出针后再施以正骨手法,2003年10月-2004年8月在门诊治疗18例急性腰扭伤,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兴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新方法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较为肥胖患者的下腹部及后背正中手术切口,女性多于男性.2003-2004年,我们采用早期暴露切口、烤灯照射热疗及局部紫外线照射疗法治疗5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军;赵景才;唐绍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日渐增多.2001年10月-2004年3月我们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呼吸衰竭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姜琳;付月云;彭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钙拮抗剂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机制

    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瘢痕的形成常被看成是临床愈合的标志.但是瘢痕过度增生肥大,或异常收缩,造成机体畸形瘢痕或功能障碍时,则是一种病理现象.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都是以细胞外基质-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过度产生为特征.既往研究表明钙拮抗剂对病理性瘢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将其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郭尚琴;郭万厚;张松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重症脑挫裂伤昏迷患者抢救护理1例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脑外伤深昏迷13d的患者的抢救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靳士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小儿十二指肠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1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0例,并发十二指肠血肿8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及并发其他脏器损伤2例;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10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确诊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马成海;王乐纯;李红芸;杜丽萍;宋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86例前置胎盘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相关因素及前置胎盘类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期病死率.方法对前置胎盘8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超对前置胎盘的诊断率可达97%,前置胎盘多见的相关因素是流产史、高龄、多胎次;前置胎盘的主要并发症为产前出血、早产、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初次出血孕周、出血次数、大出血例数和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妊娠结局有很大差异,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可循.前置胎盘确诊后适时以剖宫产结束妊娠为宜.

    作者:梁心玲;朱坤仪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