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祥;范辉堂;谢华;章军
目的掌握本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按照DB 32/001-92要求设置监测点,并对照GB 8279-1987进行评价.结果立透、卧透、摄片、候诊处及外环境防护合格率分别为93.84%、89.65%,100%,53.00%,机房面积合格率为14.86%.结论隔室防护效果好,200~300 mA立卧透兼用机防护较差.机房面积严重不足.
作者:顾大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总结了1996~2000年5年间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检查机构、检查项目、就业前后的体检率等.结果就业前后的体检率只有50%左右,距国家要求相距甚远.结论应加大放射卫生法规的宣传力度与执法力度,以保障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
作者:张钦富;程晓军;楚彩芳;戴富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按照国家标准[1]方法,杭州市于2000年对本市64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
作者:夏予勇;陈中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用X射线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它的危害亦应该引起广大工作人员的注意. 1 X射线直接产生的辐射危害 1 X射线透视及摄片时所产生的散射线,对人体可致损伤,因此,必要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现大多数医院均采取隔室进行,防护效果较好.
作者:刘志军;彭建平;李伟;闫风全;韩银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安部第16号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射线技术的应用给工业、医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伴随而来的放射事故的可能发生.为了杜绝放射事故、促进射线技术的广泛应用,内江市卫生、公安、环保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抓好各放射工作单位的安全防护工作,促进其加强自主管理,增强防护意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安全,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作者:杨俊;刘先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18号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目前微波传输行业的电磁辐射危害情况.方法现场作业点及周围环境监测.结果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未发现超标点.结论应加强有关电磁辐射危害的科普知识宣传,使人们正确对待其危害.
作者:单永乐;张宏;朱京森;宋爱华;曹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做好企业放射源安全管理.方法从企业实际出发,介绍了放射源购买、储存、使用、拆卸、安装、废源处理等具体做法.结果与结论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加大放射源防护的投资,加强安全管理,将减少放射事故的发生.
作者:孙健;聂兴田;王士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富集物中的放射性.方法利用HPGe-γ谱议测量离子吸附型各种稀土富集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用FJ-2603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它们的α总放和β总放,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其中相应的La2O3和Y2O3含量.结果HPGe-γ能谱法分析离子吸附型稀土富集物中的放射性,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一次测定几乎可以分析所有感兴趣的γ放射性核素;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损坏性的多元素分析方法,具有测定含量范围宽,分析结果准确的特点.结论本文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生产中的辐射防护以及三废处理提供了基本数据,为深入研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作者:赵淑权;李福生;陈英民;庞德聆;刘世明;胡和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医生了解、掌握一定的X射线辐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对于临床医生正当、合理申请、使用各种X射线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对当地两所三甲医院的120名临床医生该方面的知识及意识水平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
作者:刘布克;李一凡;孙谦;徐春福;高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使医用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获得安全诊断环境,合理控制医疗照射剂量,保护公众及其后代健康与安全.方法依照医疗照射防护规范.结果提出大力宣传防护知识和法规,强化预防意识,放射工作单位完善自主管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防护素质,主动为受检者采取防护措施.结论主管部门积极制定配套法规细则,依法加大防护监督力度,保证受检者的有效防护.
作者:王智海;郭百荣;李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疗机构中X射线的使用已相应广泛,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但是,如果对X射线使用不当,将损害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健康.为掌握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状况,于2000年10月对文登市医疗机构中使用的X射线机进行了调查.
作者:姜学杰;董毅;于力强;张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防护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有关实际问题.方法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结果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措施.结论应尽快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作者:樊树明;邱玉会;孟宪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8~1999年我们对广州市自来水厂管网水、出厂水、水源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进行测量,并据此作出比较分析.1方法
作者:谭汉云;梁婷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虽然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的辐射危险与公众从其中所获得的医疗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如若不贯彻X射线应用的正当化和优化原则,就会使受检者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增加公众的集体剂量负担,增加医疗照射的潜在的危险。
作者:李子龙;龙大林;罗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青海省天然辐射水平及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并估算所致居民受照剂量.方法FD-71闪烁辐射仪现场测量地表γ,闪烁法测量氡气.结果全省室内、室外、道路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值分别为(21.51,27.94,17.23)×10-8Gy@h.全省室内、室外氡浓度均值分别为20.94,8.01Bq@m-3;氡子体潜能分别为2.41,1.40MWL.全省居民受天然环境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平均值为1 531 μSv.全省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59.66×102man.Sv.内照射剂量:氡子体致全省人均有效剂量当量为0.94mSv.结论青海省天然环境辐射水平及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当量属于天然本底范围.
作者:倪建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医用加速器一些主要机型的性能.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结果和结论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性能和杂散辐射限制都符合国家标准;除个别型号机器的个别指标外,机器技术性能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胡荣祥;范辉堂;谢华;章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贯彻实施卫生部颁发的<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和影像质量保证的规定>,进一步提高诊断X射线摄片质量,避免重复照射,保护受检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县级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射线摄片质量进行了评审.
作者:淦临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X射线CT.方法对云南省X射线CT的配置、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云南省X射线CT配置总数较国内中、东部地区远远滞后,地域分布极不合理.结论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X射线CT规划、配置、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尽快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别.
作者:王大芳;武国亮;田红;胡培;蔡田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