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宏;金庭义
脑外伤后并发脑水肿是血管源性脑水肿,血管基底膜损伤可能在血管源性脑水肿中起重要作用,明胶酶A(Gelatinase A又称MMP-2)可降解血管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我们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研究大鼠脑外伤后水肿区脑组织明胶酶A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水肿发生的关系.
作者:卢进发;古彩喆;曹雪彬;李培建;王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焊接与切割是机械行业中具危险性的操作工种之一,其操作规程繁琐,危险因素繁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长期作业可对机体造成有害影响.本文就焊工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常见病作一统计分析,为搞好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邵芳;王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99-2002年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共施行109例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华;杨爱智;李凤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广泛脑挫裂伤是一种较多见的重型颅脑损伤,其临床表现重、变化快,易引起脑肿胀、颅内血肿等继发性改变,手术率高,病死率高达36%~58%[1],合理的开颅方式、彻底内外减压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科1998年5月-2002年5月对104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冠状皮瓣及扩大额颞瓣并同时行颞肌下减压保留部分骨瓣手术,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卫;王国伟;张昌荣;肖三潮;左毅;赵亚珍;李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骨科日平均门诊量为40人次,其中慢性非炎性疼痛患者约占25%.采用局部镇痛治疗,疗效显著,方便易行,治疗范围广,疗效快,不需特殊设备,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接受,适用于各种非炎性疼痛疾病,本文就镇痛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同;朱伟;王奎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发病率低,常易误诊.本文总结我们遇到的15例及近几年公开发表的部分AHCM的临床资料,以期对AHCM的诊断及误诊原因予以探讨.
作者:刘雨;张玉民;杨秀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损伤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二氨氧化酶(DAO)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含量(MPO)及双链DNA百分率,血中异硫氰荧光素标记的脂多糖(FITC-LPS)水平.结果 IPC减轻IR后引起XOD、MDA、MPO、FITC-LPS、W/D、血中DAO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小肠组织中DAO及双链DNA百分率.结论 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全会;张连元;董淑云;门秀丽;要瑞丽;王保强;张一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外伤性脑肿胀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9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0例,现将CT诊断与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侯登华;樊荣;孟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糖蛋白,由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2月检测的330例住院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宏伟;邓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氯沙坦(商品名为科素亚)是新型降压药物,它通过选择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结合,阻断AT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从而起到降压作用[1].自问世以来,由于其良好平稳的降压效果,较少的副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我院2001-2002年采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5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窦雅莹;董晓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BNP(B型尿钠肽)是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载刺激下,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近研究表明,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也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T)、心肌肌钙蛋白I(CT-I)和C-反应蛋白(CRP)也升高,本文旨在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中BNP、CTT、CT-I和CRP对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价值.
作者:谢林森;滑劲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5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口服,共20d,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1周进行病情评分及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ET-1、NSE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二者血浆含量有下降趋势,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具有肯定疗效;②ET-1、NSE血浆浓度测定可能成为脑出血并发脑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病因未明,血清反应阴性的脊柱关节病.好发于青年,特别是男性.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我院自1994年8月-2001年12月对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0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瑞香;付庆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虽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但因其副作用较多,某些特殊患者如并发冠心病者不宜应用.故有学者[1]开始探讨血管扩张药在大咯血中的治疗价值,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等.1998年5月-2002年7月,我们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对照,发现联合用药无论在止血有效率还是平均止血时间上均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且联合用药者未出现心脏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宏;陈凯奋;陈新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是1970年由Said和Mutt[1]从猪的小肠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活性肽,在体内分布广泛并发挥着生物学作用.我们测定了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VIP水平,并观察了血液透析(HD)对VI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立萍;弓在春;丁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生儿窒息如抢救不及时,会造成脑细胞缺氧,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新生儿的生命.纳洛酮可以逆转新生儿的无呼吸状态,有利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我们于2002年5-9月试用纳洛酮抢救窒息新生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连广宇;姜冬梅;许陨华;谭丽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肺心病是煤工尘肺重要的并发症,目前诊断主要以X线、心电图等检查为依据.早期发现因肺动脉高压所致的肺动脉增宽,对肺心病早期诊断甚为重要.MRI横断扫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为无创法检测肺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1999-2002年我们采用MRI扫描测量肺动脉及其分支直径,并与相应X线胸片对照,以探讨胸部MRI对尘肺肺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文晖;柴丽萍;徐文寿;张伟;刘尚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5~88岁,平均56岁,其中喉全切术后带管出院6例.
作者:刘爱梅;徐继梅;李丽莎;潘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在当地的流行趋势.方法对当地及流动人口在流行季节采血镜检疟原虫,流行季节前、后对监测区内人群采集滤纸血,应用间接荧光抗体(IFAT)法进行监测,应用人帐和牛房捕蚊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对疟疾现患人员及疑似病例进行正规抗疟治疗和预防服药.结果宏观监测证实当地人群中连续9年未发生内源性病例;监测区系统监测表明当地人群13年未发生内源性病例.1991-2001年流行季节前、后人群疟疾IFAT监测均为阴性.主要传播媒介中华按蚊旬平均密度1989-2001年较1980-1988年(0.15/0.44)有显著性降低.结论临沂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经进一步的防治与监测净化,疟疾传染源已经消失,其在当地的传播已被阻断.
作者:汤国文;平凡;张纪霖;张永建;康希平;陈洪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眼部手术是一种危险性较大,关系到患者的面容与视力的手术.由于患者缺乏对手术的全面了解,担心手术意外可能影响视力的恢复与美容,因而产生过度焦虑,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手术的效果与康复.本文对408例眼部手术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英;张焕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