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真皮下血管网腹部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15例分析

程远胜;张文峰

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 腹部, 皮瓣修复, 皮下组织, 手软组织缺损, 陈旧性损伤,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疗效满意, 彻底清创, 瘢痕挛缩, 深筋膜, 修剪, 设计, 浅层, 皮肤, 年龄
摘要:我院利用带真皮下血管网腹部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15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6~65岁,其中5例为陈旧性损伤瘢痕挛缩.治疗方法:首先将受皮区彻底清创,根据缺损大小,于腹部设计好皮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由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修剪皮下组织,直至看到真皮下血管网,蒂部皮下组织尽量多保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氮与D二聚体测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近年来,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呈逐渐上升之势,因此早期发现、治疗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我们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D二聚体,探讨二者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剑;邓正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200例患者血氧供需平衡结果分析

    氧是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物质,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患者体内氧供状态,患者是否缺氧是治疗与抢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临床上仅凭PQ2和SO2等几个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缺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血气分析仪已可提供更多的资料,使我们能够全面分析动脉血氧状态.本组通过200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对其血氧供需平衡状况进行探讨.

    作者:贾静;吴秀茹;王虹;秦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72例临床分析

    文旨在探讨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其方法:对72例子宫小于孕4个月大小的子宫肌瘤患者行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同期随机选择78例类似患者采用传统腹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对照.结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切口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较传统腹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戴红艳;郑玉清;包晓丽;张斯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通腑化瘀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中风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我院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108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采取通腑化瘀、醒脑开窍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宜菊;王启;王春;王继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用原子力显微镜检验渗出液细胞

    显微镜是临床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电子显微镜发明以后,使临床检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用电镜检验头发以诊断微量元素情况等,但由于一般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复杂且需要真空条件,所以至今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作者:侯淑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消炎痛栓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本文将消炎痛栓用于术后镇痛并与硬膜外丁哌卡因吗啡混合液比较或联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年龄18~60岁120例ASAⅠ~Ⅱ级无凝血障碍和消化道溃疡,心、肝、肾正常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张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精神病并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精神病并发急腹症易掩盖症状,如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得当,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杜绝医疗纠纷.1 观察与护理1.1 病情观察仔细、认真、全面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初发症状.护理人员必须多询问、观察,结合患者的主诉,通过望、触、叩、听的物理手段,捕捉到早期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作者:赵玉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青年急性肺栓塞21例临床分析

    中青年急性肺栓塞,病死率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3月确诊的中青年急性肺栓塞2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希柱;胡艳玲;赵姣娥;赵楚敏;姚艳敏;孙文采;王秋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纳洛酮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5例

    为探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治疗价值,我们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6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5例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诊断与分度标准均符合1min.Apgar评分<3分的为重度窒息,此5例为观察组,选择以往治疗的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胎龄、日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明显可比性.

    作者:张华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乳腺Paget病8例误诊分析

    乳腺Paget's disease,又称乳腺湿疹样癌.发病率约为女性乳腺癌的3%[1].由于临床表现酷似湿疹,病理变化比较复杂,故易误诊.我院于1991年1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21例,有8例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睿心;崔志欣;于森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川芎嗪、山莨菪碱、蝮蛇抗栓酶及卡托普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川芎嗪、山莨菪碱、蝮蛇抗栓酶及卡托普利对实验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预防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各糖尿病治疗组.以四氧嘧啶腹腔内注射制成糖尿病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治疗,每周5次,共14周.取肾脏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行蛋白糖基化产物测定.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蛋白糖基化产物水平明显降低(P<0.01);除蝮蛇抗栓酶组外,其他治疗组大鼠肾小球截面积亦明显缩小(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P<0.05);电镜显示,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显著的不均匀增厚,而各治疗组病变较轻.上述各种药物疗效均以卡托普利组为明显.结论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治疗可减慢实验大鼠DN的进展.

    作者:翁孝刚;赵玉洲;陈三敏;赵志勇;郭永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89例住院中学生肺结核临床分析

    肺结核在中学生中发病率并不高,但由于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且部分为住校生,因此症状容易忽视,诊断后规则治疗亦有困难,现对我院1986-1999年收治的89例中学生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徐振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CT对其有较好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我院1993年9月-2000年7月行CT检查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希中;孙建明;张全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

    1 临床资料1988年3月-2000年9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2 172例,其中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36例.X线钡剂造影示:胃中度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镜检查19例,可见胃扩张,胃粘膜及吻合口不同程度水肿,8例胆汁反流,17例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胃肠减压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复方大承气汤:

    作者:孟伟;李保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嗜铬细胞瘤并发腹膜后腔血肿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3岁,主因左侧腹痛2d,加重1d入院.查体:患者腹痛剧烈,不能站立,面色苍白,汗出.平素易头晕,尿检儿茶酚胺含量增高.

    作者:刘力剑;张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镇静药中毒疗效观察

    我院2000年1月-2000年2月,共收治329例镇静药中毒的患者,除常规处理,其中18例加用纳洛酮与胞二磷胆碱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9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18例中,男3例,女15例年龄17~79岁,平均35.2岁,其中口服安定30~200片8例;利眠宁100~200片2例;氯丙嗪100片2例;希力舒500片1例(0.1g/片,主要成分为苯巴比妥、硝基安定、朴尔敏等);三唑仑50~100片3例;苯巴比妥50~100片2例.均为口服中毒,服药距就诊间30min~12h,轻度中毒10例,重度中毒8例.

    作者:刘春红;赵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硫糖铝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疗效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应激性溃疡,临床上常用雷尼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但应用雷尼替丁因其减少了胃酸分泌,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而硫糖铝亦有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作用,但因其对胃酸分泌无作用,对胃内pH值无影响.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我院自1999年4月-2000年4月对7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双盲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宁;江佩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硫喷妥钠应用不当引起意外1例报告

    1989年6月23日我院收住一肠套叠患儿,氯胺酮、安定复合麻醉时应用硫喷妥钠,引起麻醉意外,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儿,6个月,男,体重8.1kg,全身营养状况良好,腹部胀满,腹肌紧张,拒乳,哭闹,临床诊断为肠套叠,拟全麻下行肠套叠复位术.

    作者:涂玉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带真皮下血管网腹部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15例分析

    我院利用带真皮下血管网腹部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15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6~65岁,其中5例为陈旧性损伤瘢痕挛缩.治疗方法:首先将受皮区彻底清创,根据缺损大小,于腹部设计好皮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由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修剪皮下组织,直至看到真皮下血管网,蒂部皮下组织尽量多保留.

    作者:程远胜;张文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休克的延迟复苏补液治疗

    1 临床资料我科1994年9月-l999年9月收治的特重烧伤患者280例,按烧伤后立即复苏未发生休克患者112例,与烧伤休克后延迟接受复苏治疗的患者168例分组,根据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总结二组患者的液体量.其中男182例,女98例;年龄9个月~67岁,平均26岁.

    作者:王肖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