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雅莹;董晓宇
1 病历报告患者,32岁,于2000年6月开始出现无诱因反复阴道肿痛,胶冻样分泌物1周,来本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红肿.阴道红肿并小点状出血,白带为粘稠脓性,带血丝.子宫颈鲜红色,正常大小,表现呈米粒状.子宫平位,正常大小,压痛阳性,活动度差.
作者:朱玉玲;陈素兰;余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5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口服,共20d,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1周进行病情评分及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ET-1、NSE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二者血浆含量有下降趋势,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具有肯定疗效;②ET-1、NSE血浆浓度测定可能成为脑出血并发脑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广泛脑挫裂伤是一种较多见的重型颅脑损伤,其临床表现重、变化快,易引起脑肿胀、颅内血肿等继发性改变,手术率高,病死率高达36%~58%[1],合理的开颅方式、彻底内外减压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科1998年5月-2002年5月对104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冠状皮瓣及扩大额颞瓣并同时行颞肌下减压保留部分骨瓣手术,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卫;王国伟;张昌荣;肖三潮;左毅;赵亚珍;李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本文收集我院1994-1999年因腹部手术开腹后发生胃轻瘫患者28例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治疗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薄巨双;高洪涛;张文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国内外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无需造影剂、不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安全等特点.此技术是对常规横断面影像的补充,能得到与常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类似结果 .我们于1996年7月-2002年3月对48例内窥镜或手术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MRI及MRCP成像,现将其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一帆;朱雪君;施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指导.
作者:赵德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硝普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硝普钠(S)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组.各组按试验要求实行肝门静脉阻断,取肝血流恢复60min后的胰腺组织测定NO、NOS、SOD、MDA、Na+-Ka+-ATP和Ca+-ATP酶.结果 S组与C组比较,NOS无统计学意义,NO、SOD及ATP酶均显著升高,MDA明显降低;L组与C组比较,NO、SOD、NOS及ATP酶均显著降低,MDA则明显升高.结论硝普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存照;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846年Pickford首先提出乙醚吸入无痛分娩后,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于产科镇痛,但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应用低浓度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计端;鲍业明;胡怀成;高冒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高的疾病,本组通过对154例妇科肿瘤及相关疾病患者血清癌抗原(CA125)的检测,探讨该指标对卵巢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程家坤;陈烽;刘兴平;刘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肺心病是煤工尘肺重要的并发症,目前诊断主要以X线、心电图等检查为依据.早期发现因肺动脉高压所致的肺动脉增宽,对肺心病早期诊断甚为重要.MRI横断扫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为无创法检测肺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1999-2002年我们采用MRI扫描测量肺动脉及其分支直径,并与相应X线胸片对照,以探讨胸部MRI对尘肺肺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文晖;柴丽萍;徐文寿;张伟;刘尚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目的评价干扰素α(IFNα)联合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
作者:邹绍静;贾增法;贾占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历报告患儿,男,5岁.因持续发热伴关节疼痛15d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查体:T 38.9℃,右颌下触及1个3cm×4cm淋巴结,活动度好,轻压痛,无红肿及流脓.眼结膜充血,但无流泪及分泌物.口唇鲜红伴皲裂.咽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剑下3cm可触及肝脏,质软.四肢关节触痛明显,但无红肿,局部皮温正常.余无异常.多次化验血液:WBC(8.8~22.5)×109/L,RBC(2.82~4.13)×1012/L,Hb 97~104g/L,PLT(300~622)×109/L,血沉:78~94mm/h,C-反应蛋白158mg/L,血清总蛋白28g/L.多次查血培养: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抗链溶素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骨髓检查示:感染骨髓象.心电图及X线胸片均正常.心脏彩超示:①左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内径0.34mm);②心肌、心包损害,确诊为川崎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80mg/(kg*d)分次口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g/(kg*d).2d后,患儿体温正常、关节疼痛消失.4d后,患儿又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乏力,双下肢关节疼痛,不能站立,又追加丙种球蛋白1g/kg静滴,3d后,体温正常,关节疼痛消失.共治疗4周,好转出院.
作者:吴景莲;徐慧华;南淑娟;肖红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损伤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二氨氧化酶(DAO)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含量(MPO)及双链DNA百分率,血中异硫氰荧光素标记的脂多糖(FITC-LPS)水平.结果 IPC减轻IR后引起XOD、MDA、MPO、FITC-LPS、W/D、血中DAO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小肠组织中DAO及双链DNA百分率.结论 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全会;张连元;董淑云;门秀丽;要瑞丽;王保强;张一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一种具有浸润和转移等恶性表现的良性疾病,临床表现随内膜异位的部位而不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术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大意义.磁共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价值较高.现将34例盆腔包块行磁共振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书芳;易村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细胞癌变与衰老主要受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telomere,TLM)长度的控制.端粒起着分子钟或分子融丝的作用,是由端粒末端转移酶-端粒酶(telomerase,TLMA)特异合成.近来有研究证明,端粒酶与细胞增生、分化和不死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长度的缩短和端粒酶活化是细胞获得永生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据文献[1]报道,>90.0%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表达,而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外,均无端粒酶表达.自1989年Morin首次在人的癌细胞中发现端粒酶以来,尤其1994年以后,探索端粒酶作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在肿瘤诊断和评估预后中的价值以及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肿瘤已成为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广玉;张宇;陈国生;税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适宜剂量.方法所选病例分为4组,分别用0,5,10,20mg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止痛效果.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50.00%、92.31%、100.00%;头痛缓解时间随地塞米松(DXM)用量增加而延长.结论 DXM 10mg疗效比小剂量疗效高,与大剂量疗效相同;剂量越大缓解头痛时间越长.
作者:刘平;李彤;张永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期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作者:李毅;冯强;刘树延;叶欣;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虽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但因其副作用较多,某些特殊患者如并发冠心病者不宜应用.故有学者[1]开始探讨血管扩张药在大咯血中的治疗价值,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等.1998年5月-2002年7月,我们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对照,发现联合用药无论在止血有效率还是平均止血时间上均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且联合用药者未出现心脏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宏;陈凯奋;陈新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85年5月-2000年5月共行胃切除手术628例,出现医源性脾损伤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腹膜后间隙大、部位深,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多为恶性,常易误诊或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手术时机,手术切除率较低.我院1982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富乾;王计云;张国志;刘传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