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囊虫病50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才艳玲;孙泽民;王海平;韩德昌

关键词:脑囊虫病, 磁共振成像
摘要: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内所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变部位通常将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依据病程又将其分为活动期、退变期、非活动期和混杂期[1].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脑囊虫病,可清晰显示囊虫的形态、大小、数量、分布范围、分期以及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从我院经临床和MRI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例中选出同时具有平扫及强化的MRI片共50例,就其MRI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红花注射液为菊科草本植物红花花冠提取精制而得,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组观察48例脑梗死患者静滴红花注射液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年龄45~82岁,对照组30例,年龄46~78岁.二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和开始给药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采用50%红花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d,连用15d,期间不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复查头颅CT.

    作者:徐永欣;金钊;鲁绍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适宜剂量.方法所选病例分为4组,分别用0,5,10,20mg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止痛效果.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50.00%、92.31%、100.00%;头痛缓解时间随地塞米松(DXM)用量增加而延长.结论 DXM 10mg疗效比小剂量疗效高,与大剂量疗效相同;剂量越大缓解头痛时间越长.

    作者:刘平;李彤;张永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硫酸镁与氨茶碱伍用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40例疗效观察

    哮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及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儿童患病率增高较明显,这些都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哮喘的治疗工作,1998年4月-2001年4月,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伍用硫酸镁、氨茶碱静滴,治疗喘息性疾病4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宏;金庭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骨科非炎性疼痛镇痛治疗的疗效分析

    我院骨科日平均门诊量为40人次,其中慢性非炎性疼痛患者约占25%.采用局部镇痛治疗,疗效显著,方便易行,治疗范围广,疗效快,不需特殊设备,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接受,适用于各种非炎性疼痛疾病,本文就镇痛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同;朱伟;王奎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诊断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一种具有浸润和转移等恶性表现的良性疾病,临床表现随内膜异位的部位而不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术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大意义.磁共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价值较高.现将34例盆腔包块行磁共振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书芳;易村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性坠积性肺炎的特点和治疗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所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抗生素治疗,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减少.但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未有明显降低,是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但患病,则有部分患者肺部的炎症难以完全吸收和消除.从而形成老年性坠积性肺炎.当受凉感冒或季节变化等诱发因素出现时,就会诱发肺部广泛感染.一年之中多次发病,反复感染,治疗较为困难.

    作者:许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与白细胞介素-10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期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作者:李毅;冯强;刘树延;叶欣;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炎克雷伯杆菌性阴道炎1例报告

    1 病历报告患者,32岁,于2000年6月开始出现无诱因反复阴道肿痛,胶冻样分泌物1周,来本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红肿.阴道红肿并小点状出血,白带为粘稠脓性,带血丝.子宫颈鲜红色,正常大小,表现呈米粒状.子宫平位,正常大小,压痛阳性,活动度差.

    作者:朱玉玲;陈素兰;余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水污染对人体心理健康及行为的影响

    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此类疾病病因明确的有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两大类,但水污染的影响鲜为人知.据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水中的污染物由于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对人心理健康及行为的影响是一种间接的过程.

    作者:贺延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位胰腺6例临床分析

    1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指导.

    作者:赵德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时间、温度差对血小板计数检测影响的分析

    血小板本身具有易于粘附、凝集、破坏和变形等特点[1].虽然对血小板直接计数的方法学探讨颇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和试剂.有关血小板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影响其计数结果的报道较少.为了提高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除技术、方法等因素外,应掌握好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由于腹膜后间隙大、部位深,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多为恶性,常易误诊或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手术时机,手术切除率较低.我院1982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富乾;王计云;张国志;刘传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剂量胸腺肽联合聚肌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肝功能损害重,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颇为棘手,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0年-2001年10月采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9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端粒酶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

    细胞癌变与衰老主要受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telomere,TLM)长度的控制.端粒起着分子钟或分子融丝的作用,是由端粒末端转移酶-端粒酶(telomerase,TLMA)特异合成.近来有研究证明,端粒酶与细胞增生、分化和不死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长度的缩短和端粒酶活化是细胞获得永生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据文献[1]报道,>90.0%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表达,而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外,均无端粒酶表达.自1989年Morin首次在人的癌细胞中发现端粒酶以来,尤其1994年以后,探索端粒酶作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在肿瘤诊断和评估预后中的价值以及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肿瘤已成为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广玉;张宇;陈国生;税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可控性动物长骨干骨折模型的研究进展

    骨创是常见的一种外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骨折研究在解剖、成因、病理生理、骨折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以及对骨折的治疗、康复方面,都已取得了定论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骨折的研究从大体、细胞水平迅速跨入到了分子及基因水平,骨折的基因表达及基因治疗也日趋明确,为人们拓展和深化骨折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而骨折模型是骨折研究的基石[1].但是,动物骨折模型的不可调控性,影响了骨折深入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因此,建立一个可调控性动物骨折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曙光;王志文;程爱国;袁强;张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及护理

    我院1999-2002年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共施行109例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华;杨爱智;李凤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联合皮瓣及半骨瓣减压治疗严重脑挫裂伤临床分析

    广泛脑挫裂伤是一种较多见的重型颅脑损伤,其临床表现重、变化快,易引起脑肿胀、颅内血肿等继发性改变,手术率高,病死率高达36%~58%[1],合理的开颅方式、彻底内外减压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科1998年5月-2002年5月对104例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行冠状皮瓣及扩大额颞瓣并同时行颞肌下减压保留部分骨瓣手术,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卫;王国伟;张昌荣;肖三潮;左毅;赵亚珍;李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

    1846年Pickford首先提出乙醚吸入无痛分娩后,越来越多的方法应用于产科镇痛,但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应用低浓度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计端;鲍业明;胡怀成;高冒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标记物测定

    BNP(B型尿钠肽)是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载刺激下,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近研究表明,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也有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T)、心肌肌钙蛋白I(CT-I)和C-反应蛋白(CRP)也升高,本文旨在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中BNP、CTT、CT-I和CRP对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价值.

    作者:谢林森;滑劲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30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糖蛋白,由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2月检测的330例住院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宏伟;邓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