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川崎病1例报告

吴景莲;徐慧华;南淑娟;肖红亮

关键词:川崎病, 关节疼痛
摘要:1 病历报告患儿,男,5岁.因持续发热伴关节疼痛15d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查体:T 38.9℃,右颌下触及1个3cm×4cm淋巴结,活动度好,轻压痛,无红肿及流脓.眼结膜充血,但无流泪及分泌物.口唇鲜红伴皲裂.咽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剑下3cm可触及肝脏,质软.四肢关节触痛明显,但无红肿,局部皮温正常.余无异常.多次化验血液:WBC(8.8~22.5)×109/L,RBC(2.82~4.13)×1012/L,Hb 97~104g/L,PLT(300~622)×109/L,血沉:78~94mm/h,C-反应蛋白158mg/L,血清总蛋白28g/L.多次查血培养: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抗链溶素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骨髓检查示:感染骨髓象.心电图及X线胸片均正常.心脏彩超示:①左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内径0.34mm);②心肌、心包损害,确诊为川崎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80mg/(kg*d)分次口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g/(kg*d).2d后,患儿体温正常、关节疼痛消失.4d后,患儿又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乏力,双下肢关节疼痛,不能站立,又追加丙种球蛋白1g/kg静滴,3d后,体温正常,关节疼痛消失.共治疗4周,好转出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院感染情况日趋严重.为使临床医生了解我院现阶段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依据,我们对2001年1月-2002年6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常见致病菌进行了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玉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联合皮瓣及半骨瓣减压治疗严重脑挫裂伤临床分析

    广泛脑挫裂伤是一种较多见的重型颅脑损伤,其临床表现重、变化快,易引起脑肿胀、颅内血肿等继发性改变,手术率高,病死率高达36%~58%[1],合理的开颅方式、彻底内外减压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科1998年5月-2002年5月对104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冠状皮瓣及扩大额颞瓣并同时行颞肌下减压保留部分骨瓣手术,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卫;王国伟;张昌荣;肖三潮;左毅;赵亚珍;李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损伤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二氨氧化酶(DAO)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含量(MPO)及双链DNA百分率,血中异硫氰荧光素标记的脂多糖(FITC-LPS)水平.结果 IPC减轻IR后引起XOD、MDA、MPO、FITC-LPS、W/D、血中DAO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小肠组织中DAO及双链DNA百分率.结论 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全会;张连元;董淑云;门秀丽;要瑞丽;王保强;张一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位胰腺6例临床分析

    1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指导.

    作者:赵德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水污染对人体心理健康及行为的影响

    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此类疾病病因明确的有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两大类,但水污染的影响鲜为人知.据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水中的污染物由于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对人心理健康及行为的影响是一种间接的过程.

    作者:贺延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虽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但因其副作用较多,某些特殊患者如并发冠心病者不宜应用.故有学者[1]开始探讨血管扩张药在大咯血中的治疗价值,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等.1998年5月-2002年7月,我们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对照,发现联合用药无论在止血有效率还是平均止血时间上均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且联合用药者未出现心脏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宏;陈凯奋;陈新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囊虫病50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内所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变部位通常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依据病程又将其分为活动期、退变期、非活动期和混杂期[1].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脑囊虫病,可清晰显示囊虫的形态、大小、数量、分布范围、分期以及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从我院经临床和MRI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例中选出同时具有平扫及强化的MRI片共50例,就其MRI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才艳玲;孙泽民;王海平;韩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00例强直性脊柱炎免疫指标检测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病因未明,血清反应阴性的脊柱关节病.好发于青年,特别是男性.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我院自1994年8月-2001年12月对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10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瑞香;付庆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时间、温度差对血小板计数检测影响的分析

    血小板本身具有易于粘附、凝集、破坏和变形等特点[1].虽然对血小板直接计数的方法学探讨颇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和试剂.有关血小板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影响其计数结果的报道较少.为了提高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除技术、方法等因素外,应掌握好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与白细胞介素-10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期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作者:李毅;冯强;刘树延;叶欣;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变化,以探讨HSP患儿体内血液凝溶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及反向血凝法分别检测28例HSP急性期患儿和16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 HSP病例组患儿血D-二聚体、FD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88,P<0.01;t=2.41,P<0.05).结论血D-二聚体检测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为临床应用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秦晓红;胡浩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自体静脉移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但血管内膜增生及粥样硬化导致的再狭窄严重影响了远期疗效.已有资料[1,2]证明,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与移行是导致内膜增生的主要因素.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管SMC增殖有抑制作用[3].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应用卡托普利(captopril)观察其对内膜增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成林;李铁民;王淳;段志泉;张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氯沙坦抗高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沙坦(商品名为科素亚)是新型降压药物,它通过选择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结合,阻断AT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从而起到降压作用[1].自问世以来,由于其良好平稳的降压效果,较少的副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我院2001-2002年采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5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窦雅莹;董晓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染色法的进一步改进

    中性成熟粒细胞胞浆中碱性磷酸酶在pH 9.4的碱性环境下,将β-甘油磷酸水解为磷酸钠和甘油,磷酸钠与钙离子作用生成磷酸钙,再与钴离子作用生成磷酸钴,后者与硫化铵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钴沉淀[1].基于此原理,我们实验室多年来对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染色法进行了研究并做了一些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左丽;聂升刚;于元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低温心肌保护心内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1 目的通过对不停跳和停跳下心脏手术临床资料的研究,分析低温心肌保护下心内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评价低温心肌保护对心脏手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安守宽;蒋树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川崎病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儿,男,5岁.因持续发热伴关节疼痛15d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查体:T 38.9℃,右颌下触及1个3cm×4cm淋巴结,活动度好,轻压痛,无红肿及流脓.眼结膜充血,但无流泪及分泌物.口唇鲜红伴皲裂.咽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剑下3cm可触及肝脏,质软.四肢关节触痛明显,但无红肿,局部皮温正常.余无异常.多次化验血液:WBC(8.8~22.5)×109/L,RBC(2.82~4.13)×1012/L,Hb 97~104g/L,PLT(300~622)×109/L,血沉:78~94mm/h,C-反应蛋白158mg/L,血清总蛋白28g/L.多次查血培养: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抗链溶素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骨髓检查示:感染骨髓象.心电图及X线胸片均正常.心脏彩超示:①左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内径0.34mm);②心肌、心包损害,确诊为川崎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80mg/(kg*d)分次口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g/(kg*d).2d后,患儿体温正常、关节疼痛消失.4d后,患儿又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乏力,双下肢关节疼痛,不能站立,又追加丙种球蛋白1g/kg静滴,3d后,体温正常,关节疼痛消失.共治疗4周,好转出院.

    作者:吴景莲;徐慧华;南淑娟;肖红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B超诊断胆石症的临床分析

    我院1995-2001年共收治胆囊结石98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莉;王岩;陈晓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剂量胸腺肽联合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肝功能损害重,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颇为棘手,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0年-2001年10月采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9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开腹术后胃轻瘫28例临床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1994-1999年因腹部手术开腹后发生胃轻瘫患者28例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与治疗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薄巨双;高洪涛;张文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焊接与切割工人常见疾病特点与临床分析

    焊接与切割是机械行业中具危险性的操作工种之一,其操作规程繁琐,危险因素繁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长期作业可对机体造成有害影响.本文就焊工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常见病作一统计分析,为搞好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邵芳;王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